罗密欧与朱丽叶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11. 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学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2、仔细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社会意义。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1、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2、体会莎剧语言充满浓厚诗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悲剧性以及体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本文的欣赏重点是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把握剧作的矛盾冲突,理解作品的主题。。可以播放电影,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教学中可通过朗读、配音,创设情境。

教学课型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课题                                                                   

二、简介作者

2.作者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和诗人,世界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生于商人家庭,曾当过剧场杂差、演员、编剧等。流传下来的剧作有37部。 著名的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剧作以人文主义观点描写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社会矛盾,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和生活理想,但在揭露封建贵族的腐朽没落,谴责封建暴政的同时,也批判了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权力的不择手段和贪得无厌。剧作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生动丰富,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对世界戏剧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早期创作的五幕悲剧,使他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594年。

1595年,剧本上演后,莎士比亚名噪伦敦,观众像潮水一般涌向剧场去看这出戏,并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三、简介课文前面的主要情节,了解课文内容

1.了解课文以前的主要情节:

在这一部经典的爱情悲剧里,一个是心地善良的罗密欧,一个是纯洁如玉的朱丽叶,两情相悦,应终成眷属;可他们偏偏生长在积怨深重的两大贵族家庭,未必这两朵初开的蓓蕾能扭转命运……

在古代意大利的维洛那城里,有两个世仇大家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蒙太古的独子罗密欧在凯普莱特家的盛大舞会上,对主人的独生女,维洛那城最美丽的绝色名媛朱丽叶一见钟情,朱丽叶也一眼看中了英俊非凡、举止优雅的罗密欧。他们都不顾对方是仇家,爱情的火焰在心中越烧越旺。晚会后,罗密欧潜入主人家的花园,来到朱丽叶闺房的阳台下,寻找他的灵魂;朱丽叶心潮如海涛激荡,她来到阳台上,对着夜空吐诉衷情,这对恋人就这样一上一下,一问一答,在狂喜中海誓山盟,私定终身,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月夜,并且约定在第二天就请人商量决定结婚的时间和地点。 天明后,罗密欧去修道院求劳伦斯神父成全他与朱丽叶的婚姻,神父也想利用这对恋人的深情去化解这两个家族的仇恨,同意这持他们的婚礼当天下午,罗、欧先后到达神父处,在神父的主持下喜结良缘。

朱丽叶回到家里,心花怒放,急切在等待黑夜来临,以便让丈夫早一点投入自己的怀抱。 罗密欧与他的好友茂丘西奥在街上遇见了蛮横无礼的提伯尔特;他是朱丽叶的表兄,曾多次向罗密欧挑衅,这次他又首先动武,刺死了茂丘西奥,罗密欧在自卫中,失手刺中了提尔伯特,使不可一世的提尔伯特也当场毙命。 维洛那亲王对此非常恼火,下命令把罗密欧流放到曼多亚,如果发现他偷偷回来,即处死刑,这一消息对朱丽叶来说,简直是“一阵风暴”“一个闷雷”,又如同“可怕的号角,宣布世界末日的来临”开始她怨恨罗密欧竟会杀死她亲爱的表哥,她了解真相后就原谅了丈夫的过错。她懂得,罗密欧若不自卫,她的表哥就会杀死自己心爱的丈夫,现在她丈夫还活着,但是当她想到“罗密欧放逐了”,不能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这是她最大的痛苦。她吩咐奶妈去把罗密欧找来见最后一面,在奶妈的帮助下,当天晚上,这对恩爱夫妻,渡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天亮前,罗密欧与爱妻忍痛告别,前去蔓多亚。 

罗密欧刚走,凯普莱特夫妇就逼女儿嫁给维络那亲王的亲戚帕里斯伯爵,朱丽叶向神父求救。神父给她一小瓶药水,叫她在婚礼的头一天晚上服用,装死逃婚。朱丽叶依计而行,当帕里斯来迎娶新娘时,新娘突然“死去”。欢乐的婚宴变成了悲哀的殡礼,迷人的新婚曲变成了沉痛的挽歌。 劳伦斯神父派人去找罗密欧回来,把苏醒后的朱丽叶带到曼多亚去,不巧此信未送到。罗密欧从他的仆人鲍尔萨译那里得到了朱丽叶的“死讯”后痛不欲生,他雇了两匹快马,向当地一个穷药农买了一瓶毒药,打算找到朱丽时的墓地后与爱妻死在一起……

2.速读课文并概括内容:

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换取了两个仇家的和解。由此,课文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四、揣摩台词,把握人物性格,理解蕴含的人文主义理想

导言:

一个古老的爱情悲剧故事,却被奉为经典,且多次搬上银幕或改编成其他艺术作品,其重要原因是由于这一悲剧的美学意义,即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

1.关于人文主义

Humanism(板书)

这个词就是“人文主义”。Human一词是人、人类的意思,加上表示“主义”的词缀-ism,就构成了“人文主义”一词。如果直译的话,这个词的意思应该是“人主义”或者“唯人论”,我们常说的“人道主义”,也是这个词。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人的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我们都知道,人现在占据着世界的中心位置,是最重要的物种,那么,人 文强调这一点是对什么而发?意义何在呢?这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说明。

欧洲中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封建主义神学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基督教的教义宣扬人都是有罪的,因为人类的祖先犯有“原罪”。人类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赎罪”。在这种说教之下,人的现世的生活被否定了,人的价值被贬低了,神占据了中心地位。人文主义在当时的作用,就是要把人从这种宗教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都渗透着人文主义的思想。

 2、揣摩台词,把握人物性格,理解蕴含的的人文主义思想:                                                                              

导言:在人的生活情感生活里,本来最伟大、最神圣的爱情,在黑暗的中世纪,就犹如伊甸园里的禁果,是绝不允许青年人随意采摘的。可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觉醒起来的的青年代表,豁出生命也要将这禁果摘到手,去争取自由、爱情和做人的基本权利,一旦不能拥有,则可以生命作为代价,捍卫这种权利和作为人的尊严。

朗读欧与朱丽叶对话部分,然后分析和讨论:

——为了纯洁的爱,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姓氏,抛弃那种狭隘的家族荣誉观念,但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维洛那街头一场血腥的厮杀使一切幸福和希望都化成泡影。罗密欧被放逐,一对相爱至深的恋人就这样被迫分离了。当罗密欧带着满腔痛苦,无限爱恋和一丝渺茫的希望踏上去曼陀亚的路时,他怎会想到与朱丽叶的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1)朱丽叶

课文集中写朱丽叶的有那几处?他的感情变化有什么特点?

——作品分层次处理他的3处感情变化:

一是刚刚醒来,第一句话便问夫君,寻找罗密欧,这反映了他渴望与爱人重逢,充满了对爱情幸福的向往;

二是得知罗密欧已死,劳伦斯一再劝她离去,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毅然选择了留下陪伴罗密欧,选择了殉情,表明了他对爱情的忠贞;

三是吻了毒液之后,内心充满对罗密欧的柔情,在等待死神来临,听到有人来了,果断地寻求速死,进一步表现了他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

然而,命运似乎在故意作弄人,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朱丽叶却满怀与罗密欧相聚的希望从假死中醒来。当她看到眼前凄惨的一幕时,不顾劳伦斯长老的劝阻,毅然决然地举起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

小结:

朱丽叶,一个充满稚气与天真的少女,一旦找到爱情后,她变得那么执著与坚贞。剧中多层次地刻画她的感情与心理变化,充分展示了他在爱情与死亡之间所作英勇抉择的献身精神,使她在封建家族势力的包围中对爱情的追求达到了一种极致,从而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充分体现了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人文主义理想。

(2)罗密欧

①当他再次回到维洛那时,他心爱的朱丽叶已长眠在冰冷的墓穴中。此时的罗密欧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暴躁、狂怒。如罗密欧一上场,就对他的仆人用了一连串的命令语言,甚至夹有恐吓。“把那锄头和铁钳给我”,“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我现在的心境非常狂野,比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无情”。

罗密欧原本就是这样一个蛮横粗暴的人吗?

  ——罗密欧原本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青年。但爱人朱丽叶的死带给他巨大的打击,使他失去了理智,无法再保持冷静。

  除了命令、威胁仆人外,还有哪些语言体现他这种心情?

  ——他还无理地咒骂坟墓。如:“你无情的泥土,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人。”泥土本来是无辜的,但是它却使朱丽叶与罗密欧阴阳阻隔,再难相聚,所以在罗密欧心中,它变得面目可憎。

  但为什么后来他又称坟墓是“胜利的坟墓”“一个灯塔”,“一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呢? 这样,是不是矛盾呢?  ——不矛盾。“灯塔”能指引航向。罗密欧之所以来到这儿,就是因为朱丽叶安息在这里,所以这里用比喻表明了朱丽叶在罗密欧心中的地位。刚才罗密欧咒骂坟墓,是因其阻挡了他与朱丽叶的相聚;而现在,罗密欧已掘开墓门,来到朱丽叶身边,所以他又觉得坟墓是他最好的归宿。“欢宴”表现出他因能重见爱人,且为之殉情而感到快乐、幸福,“充满光明”、“华堂”则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由衷赞美,在罗密欧眼里,朱丽叶太美了,就连阴森的墓穴也为之生辉,由此可见罗密欧用情至深。

  罗密欧的失去理智还有其他的表现吗?

  ——还表现在他与帕里斯的决斗上。他说自己是“一个疯子”,已“不顾死活”。帕里斯本来也是无辜的,但因为他阻挠了罗密欧去见墓中的朱丽叶,所以罗密欧不顾一切地拔剑,与之格斗,最终刺死了他。

  这一情节中的罗密欧的确很激动,如果细细品味,还能从罗密欧的言谈中找到他昔日那温和的影子,找找看。

  ——见到帕里斯之初,罗密欧本来已经很暴躁,但尽管帕里斯出言不逊,说他是“万恶的蒙太古”“该死的凶徒”,他还是努力抑制自己的悲伤,反复劝说帕里斯“快快离开我吧,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爱你远过于爱我自己”“别留在这儿,走吧”,这些语言都表现了罗密欧温和的性格。当帕里斯执意不走时,他才忍无可忍拔剑决斗。

可见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变故时,他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要从语言入手,细细品味,不能将其简单化。

②除了激动、暴怒外,还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痛不欲生,一意殉情。如:他对着“死”去的朱丽叶反复倾诉“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在这儿永久安息下来”“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等。爱人已死,他不愿独活世上。

找出台词中的排比句,说说他的表达作用。眼睛,瞧你的最后一眼吧!手臂,做你最后一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用一个合法的吻,跟网罗一切的死亡订立一个永久的契约吧!

既有眷恋,又有立志死亡,追随朱丽叶而去的决心。

找出罗密欧假想死神娶朱丽叶为妇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意。

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无的死亡,那枯瘦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子,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里做他的情妇吗?

Ah!

  他不敢相信朱丽叶的死亡,甚至想象是死神、妖魔要娶她为妇,表现了他的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

③除了激动、悲痛和绝望外,还有一丝欣慰,甚至向往和激情。如“来,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巉岩上冲撞过去吧!为了我的爱人,我干了这一杯!”我们在亲朋好友欢聚一堂时,常常会“干杯”,但现在罗密欧手中端的不是琼浆玉液,而是烈性毒药,他却能坦然自若地“举杯邀死神”,就是因为他想到一饮而尽后,就能与心爱的人儿长相厮守,永不分离了,所以他很欣慰。

  “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现在赶快把你的厌倦于风涛的船舶向那岩上冲撞过去吧!”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苦味”修饰“向导”,“绝望”修饰“领港人”,表明了罗密欧怎样的心情?

  ——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表现了罗密欧的痛苦和绝望。对于“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的理解,展开讨论,各抒己见。讨论的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种理解:

  (1)“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朱丽叶。

  (2)“苦叶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死神。

  (3)“苦味的向导,绝望的领港人”指的是罗密欧手中的毒药。

诗一般的倾诉中,表达的是与爱妻同生死的向往与激情。因此,坟墓是“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让他“觉得愉快”。这是一种近乎疯狂的挚爱,又是一种令人欲哭无泪的深情。

小结:通过品味语言,我们了解到此时的罗密欧心情十分复杂。爱人的死使他失去了理智,一反昔日的温和有礼,变得暴躁,狂怒。他悲痛欲绝,一意殉情,所以痛苦之中又感到一丝欣慰,乃至于爱妻同生死的向往与激情。就这样,忠诚、执著的罗密欧带着对爱的自由的渴望,悲壮地倒下了。

 

3.比较鉴赏《孔雀东南飞》,分析剧作的悲剧意义,进一步理解人文主义理想

一对生死相恋的情人,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制。可结合剧情分析,如:两个家族的械斗,朱丽叶的父亲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等。两家的家长,包括提伯尔特在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顽固维护着本家族的荣誉和势力,他们实际代表的是一种狭隘保守的旧道德、旧观念。

  

  学生对莎翁的四大悲剧都有所了解,其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都是由自身的某些弱点造成的,所谓的悲剧实际是性格悲剧。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盲目轻信。估计一些学生在此基础上会想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固然与封建世仇和家长制分不开,但与罗密欧的急躁也不无关系。我们从剧本中可以得到一些社会教训。

  面对这些阻挠,罗密欧和朱丽叶持什么态度?要求联系电影中的情节,结合课文语言作出分析。

  ——厌恶这种野蛮的厮杀。如:罗密欧劝帕里斯“想想这些死了的人,你也该胆寒了”“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气,使我再犯一次罪”,都表明罗密欧真心希望这样的流血事件不再发生。

  ——罗密欧与朱丽叶不懈地努力,希望能用他们真诚的爱来消融两家的仇恨,能化干戈为玉帛。如:在维洛那街头,当凶狠好斗的提伯尔特用侮辱性的语言向罗密欧挑衅时,罗密欧非常真诚地劝阻提伯尔特,直到好友为他而死,罗密欧才忍无可忍地拔剑格斗。当他在墓中看到提伯尔特的尸体时,他沉痛地说“原谅我吧,兄弟!”称冤家对头为“兄弟”,表明他希望两家的恩恩怨怨能从此一笔勾销。

  ——还有一种反抗精神。如:朱丽叶的父亲气急败坏地要把女儿嫁给帕里斯,朱丽叶宁死不从,同时向劳伦斯长老求救,这表现了朱丽叶的反叛性。其实,罗密欧与朱丽叶能够不顾两个家族间的仇恨,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就具有一种叛逆性,是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无论是对封建世仇的厌恶、调解,还是对封建家长的反抗,都表现了青年一代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也就是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反封建,反神权,肯定现世,颂扬爱情。大家知道,戏剧文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具有尖锐的矛盾冲突。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觉得这部剧作反映了什么样的矛盾?

    ——这是青年一代与封建势力的一次交锋,是新旧两种思想、两种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剧作的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如果以殉情的悲惨一幕作结,不更富于感染力吗?(注意引导与《孔雀东南飞》的爱情悲剧作比较)

  ——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对有情人,但受到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最终却不能成为眷属而双双殉情,成为悲剧。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面对儿女尸体的幡然醒悟与和解,昭示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小结:剧本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的描写,表达了封建仇杀的罪恶现实必将消亡,爱情自由、个性解放的生活理想必将战胜封建道德偏见的人文主义的精神和信念。

这部剧作虽然描写了一个爱情悲剧,主题却远远超越了爱情本身。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这样,爱情只是载体,在它之上附载着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所以大家在阅读同类作品时,要透过爱情的表面,挖掘出作品深刻的内涵。

  

 第2课时

一 、探讨悲剧的美学意义

.所谓悲剧,鲁迅概括为“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即是指描写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人物,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矛盾的剧烈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是有必然性的失败、死亡或痛苦的过程,从而引起人们的同情、悲悯与震撼,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并奋发起来的艺术形式。

罗、朱的悲剧,首先是社会的悲剧,但也有性格的因素,如罗密欧的暴躁、不冷静。

比较“悲剧”现实与悲剧艺术的区别

(1)主体不同。“悲剧”现实往往只是悲惨的事,现实中的普通人往往不具有喜剧中人物的英雄性格,罗、朱性格中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

(2)动机和行为方式不同。现实中的普通人不幸的原因许多带有偶然性,也不典型。罗、朱的反抗精神和对爱情的大胆自由的追求,代表了人类对爱情的普遍理想,闪耀着人性美的光辉;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这种追求与封建家族势力、伦理道德展开了激烈的矛盾冲突,遭到毁灭是必然的。

(3)感受不同。人们对“悲剧”现实往往只有同情,而对罗、朱的爱情悲剧还有悲悯,更有因他们的高尚精神而获得的一种崇高感,我们的灵魂受到净化,心灵为之振奋。

由此可见,这部爱情悲剧是具有美学意义的悲剧,贯穿着人文主义理想。

  

二、介绍电影改编,领略其艺术价值

20世纪似乎已试用了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灵感去翻演莎士比亚。而电影则是施于其身最大的形式变化,它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绝异于舞台效果和文字读取的幻觉之美,在光影的流动中,为莎士比亚的现代解释开创出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 

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电影改编,自默片时期即已开始。1911年,美国剧团演员埃德温•山豪士摄制了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两本头影片;在1916年的重拍片中,台达•巴拉扮演的朱丽叶,被认为是莎士比亚影片史上的一具珍品。(无声时期的莎士比亚影片,

据考证有四百部之多,《罗密欧与朱丽叶》亦于其间占一席之地。)1928至1929年间,电影中一有了光学声带,就听到了莎士比亚的对白,但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有声电影创作,却到1936年才出现。 

1936年,由乔治•顾柯导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得到了米高梅公司的鼎力支持。二百万美元的投资,及专门拨出的一百亩空地,被用以搭建维罗那的布景。里克•吉本斯制作了五十四个基本场景模型,最终在摄影棚中达到了一种令人迷幻的装饰效果。 

1954年威尼斯电影节时,为卡斯戴拉尼的英意合拍片《罗密欧与朱丽叶》首映起立欢呼的观众,并非因为它是莎士比亚作品而为它喝彩,而是因为它是15世纪意大利在彩色片中绚丽夺目的再现。(这出戏被移入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以便吸收更多灿烂辉煌的服装、布景和外景等艺术手段。)这部电影的美术设计使其在电影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页。如果不是在银幕上活生生地再现15世纪的意大利,这部影片实际上不值一提,但它仍然获得了当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大奖。

15年后,又一部引人瞩目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英意两国的联合制作下出品了。这个版本,其实是意大利导演弗朗科•泽菲莱利用他在舞台和银幕上那种流畅、激动的风格对卡斯戴拉尼15年前的目标作出的最新修订,竭尽全力来美化外观、活跃动作。泽菲莱利运用了当时极为时髦的“真实电影”流派那种高度灵活的摄影技巧将全剧的动作———无论是械斗、跳舞,还是谈情说爱,均拍摄得极为流畅而且富有步法。但泽菲莱利对莎士比亚的诗句处理得极为粗技大叶,他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角色给了两个很有银幕人缘的新人———伦纳德•怀亭(十六)和奥丽薇•赫塞(十五)。莎士比亚那种诗意的浪漫精髓在激情动作演绎中消失殆尽,这只是一部由俊男美女和奢华的场景、服装组成的爱情通俗剧,而且有重弹老调之嫌。 

在其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莎士比亚的作品在银幕上几多沉浮,莎士比亚影片的黄金时代似乎已经过去,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促使一些电影业者尝试另辟蹊径,试图寻找一个古典与现代、异国与本土的中间地带,以今人吾土的视点去演绎莎士比亚,让一个古老的灵魂在

今日的银幕上生发出崭新的时代意义。这一追求亦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九六新版的向往之境。 

这部标以“后现代激情”的最新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实质上是借用莎士比亚的故事框架来虚拟现实的一部移花接木之作。故事在虚拟的现代时空中展开:一个近乎神经质的维罗那城,残阳斜照的凡尼隆海滩,华丽怪诞、浓妆艳抹的金色豪门,以及在此种世界中最不可

能出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他们单纯而忧伤的爱情带给世人一个遥远而纯净的梦想。在烈火暗涌的现代大都会里,古典的忧郁灵魂终于和现代的年轻面容结合在了一起,莎士比亚那穿越历史的浪漫内质在两个世纪后被世人重新忆起,但世人却大多不知莎士比亚为何人。经由编剧克雷格•皮尔斯和导演巴兹•卢赫曼的苦心经营,加之莱昂纳多•迪卡布里奥和克莱尔•丹丝的出色演出,这部影片成为一部典型的现代时式的青春偶像片。克莱尔•丹丝使朱丽叶具有了一种现代女性独立坚毅的自主精神,莱昂纳多•迪卡布里奥则为罗密欧注入了属于现代青春少男特有的狂放不羁和敏感气质。 

导演巴兹•卢赫曼努力使置身于荒芜中的浪漫主义诗情放射出零星的微光,使其指引观众,在慵懒的吉他和沙哑的鼓点之后,是迪卡普里奥的独白:为何爱是这样痛苦,仇恨的爱,哀伤的喜悦,沉重的轻……现实生存的两难和超于众生之上的神秘气息在影片的低语处弥

漫。 

我们回溯《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这个世纪中的银幕变迁,实际上也在回溯历史,回溯莎士比亚这个名字所包含的人文力量。莎士比亚人文意识的广阔视野,曾作为欧洲文艺复兴中启迪心智的一面旗帜号召世人,促进现代新时期的开创,而当今时今日的凡俗中人畅游在他

的精神遗产中,仍对他的伟大卓绝充满敬意。莎士比亚作品所受到的真正保护,也许只是它们本身固有的价值,以及它们获得的与日俱增的崇敬。

三、主旨探讨

1、一朵绽苞初放的爱情之花,就这样凋零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悲剧呢?

   封建世仇和封建家长制 

2、罗密欧与朱丽叶真心相爱,这段爱情本身表明什么?

   对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的挑战 

3、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换来了两个积怨多年的家族的和解,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结局呢? 

 两个青年的死换来了两个世仇之家的和解,昭示着青年一代终将战胜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

 这个结尾象征着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理想的胜利,即人文主义理想的胜利。

小结:

作品主题: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四、全课总结

1、悲剧总是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人物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恐惧、震撼、悲哀、同情和崇敬,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的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厌弃,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

生命是有限的,而追求不朽。悲剧在将人生中最残酷的一面呈示给我们,引起我们惊悚的时候,更激发我们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倾心相爱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未成眷属,但他们誓死捍卫爱情,追求幸福、自由生活的信念却并没有被命运摧毁。

当然,时代不同了,社会背景不同了,在今天,这种殉情的方式已不可取,但男女主人公坚韧、执著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去追求幸福、自由,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2、欣赏乐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五、布置课后作业

围绕《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或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评论文章。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