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项羽本纪(节选)》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2)了解项羽的生平及其性格特征,并学会辨证地评价他人。 (3)探讨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情感,加深对人生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把握项羽的性格特征,感受传主独特的人格魅力。 (2)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3)对项羽进行辨证的评价。 【教学难点】 探究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及辨证地评价项羽 【教学手段】 (1)运用对话式教学,让学生与传主、作者对话。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1、复习重点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学书不成,去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 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 闻之皆争下项王 田父绐曰:“左。”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2)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梁以此奇籍 项王然其言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2、复习课文的情节及人物主要性格特征。 章节 主要事件 主要性格 少怀壮志 好兵法,不竟学观始皇,出豪言杀郡守,举大事 少怀大志,力勇过人,有叛逆精神。不肯竟学,则显出其粗疏的一面 叱咤风云 吓退楼烦逼退汉王击陈留外黄下雎阳汉军败楚项王退汉 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不沉稳,易怒,莽撞。 垓下悲歌 歌别虞姬苦战垓下义不东渡自刎乌江 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二、、重点研读“垓下悲歌”,探讨项羽最终选择乌江自刎的原因。 1、读“霸王别姬”和“乌江自刎”两部分内容,体会其悲壮美。 2、思考,讨论:项羽本可以东渡乌江,为什么最终选择自刎? 小结:乌江亭长的出现是诱因,项羽自身的性格是本因。 乌江自刎的原因是明义知耻卫尊严。项羽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他树立起一座丰碑: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3、结合前人评价项羽评价的诗歌,谈谈你认为项羽是否应该自刎?请说明理由。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评说历史人物 结合司马迁对项羽的评论,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项羽的?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耶?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史记·项羽本纪》 小结:项羽是在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英雄。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灭秦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推翻秦朝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触怒诸侯,烧杀破坏,最终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项羽是一个将长处与短处都发展到极点的人。文化政治上的不足与军事上的长处形成极大的反差;坑秦卒二十万、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杀义帝等可见其行为粗暴;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归回刘邦父母妻儿,重用秦将章邯、司马欣等又表现出宽仁大度;疏远范增,韩信、陈平、英布的倒戈都是不善用人的结果;对项伯言听计从是用人唯亲,重用大司马咎、长史欣等是知恩图报;少年之事可见其胸怀大志,巨鹿之战、以3万兵力败刘邦56万兵可见其有勇有谋;放弃关中,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无远见卓识;欲与刘邦一决胜负以息天下,无颜见江东父老是有责任感;叹“天亡我”是滥用武力而不自责,以为个人英雄主义可治天下。…… 项羽是一个充满矛盾性的人。 四、总结 死,可以明志;生,可以践志。 择生与择死的思考,构成一个人、一个民族隆起的脊骨。没有这伟大的设计,是没有伟大的人和伟大的民族的。 五、布置作业:写一篇以项羽为对象的人物评论。 板书设计: 项羽本纪 项羽 优点 缺点 宽仁 粗暴 知恩必报 不善用人 有勇有谋 无远见卓识 有责任感 滥用武力 …… ↓ (矛盾性的人)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