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0月18日 一、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策略:点拨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 学 活 动 一、导入课文 1.师:我国有句古话,叫作“民以食为天”,离开了粮食,也就没有了我们这个活生生的世界,那么,为我们解决吃饭问题的人,得到大家的尊敬与关注,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增收,他耗费了大半生心血,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正理解一个大写的“人”字的含义。 2.介绍袁隆平的生平及成就。 二、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1.让学生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意。 2.师: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本文就是一篇人物通讯,它向我们讲述了什么? 思考回答:文章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三、略读训练 1.给学生讲授略读技巧(见参考资料)。 2.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默读完课文。要求: 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捕捉关键信息; 找出文中的典型事例; 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理解课文所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 精神和卓越贡献。 板书设计 1 分析结构,把握大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袁隆平简介。 第二部分(从"50年代末”到“袁隆平为此深深思索和不安了”),写激发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一件事。 第三部分(从“袁隆平回到学校”到“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试验”),写袁隆干确定研究课题和初步展开研究。 第四部分(从“1964年袁隆平迈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步”到“原来他发现那里面有几棵秧苗”),写“文革”期间袁隆平的不寻常遭遇。 第五部分(从“在党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大力协作下”到“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成功。 第六部分(从“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到结尾),写袁隆平科学研究的世界影 响。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 教学执行时间:2005年10月19日 一、课程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2帮助学生熟悉略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策略:点拨法、问答法 三、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略读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和追求真理的科学观,用科学的态度亲近自然、理解社会。 教 学 活 动 一、分析本文写作特点, 1.师: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袁隆平在得知农民取好稻种的不易时,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经过严谨的思考,他提出关于杂交水稻这一重大课题的科学设想,又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请在文中找出其他事例,分析它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生:在“文革”中不寻常的遭遇,充分地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的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又“带领人马投入到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师:全文还有多处细节描写,加强了这 篇人物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文章增色不少。请在文中找出一二,并加以分析。 生:如写“文革”中,袁隆平“守护秧田”和“奋身跳井”的细节,勾勒了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3.师: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人物通讯中,准确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使事实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奉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这些数字有利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二、课堂讨论: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组织课堂讨论: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前段时间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实际情况,讲讲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可以是正面的事迹,也可以是反面的例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谈谈科学的重要性,应该怎样利用科学为我所用的问题。只要学生的发言能言而有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本课教学,关键在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略读法,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对今后学的开展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简单的略读技巧,有捕捉关键词句法。所谓关键词,就是那些能够体现文章事线索或情感线索(记叙文)、说明顺序(说明文)及逻辑顺序(议论文)的词语或 子。对于这篇课文而言,可以点拔学生找出“50年代末”、“从1964年起”、“文化大革命”、“袁隆平为之奋斗九年的希望终于实现了”和“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还一猛之势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些词句,从而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文章大意。有跳读法,即告诉学生对于那些文章详写的细节段落,可以先跳过不读,待读完整课文后,视情况需要,再决定是否重读(包括细读和略读),这样也能保证节‘约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课后体会 本课教学,关键在于使学生熟悉并掌握略读法,锻炼学生的略读能力,对今后学的开展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