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快’研究与训练”课题结项总结报告(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总结 手机版 | ||||
“‘双快’研究与训练”课题结项总结报告 杨彩根 “双快”是指快读快写,即快速阅读和快速作文。快速阅读是一种迅速阅读文章并准确理解、全面吸收文中有效信息的高效阅读能力,快速作文是一种在确保文章质量的前提下迅速成文的高效写作能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于以下几点认识,我们选定快速阅读和快速作文为研究内容。以期构建语文教学新模式,探索培养新型人才的新途径。 1、时代背景。 当前的社会是商品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社会,这是一个信息化程度很高的社会。在这个信息社会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世界丰富多彩,知识容量急骤增长,人们的交往也日益频繁,竞争更趋激烈。我们无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快节奏、高效率,可以说“快”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确,迅速接受、交流信息是事业成功的保证。现代中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快速阅读和快速作文的能力,就很难顺应时代的发展,很难适应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2、人才背景。 新的时代呼唤新型的人才,新型的人才最根本的特征是创造性,对信息敏感并能快速捕捉、传递信息是创造型人才的标志之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尽早释放潜能,尽快提高素养。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佛斯坦认为,不同能力水平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未被开发的潜能,其中多数人具有可变性优势,通过强化训练,可以把未被开发的潜能释放出来。 3、学科背景。 长期以来,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一直处于疲软状态,有人用“少、慢、差、费”四字加以概括,具体说来,就是训练少、进步慢、水平差、费力多。这种状况非常令人担忧。要打破这种状况,使语文学习走出低谷,就必须转变学习观念,摸索新的途径,使语文学习步入“多、快、好、省”的轨道。 4、课改背景。 1997年秋启动的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在于消除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建立科学化、高效率的育人新体系,张扬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自求发展,从而全面提升素养是新课程的精髓。有人说,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释放潜能。新课程高中语文大纲也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还要求高中学生“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一般现代文阅读每分钟不少于600字)”,能“恰当地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一般实用文,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中学生能不能做到快读快写呢?“双快”训练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呢?从理论上看,回答是肯定的。 1、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一种未被开发的无法估量的潜能,只是由于受到许多不良因素的障碍,这种潜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从读写与思维的关系来看,平常,在读写过程中,大脑这个信息装置常常处于停机待断的状态,这是因为读写速度远远慢于思维速度,和思维活动配不上套,因而不合拍,造成信息中断或信息窒息,也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吸收和交流。如果能使读写速度和思维速度相一致,那么,读写效率将大大提高。实践证明,只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训练,熟练地掌握读写技巧,克服不良的读写习惯,读写和思维完全可以同步。 3、从生理特征来看,十五六岁的高中生,在神经系统方面,脑的重量已和成人相等,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已发育完全,联络纤维增长很快,兴奋和抑制过程已达到平衡,各种感受器官也已发育成熟。因而,他们完全能够适应“双快”强化训练。 4、从心理特点上来看,处于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学生,他们见识广,热情奔放,上进心强,充满活力,求知欲望旺盛,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较强。如果能充分利用他们这些心理因素,形成竞赛的局面,“双快”训练将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双快”训练效率高,实用性强,易于操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探索并总结出了快速阅读和快速作文的方法。 笛卡尔曾明确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的确,任何一门学问都有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快读快写也讲究方法,我们吸取古今中外的成功经验,加以整合提炼,形成了系统化、流程化、科学化的“双快”方法体系。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 ①“快速阅读”八法:首尾阅读法、重点阅读法、优选阅读法、提要阅读法、固定程序阅读法、“一目十行”阅读法、萃取法、茗品感悟法。 ②快速审题五法:添加因素法、虚实错位法、借题发挥法、反弹琵琶法、文字改造法。 ③记叙文快速构思六法:时序蝉联法、平列展开法、逐层深入法、插串闪回法、回旋迭障法、连锁伏应法。 ④议论文快速构思三法:类因法果法、联想析理性、回评归纳法。 ⑤说明文快速构思三法:时序顺承法、空间转换法、剖析成因法。 2、建立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参照性和操作性的“双快”能力评价体系。 无论干什么事,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都必须有明确的评价目标。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点以及原有的读写基础,并考虑到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双快”能力评介体系如下: ①快速阅读能力评价。 快速阅读能力用阅读速度、理解率、阅读效率三个参数来进行评价。 a、计算公式: 阅读速度(字/分钟)=材料总字数÷所用时间(分钟) 理解率(%)=检测所得分÷检测总分 阅读效率(字/分钟)=阅读速度(字/分钟)×理解率(%) b、参照数据(阅读一般现代文章) 能力等级 阅读效率 一般 300(字/分钟)以下 中 300—500(字/分钟) 良 500—700(字/分钟) 优 700(字/分钟)以上 ②快速写作能力的评价。 快速写作能力用写作速度、得分率和写作效率三个参数来进行评价。 a、计算公式: 写作速度(字/分钟)=文章字数÷写作所用时间(分钟) 得分率(%)=按评分标准所得评分÷总分 写作效率(字/分钟)=写作速度(字/分钟)×得分率(%) b、参照数据: 能力等级 写作效率 说明 一般 9(字/分钟)以下 18(字/分钟)的写作效率相当于45分钟完成900字,且得90分的写作水平。 中 10—13(字/分钟) 良 14—17(字/分钟) 优 18(字/分钟)以上 3、找准了“双快”训练与高中试验教材的结合点,编排了详尽实用、操作性强、序列化明显的“双快”训练序列,实现了“双快”训练课堂化的目标。 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得都必须经历一个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一个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训练序列,为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根据读写规律及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新课程试验教材,我们编排了“双快”训练序列。 “双快”训练序列 阶段 快速阅读序列 快速作文序列 内 容 目 标 内 容 目 标 高 一 ①整体感知:固定程序阅读法(不同文体程序各异) ②理清思路: 优选阅读法(跳读法) ③概括要点:提要阅读法(把握层次—搜寻关键词句—整合提炼) ④筛选信息:(萃取法) ⑤研究探讨:重点阅读法。 ⑥分析评价:(茗品感悟法)着重培养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效率600字/分钟以上。 ①基础训练:激发兴趣、积累素材、丰富语言、锻炼书写。 ②思维训练:审题、立意、构思。 ③想象联想训练:想象(回忆、梦境、内心独白、意识流)、联想(相似、相关、因果、对比)。 ④叙事训练。 ⑤记人训练。 ⑥写景训练。 ⑦状物训练。 ⑧表达主观情感训练。 ⑨说明事物事理训练。 能熟练地掌握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的各种方法:45分钟内完成600字左右的文章,且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语句能顺、字迹工整。 高 二 ①诗歌鉴赏:整体观照—把握韵律—感知意象(意境)—填补空白。 ②散文鉴赏:抓线索—识文眼—悟意境—品语言。 ③小说鉴赏:理清情节—把握环境—分析形象—归纳主题—透析语言。 ④剧本鉴赏:理情情节—分析矛盾—体会台词—把握人物—领悟技巧。 着重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评价鉴赏能力),阅读效率650字/分钟以上。 ①议论说理训练。 ②电脑写作训练:能熟练地用word进行快速写作且规范地排版。 能快速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各种应用文,45分钟内完成700字左右的文章,并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条理清楚,语句流畅,字迹工整。 高 三 ①阅读复杂现代文章和名家名作:变速阅读法(速读—提问—精读—讨论—温习—自结。) ②网上浏览。 着重培养分析评价能力及网上快速阅读能力,阅读效率700字/分钟以上。 综合训练,快速写作文学性文章:杂文、随笔、小说、散文等。 能写比较复杂且文学性较强的文章,45分钟完成800字以上的文章,能借助电脑的联想、校对、网络等功能快速成文、快速交流。 4、摸索出了科学合理的训练流程。 快速阅读:速读——提向——精读——讨论——自结 快速作文:因题明旨——因旨选材——模式定位——快速成文——自改自评——交流提高。 5、构建了“四步三法两课型”的教学模式 四步:技能训练——速度训练——分类训练——综合训练。 三法:限时法、计时法、变速法。 两课型:单一型(单一训练型)、融合型(渗透训练型)。 6、商请信息技术老师合作,开展了网上浏览和电脑写作训练,积累了一定的超文本阅读和写作经验。 7、开展了“双快”训练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统计法进行研究。 1、文献法。 广泛搜集快读快写的文献资料,吸取古今中外快读快写的成功经验,加以整合提炼,形成理论假设。 2、调查法。 采用谈话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实验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统一了思想认识,增强了实验对象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实验的针对性和实验性。 3、实验法。 理论假设:规范有序地开展科学合理的“双快”训练,不仅能让学生的读写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而且能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自变量:快读快写的技巧和方法、训练序列、训练流程、课堂模式、评价体系,等等。 因变量:读写潜能的释放,读写能力的提高,专注、勤奋、善思、上进的学习品质,敏捷、深刻的思维品质,健全的人格,等等。 干扰变量:注意力分散、不良读写习惯、对读写的错误认识,等等。 实验班:高中部2000级一班。(54人) 对照班:高中部2000级二班。(54人,实验前与实验班语文程度相当) 操作:尽可能地控制干扰变量,科学地操纵自变量,密切关注因变量,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加以科学的统计分析,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说明理论假设的正确性。 4、统计法。 将实验效果检测的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从而证明实验的成效。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邀请部分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实验效果进行了三次对比性测评,分别为前测、中测和后测,具体数据和分析如下: 班级 比较项 数值 测次 实验班 对照班 平均分 优秀率 标准差 平均分 优秀率 标准差 前测 60.91 8% 18.72 60.78 9% 17.50 中测 69.76 38% 5.61 58.35 11% 18.32 后测 75.63 43% 2.33 63.21 18% 15.27 前、后测 差平均值 20.30 5.20 从上表可知:实验班读写能力提高较快,呈直线上升趋势,且幅度较大,成绩也较整齐;对照班读写能力提高较慢,略有反复,成绩差异也较大。这些测评数据充分论证“双快”训练取得了理想的成效。 五、课题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分为高一、高二、高三三个阶段:高一以技能训练、理解性阅读、记叙文写作为主,高二以鉴赏性阅读、议论文写作为主,高三以评价性阅读、文学性文章写作为主。每个阶段既兼顺了读写全方位训练,又有所侧重,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训练序列切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 三年来,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 1、高一阶段: ①进行了开题论证,召开了动员大会; ②制定了可行性较强的实施方案; ③对快读快写的技巧和方法、训练序列、课堂模式、评价标准等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形成了初步的理论体系。 ④确定了实验班和对照班,按计划实施课堂实验工作; ⑤邀请专业人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了读写能力摸底测试(前测); ⑥编写了训练补充教材。 2、高二阶段: ①课题组负责人参加了2002年8月在庐山举办的江西省首届省级课题负责人研修班学习; ②按计划进行了理论完善和课堂实验; ③进行了第二次对比性检测(中测); ④商请信息技术老师合作,开展了网上浏览和电脑写作训练; ⑤编印了《优秀习作选》。 3、高三阶段: ①按计划完成理论论证和课堂实验; ②进行了第三次对比检测(后测); ③召开了两次“双快”理论论证暨成果发布会,由课题组成员来讲,学校有关教师质询; ④荟萃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报告和科研论文。 此外,我们每两周召开了一次课题组成员碰头会,就理论研究和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展示了热烈讨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共上了10堂“双快”实验观摩课,邀请有关专家及本校经验丰富的教师听课和评课。 六、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研究方面: ①探索和总结出了快读快写的基本技巧和有效方法; ②建立了符合教学实际的“双快”能力评价标准体系; ③编排了“双快”训练序列,确立“双快”训练流程; ④构建了“四步三法两课型”的“双快”教学常规模式; ⑤初等摸索到了超文体阅读和写作的规律。 2、课堂实践方面 ①终期检测显示,实验班平均阅读效率达832字/分钟,平均写作效率达20字/分钟(40分钟完成900字,且得85分以上);对照班平均阅读效率为380字/分钟,平均写作效率为11.63字/分钟(55分钟完成800字,且得80分)。实验班的学习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班。 ②测试和调查表明,实验班的学生潜能得到了较大限度的释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优化学习行为,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勤奋、好学、专注、善思、刻苦、上进的学习品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③从前测、中测、后测获得的数据来看,实验班同对照班语文能力提高的速度快,幅度大,且水平较整齐。 ④课堂效率明显提高,每学期可节省20多个课时,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3、著作及论文方面 ①参加了《高中语文每课精读》(第四、五册,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编写,约8万字。 ②编写了《“双快”训练材料汇编》。 ③编印了实验班学生《优秀习作选》。 ④课题组成员共撰写了13篇研究论文、3篇阶段性小结、2篇实验报告和1篇总结报告。其中,《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一文获《中学语文教与学》杂志社论文评选一等奖,且收入获奖作品选;《运用快速阅读法指导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一文发表于《作文与考试》杂志;《高一阶段小结》获赣州市中语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浅谈“双快”教学思想对新时期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一文获江西省首届中小学教学科研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⑤课题组负责人被邀请在赣州第七届中语会上就本课题研究和实验工作作专题发言,全面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 相关链接:教学总结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