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中的“馒头喻”(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内蒙古扎赉特旗一中 李殿林

  在一本名为《金榜夺魁(语文)》的教辅资料中看到了对鲁迅小说《药》中的一个比喻句含义的解说。这个比喻是:“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

  该书对这个比喻的含义作了如下的阐释:《药》里的夏瑜死于屠刀之下,小栓死于精神愚昧之下,凶手都是反动统治阶级。如同祥林嫂之成为“祝福”的牲醴一样,他们或被制成人血馒头,或被人血馒头治病的迷信所误,于是成了“祝寿”的馒头。这个比喻,以它的思想的深邃、艺术的新巧,来警醒冷漠的人们,告诉人们:旧社会的“疗治的希望”在于别求新药。

  我认为,对这个比喻句含义的分析有些牵强。但不管作者当时想没想到,客观上还是说得通的。不过,这个比喻句的含义或者说作用关键还不在这个地方。

  作为修辞格,比喻的作用就是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这个比喻也首先是这个作用。把坟比做馒头是恰当的,人们就常常把坟说成“土馒头”。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有诗句“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但如果把这个比喻句简单说成“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馒头”或“宛然阔人家里的馒头”都不行。为什么?关键是“祝寿”二字。这里的“祝寿”应该是指年终祭祖一类的祝福仪式。加上这二字为何就恰当了呢?道理很简单,前面的本体是“层层叠叠”的坟冢,而祝寿时馒头的摆放形状也正是一层层的,一般是底下三个馒头上面再摞一个。看过祭祀的人这个应该很熟悉。所以,以“祝寿时的馒头”做喻体就和本体极为相似,可见不加“祝寿”不行。从意义上说,这个比喻极言死人之多。怎么死的,穷死的,被杀死的。

  那么不加“阔人家”行不行?这就是比喻的第二个含义。“阔人家”才有条件“祝寿”,穷人家即使想祝寿,至少有几种可能,一是没有馒头,只能用几盘残羹冷炙而已;二是仅用一个馒头“祝寿”;三是根本就不祝寿。因此,这个“阔人家”的修饰语是不能删掉的。它写出了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作者正是借这种现实的描写呼唤着民众起来反抗,这也就是鲁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一贯倡导的思想启蒙。

  2006年3月9日

                 

                 

                 

作者邮箱: lidianlin_1969@163.com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