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游园不值》(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云南省洱源县第三中学·杨盈川·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流传千古的七绝《游园不值》。 诗人在明媚的春天里去拜访一位朋友,借机游园,但没有遇到。失望之余却看到一枝红杏探出墙外,因而又充满了不尽的喜悦。前两句是写去拜访朋友而没有遇到,紧扣题目“游园不值”,朋友家门前长满了青苔,诗人穿着木屐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踩坏了青苔。他轻轻地敲着柴门,可是许久也不见主人出来,说明主人不在家。从环境的清幽来看,主人是位很少与外界往来的隐士,此时也许又外出云游去了。访友是为了游园,而主人不在,难免生一丝怅惘之情。后两句一转,用近乎谐谑的笔法来赞美园中美景。柴门是关着的,但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你看那一枝红杏已探出墙外。虽没有走进园中,但园中景物已见,也可以弥补没有见到朋友的遗憾了。杏花开在农历二月,正是春天到来的时候,那娇艳的红色就仿佛青春和生命的象征。经历过严冬漫长蛰居生活的人,早春季节走出户外,忽然望见邻家墙头上伸出一枝俏丽的花朵,想到春回大地,心情该是多么欣喜激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这两句在冷寂之中写出繁华,互为因果,互相映衬,诗意蕴藉,富有哲理,成为千古名句。,历来被誉为写景的名句为后人传诵。 其实,这首诗的意境早在晚唐诗人吴融的《途中见杏花》一诗中出现过。请看:“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 澹烟笼日暗神州。” 漂泊在外,偶然见到一枝杏花,触动诗人满怀愁绪和联翩浮想,写下这首动人的诗。独自奔波于茫茫的旅途中,各种忧思盘结胸间,那枝昭示着青春与生命的杏花映入眼帘,却在他心头留下异样的苦涩滋味。他并不是不爱鲜花,不爱春天,但他想到,花开易落,青春即逝,就是永远守着这枝鲜花观赏,又能看得几时?想到这里,不免牵惹起无名的惆怅情绪。更何况自己行色匆匆,难以驻留,等不及花朵开尽,即刻就要离去。缘分如此短浅,怎不令人倍觉难堪?由于节令尚早,未到百花吐艳春意浓的时分,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蝴蝶不见飞来采蜜,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难道不感到有几分孤独寂寞吗?这里显然融入诗人的身世之感,而杏花的形象也就由报春使者,转化为诗人的自我写照。进一步驰骋想象,从眼前的鲜花更联想及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那一片蒙蒙的烟霞,辉映着阳光,弥漫、覆盖在神州大地上,景象是何等绚丽夺目呀!浮现于脑海的这幅长安杏花图,实际上代表着他深心忆念的长安生活。诗人被迫离开朝廷,到处飘零,心思仍然萦注于朝中。末尾这一联想的飞跃,恰恰泄露了他内心的秘密,点出了他的愁怀所在。诗篇借杏花托兴,笔法特别委婉细腻。 “一枝红艳出墙头, 墙外行人正独愁。”很显然,吴融抓住了“红杏出墙头”这个富有诗意和表现力的镜头,但未使其成为画面的中心,而意在引出墙外行人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则在他的《马上作》一诗中写道: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有点马上观花,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迸发出春光难锁、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 陆游以后,比叶绍翁早的江湖派诗人张良臣,亦有《偶题》一诗为:“谁家池馆静萧萧,斜依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遗憾的是诗人似乎重在写墙,而缺乏盎然生机和动态的美。 由此看来,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汲取众家之长摄取园外的一角小景,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寓动于静,点染出一幅迷人的春景图。诗中“一枝红杏”句与“春色满园”句相对,“春色满园”一句比陆游的诗句更新颖,两个句子相对的结果使红杏更显得生机勃勃,尤其妙在一个“出”字简直把杏花与百花争奇斗艳灼灼怒放于墙外的情态写绝了。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诗歌的成功跨越了两个朝代,经过几人之首,才在前人的基础上脱颖而出,成为千古佳句流传后世。可见,诗歌在艺术上要达到“妙造自然”的境界,是多么不易。 作者邮箱: yyc5355452@163.com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