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寄语中学生作文——最真实地袒露自己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王 蒙 ■我觉得中学时代非常重要,而且一个喜好文学的人往往在中学 时代也表现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个性,乃至处于萌芽状态的才华。 现在《中国青年报》举办中学生征文,一定能够从里边挑选出一 些有特色的、有真情实感的、言之有物的文章,对于各种新八股、老 八股、空话、套话的文风也是一个纠正。 ■中学生的知识,特别是经验也还有限,很多思想、心理状态也 还不那么成熟。但是中学生又特别的敏感,开始用一种成人的眼光, 或者说努力学着用一种成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他开始用 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情感来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这是非常有趣的,也有它特别的感染。而对于他本身来说,这也是非 常重要的,开始于一种什么样的方向,对他一生的影响非常深远。 ■受整个社会的影响,中学生作文也存在着千篇一律,形成一种 固定的模式。语文教学需要规范化,没有规范化没法进行教学,但是 作文需要个性化。如何解决好规范化和个性化这一对矛盾,需要慢慢 讨论,否则,只是举一些很极端的例子。 我不全然否定这种规范,如错别字的问题一定要规范,标点符号 也应该有相当的规范,对作文也应有一定规范的要求。作文毕竟还不 是文学创作,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应该有一定的要求。高考、统 考的作文都有一定的要求,不能说完全放开了像文学创作一样百花齐 放、百家争鸣,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 但是也确实有一些搞得过于呆板,过于套话的情形。语文的考试, 我怀疑受英语考托福的影响,出A、B、C、D的选择题。英语和其他有 的语言属印欧语系,属于结构语的这种语言,语法规定相对比较严格。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属于词根语,往往要看特定的语境,看上下文, 看词的顺序,有时甚至于要看标点符号。如果要是“听”的话,还要 听声音和语调,才能正确地判断语言的含义。用A、B、C、D那种选择 题,往往选择起来非常艰难、非常好笑。 对于汉语来说,主语、谓语、宾语之间可以连起来,有时也可以 用标点符号。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不能说后者是 不通的。还有,“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很难说他们之间有多大 的区别。用考英语的方法来考汉语的语文,好像是自己故意跟自己闹 别扭。在汉语里边,它们之间的区别几乎就没有,硬说有多大的区别, 而且其中一个是正确的,其他都是错误的,绕得你非常糊涂。为什么 我说我考试最多能得60分,就是因为,我实在不认为这其中有哪一句 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者语法是不通的。选择题一篇看下来,我看 来看去,没觉得有把功夫用在这个上面的必要,甚至就连纠正错别字 都比这个更重要。 我丝毫无意嘲笑或者全盘地来批评语文教学。我认为我们社会的 各个方面应该都抱着一个理解的态度,来讨论语文教学,包括作文教 学的规范化和创造性,乃至于个性化的这样一种关系。 ■对征文的文学性的要求应该合理,包括作文者自己。如果我们 的征文是以报刊上或是书上所发表的文学作品来做标杆,我觉得不一 定是最好的办法。 我希望中学生写得非常好,但是我也不喜欢看那种年轻人做老年 语、做未老先衰语的作品。我希望中学生仍然保持那种青年,甚至是 青少年的单纯和朴素。如果太像大人的作品,等于瞄准了一些作家的 创作,让人感觉到有一些勉强,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过去有一些模范的作文选,我小时候读过一些。也有一些名家的 短的散文非常好,像落花生的、冰心的,还有朱自清的《背影》、 《匆匆》。 多一点朴素的、单纯的、直抒胸臆的,不加以太多的矫饰。“清 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大家应多写这样的文章。最真实地袒露自 己,用许多辞藻、妙笔生花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 说自己的话,说真话 钱理群 ■我想抄一段鲁迅的话,赠给参加《中国青年报》主办的“全国 中学生作文大赛”的年轻朋友——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 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 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真,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总可以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 音。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必须有了真的声 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引自《三闲集·无声的中 国》) ■我希望我们的中小学生,从现在开始,一辈子说自己的话,说 真话,至少说较真的话——这是下一个世纪中国的希望之所在。 心智之花尽情绽放 李复威 ■人们早已企盼能在全国性的媒体上出现这样的景观:通过强烈 的社会氛围和活跃的竞争机制推动广大青少年解放思想、展露才华、 提高素质、加速成才。“顶新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就是这样的一 次开拓、一次创举、一次示范。这样的大投入、大运作和大气魄是令 人钦佩和鼓舞的。 ■我想,这一篇篇作文,无疑会开发学生的智慧和灵性,增聚他 们的知识和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想像力和美的感受力。这样的 比赛和竞争,必然会磨砺他们的魄力和毅力,学习在人生的道路上参 与、挑战、拼搏、奉献。 ■我想,这样的活动是一扇窗口,让我们了解和关注未来一代的 思考和情感;是一条纽带,凝聚着教师、编辑、家长和全社会的焦虑 与期待;是一块试金石,从特定的角度检验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的得失成败;是一连串连锁的反应,促进人们从改革的基点 上反思教育观念与教育目标…… ■我想,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功德无量的事。我愿意为此 尽到自己的一份职责。更希望它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能够善 始善终,效果显著。 祝愿孩子们的心智之花在这块肥质的苗圃中绽放得艳丽多彩。 拓展写作园地 顾德希 ■在报刊上,尤其是在中学生中影响比较大的报刊上刊登优秀作 文是很有意义的。这与在专门的作文选和语文刊物上的效果不一样, 立意也不一样。它能够使中学生和社会有更广泛的契合点,这是一般 的专业语文刊物不容易做到的。 ■中学生作文,作为语文学习的一项内容来说,有它的特殊性。 它和语文教学的其他内容有两点区别。 一方面,作为整个语文教学来讲,要有一种全面的观点,一个多 数的观点。但是作文这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是最大的。每一个 人的成熟期不一样,对社会、对环境的理解和看法也不一样,而且每 一个人在语言表达上成长所走的道路个性化的倾向也是很强的。 如果作文教学进行改革的话,最需要把它的领域扩大,不能完全 局限于单级教学、课堂教学范围,它需要与社会有更广阔的联系,这 样才便于使老师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要不然就限制了一部分学生, 或者给一部分学生造成极大的困难。 第二个区别是,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很难按照一个学科知识的 系统去施教。目前的教材在这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中国青年报》开辟作文大赛专版我很赞成,这不仅能够拓展延 伸学生写作的园地,而且可以让学生互相提供借鉴。 ■作文教学,一部分老师和社会上的一些观点,很看重的是学生 的文采。看重文采是不错的,但是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是作文 更为本质的东西。作文出手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认识水平的高低。 写作的乐趣 余华 ■我将写作视为自己的职业,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所以我有 一些经验可以和同学们交流。 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种乐趣,一种创造的乐趣。最初写作时的主 要乐趣是对词语和句子的寻找,那时候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自己坐下 来,让屁股和椅子建立友谊,我刚开始写作时才二十岁出头,这是一 个坐不住的年龄。想想当时我的同龄人在到处游荡,而我却枯坐在桌 前,这是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维持的,必须坚持往下写,然后突然有一 句美妙的语言出现了,让我感受到喜悦和激动,我觉得自己艰难的劳 动得到了酬谢,我再没有什么可抱怨了,我枯坐桌前也同样有无穷乐 趣。 随着写作的继续和深入,仅仅是词语和句式的刺激显然不够了。 写作的篇幅也是越来越长,从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这时候人物的命 运和叙述的起伏是否和谐?是否激动人心?就显得更加突出。对一个 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来说,有时候写作已经不单纯是在写作,更像是一 种人生经历,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写作,长达一年或者几年几十年的时 间,写作者的情感往往和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同舟共济,共同去承受苦 难,也共同去迎接欢乐。这时候得到的乐趣会让我们相信,虚构的世 界比现实的世界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我要谈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我要说的是任何一个写 作者同时也是读者,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读者的身份。正是在阅读很 多经典作品时带来的感受,才会不断纠正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错误。 有意义的积累和准备 彭友东 ■担任评委,我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那时正值“文革”末 期和改革开放之初,也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也是善于幻想的 年纪。和现在不同的是,那毕竟是混沌初开的时代,知识的贫乏使我 们张不开幻想的翅膀。 ■我觉得,生长在如今时代的中学生朋友是幸运的。幸运在于赶 上了祖国奔向现代化的快车,青春之花绽放在美好新世纪的来临。同 时,生活在当今的世界也是困难重重的,变化万千的社会令人目不暇 接,历史赋予的责任将沉甸甸地压在我们年轻的肩上。我们必须做好 充分的准备。 ■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走好前面的路,需要准备的很多。要具 备足够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需要长期的学习、磨砺,需要 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参加作文大赛,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笔来记录 青春的印记,来描绘美好的未来,来观察世界,来思索人生,便是一 次非常有意义的积累和准备。 想象:创造的源泉 魏应州 ■看到这次作文大赛题目的那一瞬,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过去, 回到了我的童年。那时,台湾经济还不很发达,家里经济也比较拮据, 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要边上学边帮家里做事。我在家中男孩中排行老 大,中学毕业后就不得不停止学业,去帮父亲干活。童年的经历使我 更加珍惜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干一行,学一行。正是通过这样不懈的 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但是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对未能继续求学而 深感遗憾。也正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遗憾,我个人以及顶新集团在力 所能及的状况下,始终对教育事业倾注着一份心力。 ■在顶新国际集团的使命里有一句话:“回馈社会,永续经营”。 我们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从1996年开始顶新便出资一千 万元设立了“育苗助学基金”,先后在全国贫困地区修建了19所“顶 新希望学校”。1998年又与宋庆龄基金会合作设立了“顶新专项基金”, 继续致力于少年儿童教育事业。 ■站在世纪之交,我们与中国青年报社合作举办“顶新杯全国中 学生作文大赛”,旨在让青少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因为一个有 想像力的民族才是一个能不断创造、不断进步的民族。所以,希望通 过大赛能激发同学们的想像力,今天的想象,也许就是明天的现实。 让我们共同期盼在下一个世纪,同学们都能真正成为自己梦想的实践 者! 共识 陈泉涌 ■今年11月《中国青年报》再次改版,编辑们取得了一个共识: 一定要为青少年读者,特别是中学生朋友们做一点事,而这种事应该 是平实、不浮躁,是追求一种真正的效果的。经过多方思量,举办这 样一个作文大赛应该是符合这样的理念的。 已经领先于时代跨入21世纪的中学生,是敏锐和聪慧的,但是对 于这个仍由他们的父辈甚至祖辈所主导的社会,他们是不成熟的,也 许还有一些叛逆。而我们相信,世界的未来必定由他们去描绘,去创 造,去刷新。我们的作文大赛,就是想让中学生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他 们眼中的世界和心中的世界,展现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和无限的创造力。 ■在这里我想由衷地感谢我们的评委们,他们高兴而又爽快地接 受了我们的邀请,一致表示愿意做中学生们的知音和朋友,情愿为中 学生们的成长成才贡献智慧、热情和弥足珍贵的时间。我想,这是因 为他们从内心里都深深地爱着年轻的一代。 ■我还想特别提到与我们共同举办这个活动的伙伴——顶新国际 集团——康师傅,好吃看得见!毋庸讳言,这个活动一定会给企业带 来声誉及其相应的效益,但是另一方面,仅仅计算经济效益的企业是 决不会支持这样一项活动的,而具有前瞻性地以公益心来支持这样一 项活动,也一定会得到我们广大受众的支持。 ■一年以后,当我们来评价这样一个活动的时候,我们的读者, 我们的作者,我们的评委,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我们,如果能够一致地 认为我们达到了预期目标,那么,应该是我们大家共同感到欣慰的。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