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化石吟》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化石课件)看到这些化石,你有什么联想呢?认识这些动物的名字吗?你能想象到假如把它们复原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现在一样吗?是什么样子?又是什么使这些动物不存在变成化石了呢?如果复原生活在我们周围会是什么样?能和我们共同生活在自然界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整体感知: 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1、学生体会,思考下列问题(课件显示)。 (1)题目《化石吟》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赞美、赞颂) (2)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或者: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2、讨论明确学习目标。 3、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 4、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要读出节奏韵律美(节拍、韵脚字)。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课件)以第一小节为例: 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5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5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6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5 (设计意图:落实朗读的节奏,初步体会文章感情。) 学生齐读,读出韵律美。 自主探究研讨: (一)作者为什么要“吟”化石?科学“美”在哪里?为什么叹服大自然? 明确:1、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你看,那冰冷的化石不就是明证吗? 2、化石是生命的信息。大自然是魔法师,是雕刻家。 学生要结合自己预习时所知道的自然科学知识发表看法。 (二)探究、朗读3~6节,学生互相提问题,讨论问题组: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 e、从诗歌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仔细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边讨论问题,边密切结合课文内容,揣摩朗读课文的语气和语调。例如,第六小节作者赞美的感情达到高潮,应该用充满感情的、高昂的语气和语调朗读。可指名学生有感情的、个性化朗读。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遍朗读要读出赞美的语气和充沛的感情。 质疑释疑: 学生经过对文章个性化解读,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或值得商讨的问题。先在四人小组内探讨,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若仍不能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理解。 拓展延伸: 1、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光盘等,并宣读自己撰写的介绍古生物的短文。 2、当参观自然博物馆或在翻阅介绍古生物的资料时,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的思想感情? (课件)请看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小诗: 风儿,你在哪里?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看不见你?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摸不到你? 风儿,你在哪里? 我怎么找不到你? 咦,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咦,树枝为什么会晃动? 咦,窗帘为什么会飘动? 啊,“沙沙沙”的声音从哪儿来? 风儿啊风儿,你究竟在哪里? 课后记: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化石吟》说课教案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根据第四单元的主题——科学,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有感情的诵读课,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木鱼石的传说》,在歌中有一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就这句歌词提出疑问:“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理解,使学生明确:石头虽然没有生命,但在特定的历史、特征、环境下,也会保存和传递一些信息,留给后人去研究。这就是会唱歌的内涵。通过这一阶段探索性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中“化石也能说话”这一问题找到一个答案,为学生本诗打下思想基础。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和幻灯机展示一幅化石图片,让学生对化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有更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新课学习:在这一环节中,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重点句析。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在这首诗中,你认为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句诗?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以这种形式,通过讨论、分析、朗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对文中的重点句子有更深刻的理解。为后面对诗的整体把握和思想内容的理解打好基础。第二步是整体把握,结构分析,内容解剖,从三个方面入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 (2)理清层次,明确结构。全诗可分为发问、抒写、回应发问三部分。分析结构,让学生对诗的结构作以了解。 (3)体会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把握思想内涵,体味诗歌韵律,能有感情的朗读本诗。从而达到本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这首诗中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去想、去说、去读,不要只局限于语文这一小的知识圈子中,使语文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