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九课《海洋忧思录》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9、 海洋忧思录 【教学构想】 本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深深的忧患意识。全文紧扣“忧思”二字既表达了作者急切的忧虑, 又包含着深沉的思考。“忧”的是海洋资源的几近枯竭,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最终可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危机;“思”的是导致产生海洋危机的原因有哪些。 本文篇幅虽长,但语言文字不难懂,文章的结构也非常清晰,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提炼、概括相关信息,理解作者用翔实的数据说明问题的妙处,欣赏本文科学准确的说明性语言,同时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本文可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1.资料收集。 内地学生远离海洋对海洋知之甚少,让学生从书中、网上广泛收集“人类与海洋”、“海洋的现状”等资料,初步了解海洋。 2.点拨示例。 教师以第一段为例,引导学生如何提取概括信息、如何品味说明文的语言,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3.实践探究。 学生按照教师所授的方法,自主学习、研究第二、三、四、五部分,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4.拓展训练。 以“怎样才能拯救海洋”、“我们每个人”、“你能为环保做些什么”为题进行延伸训练,培养学生的忧患意思与个人的环保责任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习从说明性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编写阅读提要。 2.品析本文准确的说明语言。 3.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学习由此文拓展,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丰富环保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筛选信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内容。 难点:理解本文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妙处。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搜集相关资料,如海洋对人类的贡献,我国及世界海洋的现状等。(可选一个也可两个都做) 2.资料要详细、真实,切忌泛泛而谈。 3.同学之间可分工合作、共同收集。 (预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海思》一文中作者“思”的是什么?通过“思”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自由简单回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海洋忧思录》,作者为何而“忧”?“思”的又是什么?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意在将前后所学知识串连起来,形成知识项链,同时通过比较阅读,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搜集情况 1.分小组交流。 2.每小组推选两位优秀者全班交流。 3.老师对搜集好的同学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扬。 (避免搜集走过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习惯,通过鼓励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①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忧”的是什么?“思”的是什么? 明确:“忧”的是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变化,“思”的是人类应如何保护、拯救海洋。 ②文章五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这五个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第一部分:总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但人类却从海洋里过度攫取资源,同时又使海洋受到了污染。 第二部分:说明珊瑚礁对于海洋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以及人类破坏珊瑚礁生存的海洋环境。 第三部分:写海洋鱼虾给人类带来大量蛋白质资源,但人类却过度捕捞鱼虾。 第四部分:解释鲸鱼“集体自杀”之谜——汀脂锡的污染。 第五部分:排污污染了海洋,呼吁大家都来保护海洋环境。 这五部分是总分总的关系,第一、五部分是总述,二、三、四部分是从不同的角度分述了人类对海洋环境的破坏。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助于提高阅读的效率,此环节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认识,学会提取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信息。) 二、点拨示例 1.分组朗读第一部分两个自然段。 2.这一节两个自然段分别侧重说明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自然段说明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生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需要,第二自然段说明人类不顾后果破坏海洋资源。 3.为什么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怎样污染海洋环境?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数据来说明问题,这些数据究竟起何作用呢? 先让学生找出列举数据的句子,然后由同学们试着分析列数据的作用,最后由老师予以点拨归纳。 例①地球上被称为生物圈的空间约97%由海洋构成。 ——说明海洋是生物圈最主要的空间。 例②作为地球上生命之源的水,97%也蕴藏在蔚蓝色的大海里。 一说明海洋蕴藏的水之多。 例③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栖息于海洋。 ——说明海洋是绝大多数生物的栖息场所。 以上三个数据例子共同强化说明了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例④人类……向里面倾倒了几十亿吨有毒物质。 ——说明有毒物质之多。 例⑤约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坏殆尽,而照目前的破坏速度,20—40年后将会上升到70%。 ——“20—40年”说明时间之短。 ——“10%到70%”说明上升速度之快。 例⑥世界最大的15个海洋渔场中,13个在掠夺性捕捞的重压下已日渐退化。 ——“15”与“13”两个数字的对比,说明海洋渔场退化的范围之广。 以上三组数据充分说明海洋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 4.引导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品味示例: 例①约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坏殆尽: ——用“殆尽”而不用“尽”,准确地说明了10%中还有少量珊瑚礁没有被破坏,符合客观事实。 例②20—40年后将会上升到70%。 ——未来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因此只能用猜测的语气,如果删掉“将会”反而不科学了。 例③从泄漏的石油到丢弃的放射性污染物给海洋带来深重灾难。 “深重”强调污染之严重。 (此环节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角度与方法,让学生知道如何概述内容,品味语言分析中列举数据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实践探究 按照教师的点拨示例,学生分组学习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1.具体分工,全班一、二、三组,分别对应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2.探究内容: ①概述各部分分别说明了哪些内容? ②画出用数据说明的句子,说说这些数据有何作用? ③哪些句子最能体现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呢?试举一两个例子予以说明。 3.分组探究以上内容。 4.交流信息:每组推荐2名代表交流探究的结果。 5.教师小节。 (教是为了不教,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力。) 二、深入探究 1.文章第五部分引用了一句成语: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成语在本文中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呢? 明确“水能载舟”是说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要求;“亦能覆舟”是说由于人类过度开采海洋资源,污染海洋环境,势必会遭到海洋的报复。 2.读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此问重在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的意识,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3.在生活中我们似乎远离海洋,那么我们该如何为保护海洋做出我们自己的贡献呢? (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又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后拓展训练 1.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如何保护海洋的呢?要求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好,然后全班交流。 2.如何才能拯救海洋呢?通过查资料,写出你的探究结论。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