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七课《海思》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7 海 思 【教学构想】 本文属于学者型散文,其知识含量的丰富,思维方式的独特体现着智慧的魅力。 文章通过对海的博大、壮阔的描述,引出有关海的种种联想,进而引出海与人类的关系,作者纵情赞扬了海的壮阔之美,让我们感受人类在大海面前的渺小。从作者深邃的思考中,我们懂得了大海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类心灵的家园。 本文的教学应注重以下三点: 首先,弄清文本的基本内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是学习本文的主要任务。 其次,在文学欣赏上,不要忽视语言的魅力。本文写景语言生动形象,在联想与想象中不失磅礴的气势。如何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这些美旬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朗读激发学生深人理解文本的内涵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第三,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应着力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由眼前的海而产生的联想与沉思。海思的“思”是全文的核心,“思”的引发,“思”的方向,“思”的广度,“思”的深度,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智慧。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独特思路,研究这种奇特的联想中阐发的主题,探讨作者思想的深度。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作者由海而产生的独特的联想和深邃的思考。 3.体会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4.探究作者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品读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作者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教学安排] 两课时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编写阅读提要。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品读富有哲理的语言。 4•关注作者独特的行文思路。 5•拓展挖掘,归纳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几组海水翻腾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谈自己的感受。 (借用图片这一直观教学用具,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展开想象,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 2、教师小结,引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疏通生字、生词。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在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之后,要求他们着重思考几个问题: ①文中有哪些句子自然完成了内容间的转换? ②作者眼前的海是怎样的?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样的? ③作者围绕海所做的思考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学情预测:在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时候,过渡句的选择可能会比较容易,但对“眼前的海”和“心中的海”的对比理解可能会有些困难,教师应该作适当的指导。 学情反馈:关于第一个问题,学生能够从第3自然段找到句子“被织进一张蓝色的大网中”,“这种可见而不可触的蔚蓝色,似有似无,给人一种遐想,一种飘渺,一种思想的驰骋”,从而弄清作者由眼前的大海过渡到写心中的大海。 对于第二个问题“作者心中的海是怎样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会偏离文本的内容,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作者联想的触发点——“海的深和广”以及乘船返回,在海浪的摇动中产生新的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明白作者心中的海的形象。 对于作者情感的把握,教师应依据文本内容作适当提示,如引导学生看议论抒情句,让学生全面把握作者爱海的博大精深,爱海的包容一切,爱海给人类心灵的慰藉。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由表及里,从理清文本结构入手,尽量激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意识,基础的内容弄清楚了,再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就不会使学生泛泛而谈。) 全班交流各自编写的阅读提要,并要求学生进行板书设计。 学情反馈:实践证明,这一过程的设计,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又能检验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程度。 三、细品文本。 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眼前的大海”,并设计朗读方案。 学情预测: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架空,教师要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比如:这里写的是什么内容?从哪个角度写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才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哪个词用得最好?用细化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朗读设计落到实处。 学情反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明确细致的要求,确实能够让学生走进课文。如果能配以音乐朗读,教学效果会更好。 (这一过程的设计既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通过品味朗读深入探究描写海的壮丽图景所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课文深入的理解。) 四、自主研读 选择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或含蓄的句子进行品评,在深入探寻句子含义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于是,我明净的心头又涌上一汪蓝色的沉思”“海啊,你在我的心里”这两个句子难以理解,教师要在此作适当点拨。 五、积累佳词美句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第二课时 一、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1.教师提出疑问:课题为“海思”,那么作者围绕海作了哪些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 这一步只要求学生在互相探讨的基础上谈出自己的观点。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这一过程主要是强调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有自己的思考) 学情反馈:学生基本上能从作者联想奇特的角度去讨论,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思考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沉思“海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却心存疑惑。教师应介绍梁衡的散文特点及其“大散文”观,让学生在作者作品风格和思想深度上去感受行文独特的思考。 2.在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奇特的联想中,引导学生挖掘一些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这一设计将阅读与写作紧紧联系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拓展延伸,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1.借助具体物象,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①金钱确实可以买到许多东西,但它不是万能的,如金钱能买床铺,不能买甜蜜的梦;能买书,不能买到知识……请你联想它的作用和局限,越多越好。 ②有位作家写了一首诗《0的断想》: 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 0的负担最轻,但任务最重; 0是一面镜子,让你重新认识自己; 0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 请你运用发散思维续写下去。 ③“我扑在书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这是文学家关于书的比喻,它还可以比喻成什么?运用发散思维展开联想,请口头表达。 2.超越时空局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美国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请你作合理想象。 创新提示: ①能买药物,不能买健康;能买娱乐,不能买幸福;能买房屋,不能买家庭;能买选票,不能买人心…… ②0是一块空地,可种五谷;是烟圈,虚度年华;是铁环,组成坚韧;是战鼓,激人奋进…… ③书是进步的阶梯、知识的源泉、驶向知识海洋的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随时引导。) (这一过程是在阅读文本基础上进行的延伸与拓展,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及创新能力。) 三、布置作业 以“大自然的启示”为题,深入观察、研究,获得自己独特的发现,写一点自己的思考。 (通过作业设计,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潜心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一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 【板书设计】(一) 7 海 思 内容:海的波澜壮阔————海的博大(包容力) 海与人类的关系 目的:爱海的博大精深,爱她的包容一切,爱她给人类心灵的慰藉。 【板书设计】(二) 7 海 思 “海”:汹涌澎湃 波澜起伏 海天一色 “思”:(联想) 海的深和阔 (沉思) 海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后记】 面朝大海,普通人呼吸到的是海潮,而作者梁衡呼吸到的是海魂。跨越时空的联想,奇特的感受,大气磅礴的语言,不仅增加了本文的艺术魅力,而且也让读者受到震撼和启迪。 如何处理这篇散文的重难点?如何落实新课标下的三个维度?如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尝试: 1.语文课注重体现出“语文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读文本的习惯与方法,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结合,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2.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能力。 改变传统教学中烦琐的分析方法,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特别是学生自己写板书的这一过程,不仅强调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且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 3.注重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怎样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高写作的能力?在最后一个拓展思维的环节设计中,着重体现、强化学生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借鉴与拓展。激活学生的思路与创造力,这不仅体现学习《海思》一文的重点,也加强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