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赏析<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作品赏析 手机版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简析:“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开头两句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钦慕。“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客心洗流水”一句暗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见《列子·汤问》);“馀响入霜钟”一句也用了典,“霜钟”语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馀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之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

    《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话,苏轼在《前赤壁赋》里用“馀音袅袅,不绝如缕”来形容洞箫的余音。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特点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李凭箜篌引  李贺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玉兔。 

 

简析: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是韩愈听颖师弹琴的感受。读罢全诗,颖师高超的琴技如可闻见,难怪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了。

诗分两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写声音。琴声袅袅升起,轻柔细屑,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此时,天朗气清,风和日丽,远处浮动着几片白云,近处摇曳着几丝柳絮,它们飘浮不定,若有若无,难于捉摸,却逗人情思。蓦地,百鸟齐鸣,啁啾不已,安谧的环境被喧闹的场面所代替。在众鸟翩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引吭长鸣。这只不甘与凡鸟为伍的孤傲的凤凰,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结果还是跌落下来。这里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显示琴声的起落变化外,似乎还另有寄托。联系后面的“湿衣泪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慨叹。“湿衣”句与《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颇相类似,只是后者表达得比较直接、显豁罢了。

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这种感情上的强烈刺激,实在叫人无法承受!

 简析:“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二、三两句写乐声: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前四句先写琴,写声,后写人,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困山”以声写声,“芙蓉”则以形写声。

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巧妙过渡,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相关链接:作品赏析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