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勾  践  灭  吴

崇庆中学语文组  谭双虎

教学目标:

  1 、了解《国语》的基本知识。

  2、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自励,报仇雪恨的故事。

  3、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

  4、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来评价勾践等人物。 

5、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文章的感想。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

教学难点: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句。

2、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来评价勾践等人物。

课程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了解《国语》的基本知识。

2、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刻苦自励,报仇雪恨的故事。

3、整体感知课文。

一、导入:

1、新课导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二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上联说的是秦朝末年项羽带兵渡过渭水,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终于击败秦军主力的史实;下联则记述了越王勾践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耻,终于达到目的的故事。今天,我们结合历史事实和古人的记述,看看越王勾践是如何实现心中理想的。

2、《国语》作者没有定论,相传与《左传》都是左丘明作。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全书按周、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公元前990年~公元前453年)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反映了这一漫长历史时期诸侯各国的交往、争战等情况。全书以记言为主,与《左传》重记事不同。语言艺术虽不及《左传》,但说理严密,刻划人物也比较形象生动,对后代散文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3、补充:盖文王拘而演(演,演驿,推广。周文王拘于羑Yǒu里,将《周易》的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周易》;仲尼厄(厄,困厄。仲尼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厥,乃,才)有《国语》;孙子膑(刖刑,古时砍掉脚的一种酷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传,流传。吕不韦是秦始皇时的相国,使其门客作《吕览》。始皇十年,以罪免职,后又奉命迁蜀,这时《吕氏春秋》才得以流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多次以书干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作《说难》、《孤愤》,传到秦国,秦始皇看了很喜欢,因派兵急攻韩,得韩非。韩非至秦后,被李斯等所谗,下狱死。);《诗》三百篇,大底(大致)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史记•报任少卿书》 

《勾践灭吴》被称为《国语》的压卷之作。

4、历史背景 :

春秋末年,地处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经常发生摩擦。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攻越,结果受伤而死,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一定要报仇。夫差练兵3年,于公元前494年大败越国。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时,只剩下五千人。本文叙述的就是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卧薪尝胆,富国强兵,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报仇雪耻,灭掉吴国。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2、生自由朗读课文,弄清文中的字音、停顿,了解文章的内容。

3、生齐读课文,师点拨,解决字音、停顿问题。

4、生借助注释、工具书初步梳理课文。

5、分小组讨论课文内容。

(1)代表发言讲述课文故事。

(2)代表概括文章的结构和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2)文种定计,向吴求和。 

         第二部分:(3~4)卧薪尝胆,准备复仇。 

         第三部分:(5~6)同仇敌忾,一举灭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理解课文。

2、通过分析人物具体生动的言行,把握人物性格。 

3、对外交辞令的鉴赏。

一、课文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师讲解重点、难点。 

(一)战败和谈部分,明确以下问题: 

1.越王勾践为什么要与吴王夫差谈判? 

2.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对臣下进谏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提示:越王纳谏,吴王拒谏。 

3.谈判的结果怎样?

提示: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二)卧薪尝胆部分,明确下列问题及词语。 

1.越王勾践对战败的反省及态度如何? 

提示:力之不足。此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2.越王勾践是如何纠正自身错误的? 

提示:葬问养吊贺送迎去补。 

3.从文中找出能表现勾践卧薪尝胆的句子。 

提示:卑事夫差……亲为夫差前马。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4.勾践为了增强国力,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果如何? 

提示:鼓励生育,提高人口素质,招纳贤士。轻徭薄赋,整肃军纪。 

结果: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三败吴国。 

 

(三)灭吴部分,体会勾践与夫差前后两次谈判的心理变化,并理解以下词语:宸宇视次。 

第三步:总结全文。从越王勾践战败媾和,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逆境中不能沉沦,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

二、引导学生归纳文中的重点字词。

1、古今异义: 

栖:古义:停留,驻扎;今义:栖息。 

爪牙之士:古义:勇猛的将士;今义:走狗,帮凶。 

去:古义:离开;今义:离开本地到另一地方。 

亿:古义:十万;今义:万万。 

  

2、通假字 

帅:通假字,通“率”;        取:通假字,通“娶”;        

免:通假字,通“勉”;         摩厉:通假字,通“磨砺”。 

3、词类活用 

(1)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之退 。

(2)然后卑事夫差                 卑:形容词用作动词或使动用法,降低身分。 

(3)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洁、美、饱: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其居洁”、“使其服美”、“使其食饱”。 

(4)必庙礼之                 庙:名词作状语,在庙(朝庭)上;礼:名词用作动词,礼待,接待。 

(5)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衣:名词用作动词,穿。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②此寡人之罪也 

③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④昔者之战也……寡人之罪也 

(2)省略句 

①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省略动词宾语之。之——指代文种)   

②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 

③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3)倒装句 

①介词结构后置 

A、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还原后为“ 昔者夫差于诸侯之国耻吾君”

B、乃号令于三军曰 

还原后为“乃于三军号令曰”

②宾语前置 

何后之有?   还原后为“有何后?”

5、古今异义: 

(1)爪牙:古意:武士,重臣;今意:坏人的党羽 。

(2)于是:古意:在这方面;今意:表承接、因果关系的连词。

(3)丈夫:古意:成年男子;今意:女子的配偶 。

(4)中原:古意:原野;今意:黄河中下游地区。 

(5)暴露:古意:日晒夜露;今意:隐蔽的缺陷、问题等显露出来 。

(6)至于:古意:至,动词,到;于,介词,引出处所;今意:表示达到其中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三、分析人物形象。

 生分组讨论后师引导学生归纳。

明确:勾践的人物形象。 

越王的形象是深沉而丰满的。他不是一个复仇者,而是一个城府很深、有胆有识的政治家。他胸怀大志,处惊不变;他知人善任,充分发挥文种的聪明才智;他不忘国耻,所以甘愿忍辱负重、卑事仇敌;他要成就大业,所以能卧薪尝胆、抚慰百姓而痛切地自责。

四、课文写作特色。

1、故事情节的曲折委婉。

2、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3、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

    五、老师朗诵荣超《失败者箴言》。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