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论语十则》(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厦门市乐安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能力目标: 1、能够比较通顺流畅的翻译古文句子。 情感目标: 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教学重点、难点:辨别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句子。 落实句子翻译。 教法学法:讲读法、朗诵法、提问法。 课时安排:1~2课时 课前准备: 1、熟读背诵课文 2、落实课前基础字词。 教学设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注意重点词语: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温故而知新(9)学而不思则罔(10)思而不学则殆(11)是知也(12)见贤思齐(13)弘毅(14)后凋(15)其恕乎(16)诲女知之乎(17)是知也(18)学而时习之(19)温故知新(20)任重道远(21)死而后已(22)见贤思齐(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重点句: 各句均要掌握。 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1、2、3、4、5章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1、4、5、6、7、8、9、10章 关于孔子思想体系核心:“仁”的概念:8、10章 前九章的形式都可以说是格言的体系,而第10章的形式为对话,其核心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可以用来作为格言。 (一)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2、指导学生领会文章中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几则名言。领会关于人生的几则名句。 3、指导学生领会关于语段中的文言虚词。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能够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2)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 (3)掌握语段再出现的一些参与的古今含义。 (三)教学难点: (1)掌握“而”“之”两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2)领略每一则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课时:二课时 (五)预习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本周练习中的相关基础练习。 课时一 (本课时重点:指导学生领会前五则) 导入:(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介绍孔子的生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 其父叔梁纥,其母颜征在是叔梁纥的第三个夫人。孔子幼年丧父,其母被迫离家。少年孔子是在贫困的家境中度过的。但由于他的勤奋好学,虚心求教,终于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编订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的诗歌总集《诗经》,重要的文献《尚书》,并把鲁国史官记录的《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论语》则是记录他与及再传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其中有许多的话今天仍然有广泛的影响。所以宋代的赵普曾经说过半部《论语》得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到了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做为中国思想的正统,从此,儒家思想整整影响中国两千多年,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过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二)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情况: 2、请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分析课文:(串讲时加点词语尤其要作为重点。)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译文: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也有讲个人修养问题。 (点评:本则论语第一句讲述了学习的方法,也讲述了学习的态度。第二句则讲述了学须有友,朋友间虚心互相学习的态度。第三句重点阐明了做人的修养。) 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有竭尽全力吗?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老师较我的东西没有去复习吗?” (点评:本则论语主要讲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 第三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点评:本则论语讲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知新应该指的是新的体会,也就是加深了认识,另外也指领悟到新的内容。) 第四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点评: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第五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5、译文:孔子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孔子说:“看见贤人便想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要检查自己。 (点评:本则论语主要是讲述一种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第六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点评:这则论语主要讲述的学习上要有虚心好学的态度。就内容上与第五则相似,学习别人的优点,以别人的缺点作为请教。)这里可以穿插孔子虚心好学的几个小故事。(向师襄子学习弹琴。《文王操》,向郯子、老聃礼与文化知识。) 第七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曾子说:“读书的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大度,意志刚强坚韧,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当作自己的责任,负担不也是很沉重的吗?死了以后才停止,路程不也是遥远的吗?” (点评: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弟子,孔子曾经专门向他传授孝道,他据此整理了《孝经》,成为儒家“七经”之一。后世尊其为宗圣,本段主要是讲述读书人的责任的问题) 第八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8、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天气,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 (点评:本段中岁寒的松柏比喻在逆境中能够保持节操的人。) 第九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9、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点评:本段主要是讲述做人的道理) (三)全班齐读课文,当场背诵。 (四)讲评配套练习及配套古文语段。 作者邮箱: leanzhongxue@126.com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