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复习计划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学计划 手机版 | ||||
为了做好高一语文期终考试复习工作,对必修一必修二内容归纳整理作如下安排: 内容整理 1拼音整理(丁雪云,王金林) 2字形整理(张小龙,龚松兵) 3成语标点(陈海燕,许金石) 4名句病句(岳小玲,王冰川) 5 综合试卷(曹 树,杭 梅) 具体要求: 1.基础知识要紧扣课本,直接取材原文。 2.认真校对,准确无误。 3.每部分八开两页,以电子文本形式交曹树。 4.交稿时间:1月4日。 高一语文备课组2005年12月22日 附录:教研室提供的相关复习内容: 高一语文《考试说明》 Ⅰ.考试性质 高一年级语文调研考试,是考核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的基本要求的水平考试,也是检查和评估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 Ⅱ.考试能力要求 语文模块检测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Ⅲ.考试范围及内容 考试范围: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二。识记(A)类考查以必修教材为主,兼顾读本的文学常识;阅读考查从课内外取材;写作考查以教材写作要求为依据。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 1.识记 A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 D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⑦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 A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 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 能写规范的记叙文和议论文,以记叙文考查为主。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 1.基础等级D 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文体要求 、 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2.发展等级D ①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②丰富 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 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④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题型、题量、赋分与高考试卷相近。 V.题型示例 [基础知识及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正月(zhēnɡ) 谄媚 (xiàn) 淀粉 (diàn) 畏葸不前 (xǐ) B. 睥睨 (bì) 摇曳 (yè) 调和 (tiáo ) 瞬息万变 (shùn) C. 岑寂 (cén ) 瞭望 (liào ) 吮吸 (shǔn ) 戛然而止 (ɡá) D. 慰藉 (jiè) 招徕 (lái) 湮没 (yān ) 咬文嚼字 (jiá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雇佣 残羹冷炙 矫糅造作 故弄玄虚 B.预感 哀声叹气 标新立异 沸反盈天 C.杀青 恰如其分 冠冕堂皇 耀武扬威 D.寒喧 衣锦还乡 放浪形骸 出神入化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同情巴勒斯坦人,也为自己的安全担忧。”犹太定居者贝格忧虑地说,“我真不知道,这堵隔离墙给我们带来的是安全,还是威胁。” B.在英格兰南海岸,捕鱼所得的利润按以下方式分配:捕获量的一半归渔船和渔网的主人;另一半在船员之间均分。 C.本次乒乓球男单比赛的名单中,除了中国的王皓,还包括韩国的朱世赫、日本的松下浩二、游泽亮,以及中国香港的梁柱恩等著名选手。 D.杨绛的《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令人拍案叫绝的杰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台湾当局对结束两岸的敌对状态不仅缺乏应有的诚意,而且还在 制造对抗,妄图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②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 ③有些人在物质和经济上能对老人给予实际的利益, 当父母特别需要精神或情感上的安慰和理解时,他们往往 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方面的责任看作是可有可无的。 A.蓄意 品味 不过/却 B.蓄意 品位 但是/就 C.刻意 品味 但是/也 D.刻意 品位 不过/则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含有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具有醒脑提神、健胃强身、利水利尿等作用的饮料,儿童只可浅尝辄止地饮用。 B.英美等国政府对前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的解释,越来越闪烁其辞,让人不知所云了。 C.几年前大家对E—mail还一无所知,现在已经非常熟悉,都不以为然了。 D.眼下,影视剧里有错别字已经习以为常,如果一部电视剧里没有一个错别字反倒成了新鲜事。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古鸟类学者周忠和与美国学者克莱克对“古盗鸟”化石的鸟类部分进行了研究,认为它属于已经发现的一种十分进步的食鱼的鸟类——马氏燕鸟。 B.随着知识的日益升值,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已开始向产权完成者身上倾斜。 C.近年来,生物物种的减少,究竟是由于过度捕杀引起的,还是由于水电站建设引起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D.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官员警告说,中国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在今后10年内还会有1000万人成为感染者。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是继李杜韩白之后,在文学史上表现出多方面才能、作出多方面开创性贡献的大家,是宋代首屈一指的文豪。 B.亨利•大卫•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了两年,但是,后人已经把他和瓦尔登湖紧密连结在一起。1985年在《美国遗产》杂志上列了“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梭罗的著作《瓦尔登湖》位居榜首。 C.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8年加入太阳社,并在鲁迅支持下,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D.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宋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8.为下面的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科学家选择3只先天性失明的小狗作为实验对象。这些小狗在一个名为RPE65的基因上存在着突变。科学家将携带着正常基因的病毒注射到小狗右眼的视网膜细胞里,不久之后,3只小狗右眼都有了视力,它们能在摆放着障碍物的房间里自由自在地行走。中国医学科学院金磊教授认为,这一突破性成果表明,科学家在研究治疗失明方法的道路上又迈进一步。 9.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法续写语句(只举两例)。 批阅古典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各种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叫钟情山水; ; 。 读着,品着,渐渐地,你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和审美情趣。 10.将“战争”、“沙漠”、“生命”三个词扩展成一段话,描述一种情境或陈述一种见解。要求内容合理,语言生动、流畅,至少用一个比喻句。(三个词的顺序可以改变,不少于30个字) [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①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振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②,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③,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注]①踔(chuō)厉:精神振奋。 ②涯涘(sì):边际。 ③侔(móu):相等。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其父时 逮:及,至 B.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因:因为 C.其俗以男女质钱 质:抵押 D.斥时有人力能举之 斥:被贬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 虽有出于人 B.虽使子厚得所愿 使子厚在台省时 C.是岂不足为政邪 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 (《赤壁赋》) D.其尤贫力不能者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3.下面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议论证据今古 B.居闲益自刻苦 C.不自贵重顾藉 D.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柳宗元“俊杰廉悍”的才能的一组是( ) ①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②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 ③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④而自肆于山水间 ⑤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称颂了柳宗元被贬后,关心人民疾苦,真心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政绩。 B.韩愈、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文章对柳宗元的文学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C.文章主旨与《马说》异曲同工,借柳宗元“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的不幸遭遇,有力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D.文章不同于一般的墓志铭,并不一味歌颂,作者也指摘柳宗元在当时的政治改革中,不能“自持其身”,以致遭到贬谪。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译文: ⑵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方百计的探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但人是不安分的动物,多少人仗着年少气盛,横一横心,咬一咬牙,扬一扬手,向恋恋不舍的家乡告别,万里投荒,去寻找理想,追求荣誉,开创事业,富有浪漫气息。有的只是一首朦胧诗———为了闯世界。多数却完全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许多稚弱的童男童女,为了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要求,被父母含着眼泪打发出门,去串演各种悲剧。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薄公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但百余年来,许多人依然不得不离乡别井,乃至漂洋过海,谋生异域。有清一代,出国的华工不下一千万,足迹遍于世界。美国南北战争以后,黑奴解放了,我们这些黄皮肤的同胞,恰恰以刻苦、耐劳、廉价的特质,成了奴隶劳动的后续部队,他们当然做梦也没有想到什么叫人权。为了改变祖国的命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发轫于美国檀香山,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曾在法国勤工俭学。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还有一种颇似难料而其实易解的矛盾现象:鸦片战争期间被割弃的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年的沧桑世变,终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何等的盛事!而一些生于斯、食于斯、惨淡经营于斯的香港人,却宁愿抛弃家业,纷纷作移民计。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之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此中情味,离故土越远,就体会越深:科学进步使天涯比邻,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使心灵相通,地球会变得越来越小,但乡土之恋不会因此而消失。 (原文有改动) 1.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哪几种?请概括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文以不会褪色的乡土情结开篇,开门见山;以乡土情结的形成和表现为主线,脉络清晰;以不会消失的乡土之恋结篇,首尾呼应。 B.第二段写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故乡的山水草木、乡邻的音容笑貌……这一切决定了自己一生的方向,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C.“失根的兰花,逐浪的浮萍,飞舞的秋蓬,因风四散的蒲公英”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离乡土的游子们孤苦无助的境遇。 D.“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的比喻,旧典活用,极富新意,为中华民族安土重迁这一传统找到了形象化的根据。 E.最后一段,写乡土之恋不会因科学的进步、东西文化的交融、地球的变小而消失,笔法生动具体、细致人微,读来发人深思,回味悠长。 [写作]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西西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会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了正在下山的西西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太不幸的人,所以,看见西西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的我仍感局促不安。 没想到西西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么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西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请根据这则故事的寓意,以“幸”与“不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④自拟题目;⑤不少于800字。 相关链接:教学计划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