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天地,美不胜收——综合性学习课程教学实录(本站论坛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课堂实录 手机版


                   对联天地,美不胜收

                         ——综合性学习课程教学实录

                                青分楚豫

   一、活动背景: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教师都熟悉这句话。但不幸的是,这句话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口头上,远未真正成为所有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为了适应“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新形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接受之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之,便成为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品味对联的形式与内容之美;学会欣赏生活中的对联;学做一些简单的对联;增加学生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活动准备:

   1、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报刊、杂志、书籍、网络等)搜集、查找有关对联的内容(包括有关对联的知识、对联的历史、古今名联、生活中有意义的对联等)。

   2、根据学过的一些课文(人教版初中第一、二册),自编一些对联。

   3、自编一个反映对联内容的小品。

   4、选出男、女主持人各一名(以下称男、女)。

   四、活动过程:

   男、女(合):嗨,大家好!

   女: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

   男、女(合):对联天地,美不胜收。

   男: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律诗了。大家还记得有哪些吗?

   生一:《七律·长征》。

   生一:《过故人庄》。

   生一:《钱塘湖春行》。

   生一:《游山西村》(还有《次北固山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黄鹤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望岳》……)。

   女:回答得不错。不过,这些诗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

   女:好,我们就来背诵一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吧。

   (生齐背书)

   男:这首诗里有一联非常有名,这一联是——

   生(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女:对了。假如我们把这两句诗摘抄在红纸上,贴在我们书房的两边,那么这就成了——

   生:对联。

   男:说到对联,在我国历史悠久着呢。有哪些同学愿意给我们讲一讲对联的历史?

   生一: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用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呢。

   生一: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写在桃木板上。根据古书的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于公元九六四年亲自写了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生一:宋代以后,在民间,新年悬挂春联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的诗中有这么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对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生一: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生一: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呢。

   生一:对联主要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但是,对偶句还不能就说是对联,只有它们脱离律诗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女:同学们的资料收集得非常齐全,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既然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那么,我们现在就把我们学过的一些律诗中的对偶句挑出来,让它们成为对联吧。

   生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生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一: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生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生一: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男:当然不止这些。不过,我想问问大家,同学们能不能根据我们已经掌握的对联或对偶知识,说说对联有什么特点吗?

   生一:每联两句,每句字数相等。

   生一:每句相同位置的词性要相对,比方说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生一:上下两联的内容要有联系。

   生一:听说还有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我也不太懂。

   师:对。有关平仄的知识,我们以后会学到的,不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先查一查有关资料。另外呢,对联的张挂还有讲究。传统的作法是: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同学们,回家以后可以看看自己家的对联张贴的顺序是不是对的呀?

   女:对联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我国文艺园地里的一朵艳丽的鲜花。从古至今,发生过许许多多与对联有关的逸闻趣事。不信,看了下面这个小品,同学们就可以领略对联的妙处了。这个小品的名字是——《解缙三气老尚书》。

   男:欢迎参加表演的同学出场。

   (二生表演小品)(小品内容:明朝有一个很有名的文人叫解缙,他小的时候很聪明,擅长对对子。他家的门正对着一个老尚书的竹林。过年那天,他就在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老尚书是个小心眼,又看不起穷解缙,见了对联,很气愤,心想我的竹林怎么能让你随便写进对联!于是叫人把竹子砍掉。解缙明白邻居的意思,于是就在上下联后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尚书更加恼火,下令家人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暗中发笑,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尚书气得说不出话来。 )(表演过程中由表演者当场书写对联)

   男:演得怎么样啊,同学们?再次鼓掌感谢这两位同学吧。

   女:这个小品告诉我们,对联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还是一种战斗武器呢。

   男:对联不光通俗易懂,有的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发,给人以力量。不信就请听听吧——

   生一:明朝著名学者顾宪成有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告诉我们,除了读好书,还在关心天下大事呢。                        

   生一:蒲松龄落第后写了一则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生一:林则徐说:“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说明心底无私天地宽。

   生一:苏东坡说在他的书房门前写道:“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个对联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生一:刚才小品中的那个解学士还写了一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我们可不要做那些不学无术而又不知羞耻的人哟。

   女:刚才我们接触的多数是古时候的对联。其实当今社会对联也无处不在。

   男:是啊,大江南北,城市乡村,街头巷尾,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谁家不贴对联呢?

   女:下面的节目是:身边对联大展示。同学们,你喜欢你身边的哪些对联?奉献出来让大家也来欣赏一下吧。

   生一:过年时我家贴的春联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虽说很普通,但是它给我家带来了美好的祝愿,所以我很喜欢它。

   生一:我家住葫芦岭下,没事儿总爱到岭上的玉佛寺去散步。我记得玉佛寺大门两边有幅对联,上联是“宇宙清风东南西北临仙境”,下联是“东江绿水春夏秋冬映圣堂”。横批是“罗阳福地”。我觉得这个对联把周围的风景与玉佛寺的身份结合得很好。

   生一:我家住在罗浮山部队。过年时见过部队贴过这么一幅对联:“常备不懈苦练过硬本领,紧握钢枪守卫大好河山”。我觉得很有力量。

   生一:我也去过罗浮山呢。罗浮山酥醪观里有一幅对联给我印象很深:“小楼容我静,万壑烟云留槛外;大地任人忙,半天风竹拂窗来。”对联给人一种世外高人的感觉。

   生一:“平乐”文具店旁边有家药店,对联是:“ 藏花川贝架上丹膏返老还童,南参北芪匣内丸散延年益寿”,横批是“固本培元”,怎么样,还不快去买?

   生一:我叔叔开了家饭店。过年他让我给他找对联。我在网上给他找了一幅是:“件件随心饥有佳肴醉有酒,般般适合冷添汽水热添茶”。又方便又热情,还不错吧?

   生一:有一家理发店我常去,只是因为店门前的一幅对联打动了我,使我觉得这家理发店的品位还挺高的。对联是:“修就一番新气象,剪去千缕旧东西”,一语双关,妙不妙?

   生一:我的小表弟最爱玩具,所以我常去光临玩具店。春节时,我看到一家玩具店的对联是很特别,我就记下了:“吹吹打打敲敲般般好玩,白白红红绿绿色色精工”。

   男:生活中对联无处不在,语文教材里自然也不乏其联。下面的活动是——猜人名。我说一幅对联,你们来猜猜这幅对联说的是我们熟识的哪位作者。请准备好——“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生一:杜甫。我们学过他的《石壕吏》。

   女:“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生一:蒲松龄。我看过他的《聊斋志异》,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文章《狼》。

   男:“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生一:这个很容易,说的是鲁迅。

   女:“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生一:写的是南宋豪放派诗人辛弃疾。我们学过他的《西江月》。

   男:同学们表现得还不错。不过我们仅会欣赏别人的对联而自己不会创作可还是不够。这样吧,我们来个比赛,学习对对联,看谁对得快对得好。我们还是以学过的课文为依据。

   女:我来先说,然后大家出联大家对。请听:孙权劝学——题目对题目。

   生一:这还不容易?愚公移山。

   生一:观沧海。

   生一:泊秦淮。

   生一:张洁挖荠菜

   生一:安石伤仲永,行不行?

   女:这个可有点勉强,你把王老先生的姓给吃掉了呀。

   生一:再来。孟浩然过故人庄。请对。

   生一:来了,陆放翁游山西村。

   生一:再听:三味书屋寿老先生严中有爱。

   生一:七根火柴无名战士危里见忠。

   生一:英雄石像谁对谁错?

   生一:羚羊木雕孰是孰非?

   生一:老父亲步履蹒跚买朱橘,父爱似海。

   生一:小儿子泪眼朦胧忆背影,儿思如潮。

   女:今天,我们上了一堂令人心醉的对联课。我们觉得,对联,就是一首诗,诗情画意;

   男:对联,就像一首歌,悦耳动听;

   女:对联,语文天地里的一朵奇葩;

   男:对联,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

   女:这真是——

   男:女(合)千言万语道不尽,联联对语总关情。

   男:同学们,

   男:女(合)让我们热爱对联、热爱语文、热爱生活吧。

   (课程结束)

   五、注意事项:

   1、活动中教师尽量做好一个旁观者,一个指导者。

   2、让所有的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

   3、要充分体现综合性课程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