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册诗歌单元教学设想(本站论坛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第一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 设想: 以知识点为网络,以课文为范例,重新整合本单元的所有诗歌。突出中国现当代新诗的地位,兼顾外国诗,毛泽东词附带讲(至今不明白把毛泽东词二首归于本单元的意图所在)。 中心目标: 学会如何阅读诗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意象、象征、语言 课时安排: 1、回到“诗性”的阅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意象——《错误》 3、象征性意象——《致橡树》、《死水》 4、意象群落——《赞美》 5、语言——《再别康桥》、《雨巷》 6、《外国诗三首》 7、《毛泽东词二首》 8、相关文体知识聚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意象——《错误》 一、范文点读 1、初读(朗读),解释字面上不理解的词句。 学生提出了“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我给了解释,还有提出“美丽的错误”的,属于内容的不理解,留到后面。 2、再读(默读),说说你的阅读体验(感受)。 学生回答有忧伤、寂寞、失落、诗中的女子很美等,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挑出关键词板书。并概括为:美丽凄哀幽怨。 3、是哪些句子或者词语让你产生这样的感受的? 学生回答:“容颜如莲花”,让人想到这个女子是很美的;“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给人寂寞的感觉;“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可见诗人很失落。 我补充:把容颜比作莲花,为什么就能让人感到美?还要注意,诗人不只是把女子比作莲花,后面还有两个字,“开落”,这怎么理解?东风和柳絮是春天特有的,为什么“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把女子的芳心比作“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有什么意味?接近傍晚的“青石的街道”有什么特征? 对以上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一一思考作答。 诗歌所描写的形象给了我们很深感触。它们究竟是一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能够触动我们的情感体验?这要讲到诗歌阅读的一个最关键的概念。 二、鉴赏方略 板书(括号内是对板书补充解释): 意象 意象,即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客观形象。(它可以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等等。) 意象的营造是诗歌的基本特征,有没有意象是诗与非诗的根本区别。(因此,一首诗的核心构成在于它的意象,读诗,应先从意象分析入手。) 三、范文回读 再来看《错误》,看一看这首诗营造了哪些意象,把它们挑出来。 板书: 莲花的开落 东风 柳絮 小小的寂寞的城 青石的街道 春帷 小小的窗扉 达达的马蹄 这些意象各自传达的意味,我们前面的学习已经讨论过了。正是这些意象,使诗人的情感、情绪、思想得以最大程度的呈现,从而直接引发了我们的情感体验。当然,一首诗里面,除了意象,还有一些非意象成分,如议论、抒情、叙述等语言成分,用来说明、补充意象的意义,延伸与扩张了我们的体验。 再想想,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回答不出。大概是古诗积累得太少,也或许这个问题问得有些不着边际,只好我来说。)这些意象经常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花时雨”,“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等等。这些来自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象,委婉地抒写了一段缠绵悱恻的情怀,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而这样的风格,正是这首小诗的魅力所在。 课后阅读课本上的其它诗歌,首先要注意对意象的把握。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回到诗性的阅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范文回读 再读《错误》,讨论两个问题:诗中隐含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错误”是谁造成的?(上节课下课前预留的问题) 隐含的故事学生容易看明白。讨论的重心是错误因谁而起。 学生的意见有四种: 一、“错误”是女子造成的。诗中的“我”是一个很好的男孩子,因为他对这个女子观察得很细致,应该是爱上她了。但是女子“心扉紧掩”,可能是另有所爱,为了等待那个“归人”,而错过了“我”。其实她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爱情观,不应该在一棵树上吊死。 二、“错误”是“我”造成的。他们认为,“我”不是女子等的人,我不应该打破她的平静寂寞的生活,我的出现使女子由惊喜而失望,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三、错误是双方面的,他们都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四、错在“归人”,第三者,女子的情郎,他害得这个女子爱是自己,又把女子丢在这里这么长时间不回来,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以上是学生讨论中谈到的观点,我补充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其实,“我”就是女子朝思暮想的情人,“我”终于骑着马儿“达达”到来,但是,“我”是一个不回家的男人,过惯了四处飘泊的生活,是一个四海为生的浪子,还可能很多情,很花心,不愿意受束缚,所以,我到女子这里来,只是路过,不打算停留,所以我的出现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导致了女子的伤心和失望,我玩弄了她的感情。 对我的这一观点,学生饶有兴趣。我趁机追问: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学生无言。时机成熟,进入下一环节。 二、鉴赏方略 如何阅读诗歌——回到“诗性”的阅读 对于新诗,我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又普遍感到“读不懂”。为什么读不懂?因为我不还不知道读诗歌应该读些什么。我们对文章文从字顺、主题鲜明的要求在现代诗歌中几乎是无效的。 诗歌是非常独特的文体,它最富有情感性、想象性、象征性、超现实性。这是诗歌的特性。所谓“诗性”阅读,就是尊重诗歌的特性的阅读。最有“诗性”的阅读方式,就是“体会”(而不是“解释”)。把你的生命感观打开,面对诗歌意象和语言,在专注的探触与体验中,得出“思想”或引发你的情感、情绪,甚至莫名的冲动。因此,读诗歌,除了读“思想”,还可以读情感,读情绪,读意象本身,读语言本身。 我们来回顾上节课阅读《错误》的方式。你们体验到了一种凄美、寂寞、失落的情绪,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不是我告诉你们的,是你们从诗歌的意象和语言的探触中获得的。我们脑海里想象着一个寂寞的小城,一条傍晚的青石街道,一扇紧掩的窗户,窗户里一个美丽哀怨的年轻女子,我们还可以想象得到男女主人公的短暂相遇却又擦肩而过的场景。这就是诗歌告诉我们的。我们其实已经读懂了这首诗歌。 那么,我们为什么无法得出关于“错误”的更确凿的解释? 请记住,“诗无达诂”。查字典,解释这四个字的意思。 这是诗歌的特性决定的,是诗歌阅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首诗是诗人与读者共同完成的。诗歌所创造的艺术空间,具有多元阐释性,也就是说,当读者带着自己的经历、体验去感知诗人所创造的意象世界时,诗歌的意味是多向的,是辐射的。因此,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对于《错误》的四种解释,是正常的现象,只要是有文本依据的理解,就是正确的理解。 板书:“诗性”阅读—— 体会 诗无达诂 三、范文点读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朗读。 2、说说阅读体验。 我在黑板上写下学生回答的关键词(依据色彩不同分成两组): 温暖美好、开阔、悠闲、纯朴、自由自在 苦涩想哭、伤感失落 3、回顾这些体验的获得。 再请刚才发言的同学进一步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感受的。前者说得很好。“温暖美好”,“开阔”,因为诗人想要的房子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让我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的生活。感到苦涩、伤感的学生说,不知道怎么会有这种感觉。 4、我的提点 (1)注意诗人海子的身世经历。有学生介绍了一些大概,我补充西川《怀念海子》中关于海子的生活和情感的内容。 (2)注意一个意象,两个词语。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所温暖美丽的房子,在这所房子里,可以“喂马劈柴,种植粮食和蔬菜”,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是与我们穿行在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中的忙碌茫然所截然不同的生活。 但是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所房子是不存在的,只是诗人海子的想象。诗歌第一句,“从明天起”,这个词语给我们传达出了与整首诗的温暖平和不太协调的信息,为什么是从明天起?他的今天是怎么样的情况?跟这四个字一样隐含着不协调信息的还有什么词语?(只愿)有什么意味? 至此,学生懂得,诗人的现实生活是孤独暗淡的,他的偏颇注定了他在尘世中无法获得幸福生活,他虽然也有过幸福,但像闪电一样短暂,那所神话般的房子,只是诗人渴望的精神家园的象征。 5、再读诗歌,认真体会平白温暖的语气中隐含的悲凉与忧伤。 6、要求课后自读海子的其它诗歌。我提供了一本《海子的诗》,回答读了这首诗“想哭”的那个男孩子最先把书抢走了。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