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自然,清新扑面——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赏析(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品赏析 手机版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②,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③,余响④入霜钟⑤。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解】

①[绿绮[古琴名。据说汉代司马相如有一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

②[挥手]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

③[流水]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蛾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④[余响]《列子·汤问》:“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⑤[霜钟]语出《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赏析】

诗歌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称为“用典”。典故用得巧,便了无痕迹,不仅可以起到“寓万于一”“以少胜多”“言简意丰”的效果,而且可以使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更为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便是用典恰切自然的典范,读来清新扑面,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享受。

全诗共用了“绿绮”“挥手”“流水”“余响”“霜钟”五个典故。

首联用“绿绮”一典写出了蜀僧非凡的来历,并以此来衬托蜀僧技艺的超群:有道是“宝剑名马配英雄”,怀抱“绿绮”琴,可见艺非俗类。再加“西下峨眉峰”的来历,就更让人钦慕这位世外高人了。当然,这里诗人也委婉地表达了对蜀僧的亲切之感,有考证说李白是四川人,而且他的诗歌中也不止一次吟颂过“峨眉山月”,今见僧从峨眉来,怎能不由然而生亲切之感呢?

颔联用“挥手”一典给人丰富的联想,首先是蜀僧弹琴时萧洒的动作和气定神闲的从容姿态,其次是与此相似的“伯牙弹琴”“子期听声”的场景。诗人内心的感动和知遇之情也曲折地显露出来。“如听万壑松”的比喻,写出了音乐声音的宏伟、浩荡和锵锵悦耳,其实这何尝没有融进一颗感动的心灵的呢?

颈联用“流水”一典,从字面上理解,是蜀僧的琴声使自己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和愉悦;而字句的后面隐含着的是伯牙和子期故事,是“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蛾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的那种心领神会的默契。诗人借助这个典故含蓄、委婉、自然、恰切地表达了通过音乐建立起来的知己之感,这是心灵相通的深层感动。“余响”这个典故写出了音乐的旋律优美、回环不绝、久久萦绕在人耳畔的感觉,突出了琴声的魅力。“霜钟”点明了时令,与末句的“秋云”照应;时间过得真快啊!

尾联用自己着迷而不知时间飞逝来暗示琴声的感染力。弹者高超的技艺和杰出的音乐才能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带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另一方面,我们也真切地感到,诗人内心的赞许、钦佩、感激、知遇之情正像这绕梁的“余响”那样流动不止。

全诗了无痕迹地化用了五个典故,着重表现听者的感受,弹者和听者的感情交流,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试题】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答案】

(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是用大自然的宏伟的音响来比喻琴声的音乐效果。

(2)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解析】

(1)小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把握,“一挥手”当然是琴师的姿态、动作;“万壑松”前面有“如听”,理解起来当然指琴声。

(2)题既考查了内容,又考查了艺术手法。第四联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使作者已忘掉了时间。

作者邮箱: minglong8866@sina.com

相关链接:作品赏析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