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蒋经国先生的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的第103一107页。作者与蒋经国先生系世交、旧友。通过书信,作者一方面叙旧,另外也从各个方面进行推心置腹的恳谈,劝蒋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抛弃成见,作出努力。在信里,作者饱含深情,言辞肯切,让人为之动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并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分析作者的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要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设计问题,让学生去从不同角度理解、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深情。

3.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4.结合其他关于爱国主义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现,使学生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伟大的爱国主义感情,从内心激起对祖国以及中华民族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大陆与台湾的历史与现状,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理解书信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能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书信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并学会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

的升华。

3.领会书信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难点

1.理解课文中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对于书信对象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对各方面情况的分析如何反驳那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

论。

◆教学突破

1.运用仪器和设备,可放映一些关于台湾历史与现状的历史片的片段,也可通过图片来加强效果。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领会作者的一些写作手法,感受这些手法的写作技

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课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查找关于台湾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如课文的朗读带、历史片的录影带。

2.第二课时课前搜集一些以“和平统一、民族感情”为内容的文章,与本文在风格上进行比较。

◆学生准备

1.第一课时课前尝试有感情地阅读这篇文章,标示出重读的字词,摘抄描写作者饱含深情的句子;主动查找并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2.第二课时前摘抄一些反映和平统一或其他关于民族感情的文章,认真体会。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从台湾的历史与现状的内容入手,结合 1.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思考相关问

本文的创作背景,导入新课。 题,进入新课。

2.进行朗诵教学。 2.学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初步体会

书信的意境和情感。

3.设置问题,分组研读。 3.探究动词的使用效果,体会书信的内涵。

4.分组讨论关于台湾最近的局势的一些 4.讨论,体会作者如何通过铺垫表达情

热点问题。 感,并尝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写作。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叙述自己对

台湾的历史与现状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作适当指导)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会赋予爱国

主义不同的内容,结合一些人对爱国

主义的理解,导人新课。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集中反映作者感

情的片段,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停顿、

重音和朗读的技巧。

4.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默读、体会课

文。

1.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对台湾的

现状的认识,吸收教师的知识点。

2.感受自己摘抄的描写民族感情或爱国

主义的句子,感受这些感情的朴素与宝

贵,激发自己的情感。

3.在听读的过程中,纠正字音。划出停顿

和重音,初步体会这些句子所蕴涵的感

情。

4.在心中默读,体会课文大意。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说出教师朗读的句子所表达

出文中作者对蒋经国及台湾的何种

情感。(教师及时补充和纠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深入分析

这些句子表达的情感,重点讲解作者

对各种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

的驳斥等句子,体会作者的良苦用

心。

3.分析:一些词语从本身来说并无特殊

之处,但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会起到非

常好的效果。比如“瞬”表达作者的

对时间流逝的追忆,很形象。提问:

“期期”有什么用法?

4.进行总结,分析作者对于细节处理的

妙处。

1.回答教师的问题:表达出了作者对蒋深

切的关怀与慰问,及对台湾问题的痛

心。

2.根据教师的讲解,体会作者为了让对方

能正确认清楚形势,摈弃各种不利于祖

.国和平统一思想的错误影响,为和平统

一清除各种障碍,这也是符合对方的长

远利益的。

3.讨论回答:“期期”二字把作者真挚恳切

的感情具体化了,生动地写出了作者站

在对方的立场上的所思所想,而且这样

的词很能从细微处打动对方。

4.通过教师的总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

路,体会作者细节处理的妙处所在,把

握通过细节处理来升华文章主旨的写

作技巧。

三、组织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学生对文章的

理解,修改其已绘制的关于台湾的图

画。

2.指导学生真正从内心理解“爱国主

义”的内涵。

3.提醒学生注意,书信与其他的文学体裁

不同,内容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教师

应提醒学生注意这一点。许多内容是

需要学生在有一定背景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理解得出来的)

1.小组进行活动,总结组内同学对文章的

理解,修改各自已绘制的图画。

2.通过教师的讲解,真正理解“爱国主义”

的内涵,并有所感悟。

3.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教师的提示,体会书

信的内容要在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才

能更好理解、体会出来,因此要注意到

书信中比较细微的地方,不能忽略。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1.诵读,引导学生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本课。 1.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新课。2.引导学生学习前后内容的承转与联系。 2.学习内容的承转与联系。3.研讨作者对于历史追忆的作用,加深学生3.畅所欲言,并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和

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 认识,把握本文的主旨。4.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学习鉴赏书信的技4.比较其他文章与本文异同,掌握比

巧。 ‘ 较阅读的方法,学会迁移运用。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后半部分的学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1.通过教师范读、点名朗读等方式,读

出重点词、句子的音律,回顾上节课

的学习内容。

2.提问:你们是否了解文中所举出作者

追忆的史实经过?请一位学生略述

其经过。(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可视

回答情况给予补充)

1.认真配合教师,在读的过程中,温习上

次课的知识点,并感受作者的写作技

巧。

2.踊跃回答问题,略述经过,认真听取教

师的补充。

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文后半部分(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通过阅读全文,你发现前后内

容就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言最大

的区别在何处?

2.提问:作者为何特意举出蒋介石的骨

灰迁址的事情?这样写有什么特别

1.回答:最大的区别在于,上几件事情没

有将作者的感情升华,而在后面的内容

里,作者将感情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使

感情得到升华。

2.回答:作者主要想用传统的乡情来打动

蒋经国。

的含意?

3.总结:作者通过许多小事情或细微的

地方来不断推进文章的内容,并逐步

铺开感情。

4.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在课文中的许多

独特而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结合教师的分析,讨论这些小事情或细

微的地方如何推进文章内容,又如何逐

步铺开感情。

4.讨论,认识到在文章中综合运用写作手

法对形象化表达作者所要刻画的效果

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总结全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列出相同体裁或相同情感的文章,引

导学生从内容、语言和主题三个方面

比较阅读这些文章。这种比较讨论

没有固定答案。

2.总结全文,并告诉学生书信的积极社

会意义,必须高度注意。

1.分组讨论,主动探究这几篇文章的区

别:从内涵创设、语言风格和主题思想

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各抒己见。

2.小组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分享学习经验

和收获。

本节总结

这是一篇反映作者个人感情与爱国主义的好文章。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却从细微处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和讲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书信浓缩人生精华的思想。教师在讲解和引导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样,始终处在爱国主义者的角度,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各抒己见,畅谈他们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体验。书信的内容短小精悍,抓住细微处,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所在。

板书设计

致蒋经国先生信

廖承志

蒋经国——追忆历史一谆谆劝诲——展望未来——慰问语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本文是反映个人感情与爱国主义的好文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书信的学习一直讲究体会和个人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计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题内涵、语言特色,而且要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在日后的书信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体会下面的字词,正确掌握其用法。

咎咫尺珍摄悖谬苟同同捐前嫌巧言令色未雨绸缪

2.思考教材第106页第三题,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3.三民主义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答案与提示:民族、民主、民生。

4.“外人巧言令色”中的外人的意思是什么?

答案与提示:一切有损、有意破坏祖国和平统一的人、组织和团体。

◆个性练习设计

1.结合教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说说作者从哪些角度来劝说蒋为和平统一作贡献。

答案与提示:个人、家庭、全党、全国、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和昌盛。

2.思考并回答106页第二题。

答案与提示:使文章内容很有层次、有力度;作者的感情表达很显梯度感。

3.写一篇给自己亲人或朋友的信,内容不限,关键要写出真情实感。

4.课外再阅读几篇关于此类的文章,与本文进行比较,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并尝试着写一些评论性文字。

教学探讨与反思

书信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教给学生阅读、欣赏、写作书信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引导学生掌握一定欣赏书信的知识,阅读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兴趣是学习的最好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发言,多发表观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诵读、品味的原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书信的语言之美和作者思想的深邃所在。

补充资料

作家简介:廖承志(1908—1983),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市人),1908年9月25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1925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赴日本,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第一高等学院;1928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1938年初至1942年初,在香港设立八路军办事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6月被选为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后历任中共南方局委员、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政务院(国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外交部顾问,外交部党组副书记,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第七、八、十、十一、十二届中共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四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六届人大主席团成员(并获国家副主席提名)。第一届政协委员、常委等职。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