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佛中学 黄琨灵  

  一、教学目标

  1、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2、学习本文定景换点和定点换景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

  3、会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理解作者对安静、独立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重点:

  1、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学习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三、难点:

  领会“空中楼阁”的优美意境,理解作者寄予小屋的生活理想。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亭台楼阁”在古代往往是诗人抒发情感的地方,我们在初中学过哪些有关“亭台楼阁”的文章呢?

  明确:《醉翁亭记》名句------ 《登幽洲台歌》名句----- 《岳阳楼记》名句------

  2、有关小屋的的名篇有吗?若有是哪一篇?

  明确:有,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其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齐背) 这里的屋子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李乐薇的小屋,看看他的小屋在那里?又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李乐薇(1930~ )江苏南京市人。早年肄(yì)业于上海大厦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艺教育工作,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她的散文作品,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善于借助富有物质感的形象来表现无形的主观意念,刻意于意象的经营,能够运用有声、有光、有色、有味、有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绪”,透露着浓郁的现代派艺术信息。在《我的空中楼阁》这篇散文中,她引入现代派诗歌艺术,综合运用多项叠景,以及幻觉错觉、虚实相映等多种技法,致力于潜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表现,从而使作品给人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和遗世独立的超越感。

  三、解题

  2.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或脱离实际的理想中生活的地方。

  标题“我的空中楼阁”是一个偏正短语,重点在交代“空中楼阁”。它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①课文倒数第四段:“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数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下的灯把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飘渺。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可以看出它是指我居住的建于山上的小屋。②但小屋仅仅是指建在山上的小屋吗?不,它也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含义:即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这是一语双关  

  二.点拔指导:  

  一)整体感知课文,疏理文章思路。

  1问题:作者的小屋是怎样的一间小屋呢?

  明确:仅仅是一间山间小屋而已!它处于山上,交通不便,没有豪华的气派,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间陋室!

  2问题:在作者的眼里小屋美吗?作者喜欢她的小屋吗?

  明确:很美,很喜欢!

  3问题:为了写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

  明确:依次写了:山、树、花园(含花)、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4问题: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一、立足于屋外看小屋(1~8自然段)。 二、立足于屋内看世界(9~18自然段)。

  5问题:全文一共几个部分?

  明确:两个部分:一、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二、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二)研讨一部分:

  1问题:(1~3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山和小屋?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站在“山外”。通过写山来描绘小屋。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

  这个比喻使读者想象驰骋。山像女子用黛粉描的柳叶眉,小屋是女子眉梢的美人痣,那么整个大自然该是女子的美丽面庞了。这一精美的比喻赋予山屋以少女的灵秀,饱含着作者爱屋,爱山而及整个大自然的迷恋之情。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调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排比、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 

  所以“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2问题:小屋与山的关系怎样?(答案:4自然段)

  板书:屋点缀山:点破寂寞

     (全景) 增加风景

  这是立足山外,远观:看全景。

  3问题:(5~7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小屋和树的?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站在“山上”。通过写树来描绘小屋。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比喻、拟人。

  清健、挺拔写出了树的阳刚之气,而苗条、婀娜则写出了树的多姿的阴柔之气。在这里,树的多姿多态,树的精神和活力,使小屋有灵气,把小屋写活了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6自然段)——对比。

  在这里,树与小屋进行对比,相互点缀,动静结合,把树与小屋的那一种和谐关系写的淋漓尽致。

  问:这种和谐关系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哪个最恰当?

  明确:相得益彰(相互掩映)。

  ——“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7自然段)——拟人。

  这是一幅近景的特写镜头:小屋在树阴的掩映下,时隐时现,有时象个害羞的小姑娘,显得含蓄而又委婉;大树仿佛是一位护花使者,一位美髯大汉,在守护着她。有时又象个穿着一身礼服的绅士,风度翩翩。写出了小屋的神韵。

  板书  近看: 树动屋静

         树高屋小

 树阴浓屋含蓄

  这是立足山上,近看:看局部。

  4问题:8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呢?(答案:就在8自然段)

  明确:站在“山下”仰视(还可从小屋“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看出来)。首先看到是小屋前面的树;然后是一些“线条”、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一片“蓝墙”、一片“白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作者善于捕捉色彩,并且看的很仔细,很明显,小屋在这个角度很显眼,很亮丽、清晰。哪儿是墙,哪儿是窗都看得很清楚。

  ——比喻:这是一幅远景特写镜头: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和“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新颖独特。

  在这里,小屋“活泼翘起的屋檐”动感极强,犹如展翅高飞的鸟儿,而屋瓦上的图案,兰色的墙,白色的窗,则又很容易让人想起翩翩起物的蝶儿。加上在大树掩映下若隐若现,就象栖息在树枝一样。说小屋象鸟,象蝶,写出了小屋凌空而起、翩然若舞的形;而轻灵自由则写出了小屋的神。

  板书: 远看:若隐若现

         轻灵自由

  这是立足山下,远看:看局部。

  5问题:树与小屋是什么关系呢?(参看:4自然段)

  板书  树点缀屋

  讨论:作者作者笔下的“山——小屋——树”可以说达到了“完美自然、和谐统一”,作者这样刻意地描写它们的“和谐统一”,目的何在?

  明确: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作者反复写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思想。

  小结:当她立足于“小屋之外”时,观察点的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由远及近再到远,也就是由“山外——山上——山下”,就好比一个摄影师,随着剧情的变化,一会儿用一个长镜头,一会儿用一个短镜头,一会儿再来个面部特写!   

  第二课时

  一、研讨二部分

  一问:作者立足于小屋内,又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有“袖珍形的花园、园中小路、园中花朵”、“五彩的云霞”、“清新的空气”“美丽的山中晨昏”、“崎岖的山路”、“迷人的小屋夜景”。

  二问:小屋如何?作者的感受又如何?作者的心情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1、很小:房屋小、花园小、路小,领地很小;作者感受到的领空却很大:“无限”。  

  ——对比:一方面写出小屋的小巧玲珑,另一方面又写出了眼前的广阔、视野的无限。  

  作者感到无比高兴:神采飞扬、心花怒放——

  9自然段:“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2、很美:屋内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真可谓院落花团锦簇;天空的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白,有红,有绚烂,也有飘落。”真可谓云霞缤纷。这里连用了六个“有”,道出了作者无比欢快愉悦的心情(10自然段)

  板书: 领空大,花绚丽

  三问:这里的空气、光线如何呢?作者对山上环境的感受如何?

  明确:空气是清新的,是香的;光线是明亮的,是富于变化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可享受清福、享受充足的睡眠、享受美梦。

  12自然段所描绘的是一幅多么柔静、宁谧的画面,小屋静卧在大山的怀抱中,沐浴在晨曦和暮霭中,是多么恬适、惬意,引人遐想——

  一个动感极强的比喻:把光线在山中出没的规律写的很清楚:日出花开,日落花收,光线的来去,给小山增强了动感,给小屋、小山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调。

  强调:“山的怀抱”:比做花蕊。小屋光线的明暗变化:比做花蕊的“绽开”“收拢”。小屋在花蕊的怀抱中,更显出小屋的美好以及作者对小屋深情。

  板书:空气清新、光线变化、

     环境独立、安静 

  四问:(14自然)作者笔下的山路、山坡好不好走?作者把“山坡”“山路”称之为什么?作者的感受如何?

  明确:不好走,不便于行车;“山坡”:幸福的阶梯;“山路”:“空中走廊”!是一条往返于幸福与快乐之间的道路。作者感到无比快乐、幸福!——“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

  五问:为什么说“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明确:因为出外时,是满怀希望,去开始新一天生活,所以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归来

时,满载成功的收获,所以说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

  板书:山路是走廊;山坡是阶梯

  五问:第15自然段加一个小标题该怎样加好?

  明确:参考:小屋夜景、空中楼阁等。

  这很平常的山中夜景在作者笔下都变成了“迷人的人间仙境”、“朦胧的空中楼阁”!

  学生齐读感受第15自然段。

  六问:为什么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而山上的则是照淡了呢?

  明确:因为山下的人多,灯多(万家灯火),光线强;而山上的人少,灯少(疏落),光线弱,突出了山上比较独立、安静,象世外桃源。通过灯光,再衬以迷蒙的月色、点点星光把小屋写得很朦胧,很飘渺,正如烟雾之中的空中楼阁。给小屋蒙上了一层朦胧而神奇的色彩。

  七问:“雾失楼台”是怎样一种情景?这里说的“空中楼阁”与“雾失楼台”情景完全一样吗?为什么?

  明确:暗喻;浓雾弥漫罩了楼台,使人觉得楼台消失了。不完全一样,因为“雾失”可达到一点也看不见,“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只是显得“朦胧”。

  板书:小屋夜景:朦胧飘渺  八问:作者的“空中楼阁”,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   

  明确:应该说“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又是虚拟的。说它现实,可能作者心爱的小屋确实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高耸入云;说它虚构,是因为作者特意让小屋居于“高高的山坡”,强调“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这就暗含远离“人境”,“不闻车马喧”之意。另外小屋的最大特点就是融于大自然之中:文章最后指出这“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屋内有天然的装饰、屋外有盈耳的鸟语、天然的巨画。很明显,它象征了理想中的远离喧嚣,独立、安静、自由的生活环境!   

  二、“空中楼阁”到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寄寓了作者对“独立的安静的自由的”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文中暗含着对“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真切呼唤!   三、散文中这种“借客观事物抒发主观志向”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作者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正像近代学者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文中对山中美景着意描绘的目的了!

  四、简析文章诗化语言。

  语言诗化、清新优美,主要表现在:

  1、修辞美——①综合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为文章增添了绚丽的色彩。②对比手法的运用,比如“高大”和“小巧”、“有限”和“无限”等等,则使文章的意境更加深邃,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2、语言美——①适当地运用文言词汇、文言句式,如“山如眉黛”“凌空而起”“足以举目千里”等,使语言更显得隽逸潇洒;②恰当地运用一些富有独创性的词汇,如“领土”、“领空”、“空中走廊”等,为文章注进了清新的气息;

3、音乐美——①短句的成功运用,既使文章变得欢快活泼,又增强了文章明快的节奏感(“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②整散结合的语句,语句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云帆,辽阔无边的……是山川美景中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在于活力,在于精神!”,“足以举目千里,足以……左顾有……右盼有绿野阡陌。”,“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 我只觉得出外时……”)。  4、绘画美——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五、本文前后部分在定景定点上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你能概括出来吗?

  板书  前一部分:定景换点(重在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写) 

  后一部分:定点换景(重在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极小的“袖珍型”花园,而“我”却有无限的“领空”,可供“游目骋怀”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我”却以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会“绽开”,也会“收拢”;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岖的“山路”,“我”却叫它“幸福的阶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却觉得它仿佛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文章就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进迷离朦胧的诗一般的意境,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六、作者应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形象吗?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A、可想象为“陶渊明”似的形象 。  B、可想象为“欧阳修” 似的形象 。   还可以想象为“刘禹锡”、“王维”、“周敦颐”,甚或“朱自清”、“徐志摩”、“郁达夫”似的形象。

  教师:其实,这种 “追求自然宁静生活、讲求天人合一”的精神是中国文人自古就追求的,

  七:探讨:精神----物质   李乐薇的精神家园——山中小屋  海子的精神家园 ——春暖花开的大海   朱自清的精神家园——月下荷塘  普希金的精神家园——自由奔放的大海    多么美丽的居所,多么幸福的人生。远离凡尘俗世,远离都市喧嚣,真是神仙过的日子!难怪宋朝诗人林和靖,甘愿抛弃荣华富贵,隐居山林,弄梅侍鹤,被后人喻为“梅妻鹤子”;历代许多的名人都爱归隐山林,灵感萌发,写出了更动人的诗篇,难道不是因为浸染了大自然的灵气?茫茫大自然,层山叠翠,云雾缭绕,生活在此,又怎能不释怀?  作者邮箱: 13094523753@sohu.com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