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题走向开放——一个命题作文试题浅析(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作文指导 手机版 | ||||
湖北 黄 琼 纵观2002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在受到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开放式命题强烈冲击的时候,北京西城区(“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海淀区(“美在我身边”)、上海市(“有家真好”)、天津市(“我的另一片天地”)、辽宁省大连市(“其实,我真的挺棒”)、吉林省(“我们这些少男少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启迪”)、湖北省荆门市(“我的班长”)、青海省(“友谊”或“润物细无声”)、四川省(“他们的故事’’)等地依然固守着全命题作文形式。应当承认,全命题作文在统一评分标准、避免虚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这一点上说,它作为考试作文命题形式和平时作文练习命题形式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同时,我们要看到,为了让全命题作文打破封闭局面,步入选材自由和立意多元的开放状态,使学生人人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许多省市拟题者变“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为“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这一变化,显示出拟题者与时俱进的追求和鼓励广大考生尽情发挥的良苦用心。 在此番变革中,提示语无疑担负着让文题走向开放的重任。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方列举可写内容。传统型全命题作文讲究最佳选材、最佳立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无形中助长了说假话风气的蔓延。正因为如此,今年全命题作文的提示语中常列举出若干可写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且看北京市东城区2002年中考作文在出示了题目“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之后的一段提示语: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语文天生重要。”的确,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天地是极为广阔的,例如:聆听艺术家满怀激情的诗歌朗诵,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诵、演讲比赛,欣赏文学宝库中的妙言佳句,为校刊或板报创作精荚的诗文……语文与你的生活密不可分,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请你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一两件事或几个片断,写一篇记叙文。 阅读上文发现,去掉“例如”一句,上下文依然贯通;但拟题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举出4种学语文用语文的例子,是要对广大考生(特别是中下游学生)给予选材构思的直接示范和点拨。透过这几句话,我们是不难找到写作内容的。提示语中的省略号,仿佛在启示那些不满足于现有材料而愿意创新出奇的学生:继续找吧,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事儿多着哩!会有新鲜材料等着你的! 二、尽力拓展文题外延。在常规思维中,一定的词语都有着相应的内涵和外延,这从一定程度上定死了全命题的写作范围,制约了学生的正常发挥。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省市文题的提示语中常常跳出常规来解说文题,从而给予文题以更宽广的外延,鼓励学生在广阔的写作空间里选材立意。比如,2002年上海市中考文题是这么说的: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对“家”的理解,按常规只能在“难舍的亲情”内寻找答案;但提示语将“温馨的集体”、“亲爱的祖国”和“难舍的亲情”并列在一起,同时纳人“家”的范畴。这无疑是在说:放开视野选材,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家庭“观念!这样的提示,肯定能够催生众多思维活跃、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三、努力搭建想像舞台。续补式全命题作文适合于对考生进行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考生在续补的写作过程中,想像的合理性、思维的开放性会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时,提示语就必须提供续补写作的背景材料,搭建好想像的舞台,以引爆学生思维的火花。下面来读2002年四川省中考作文题: 张明和王鹏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学习上各有特点。张明踏实认真,上课总是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很好;王鹏聪明机灵,思想活跃,爱向老师提问题,课外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那么,一年以后,他们的情况会是怎样的呢?请以“他们的故事”为题,按下面的要求作文: (1)想像张明和王鹏一年后的学习情形;(2)作文要有内容,并体现他们在学习上各自的特点;(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提示语里指明了张明和王鹏(“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想像一年以后的学习情形便有了基点和依托。有了提示语搭建好的舞台,我们尽可以放飞想像,不拘形式,大胆选材构思! 正因为提示语作用如此之大,每一位写作者特别是应试写作的同学,都必须认真研读提示语,以明确命题旨意,把握文题限制和开放的方面,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全力展示自己最佳的写作才能。 让文题走向开放 ——一个命题作文试题浅析 湖北 黄 琼 纵观2002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在受到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开放式命题强烈冲击的时候,北京西城区(“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海淀区(“美在我身边”)、上海市(“有家真好”)、天津市(“我的另一片天地”)、辽宁省大连市(“其实,我真的挺棒”)、吉林省(“我们这些少男少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启迪”)、湖北省荆门市(“我的班长”)、青海省(“友谊”或“润物细无声”)、四川省(“他们的故事’’)等地依然固守着全命题作文形式。应当承认,全命题作文在统一评分标准、避免虚构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这一点上说,它作为考试作文命题形式和平时作文练习命题形式是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同时,我们要看到,为了让全命题作文打破封闭局面,步入选材自由和立意多元的开放状态,使学生人人都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许多省市拟题者变“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为“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这一变化,显示出拟题者与时俱进的追求和鼓励广大考生尽情发挥的良苦用心。 在此番变革中,提示语无疑担负着让文题走向开放的重任。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方列举可写内容。传统型全命题作文讲究最佳选材、最佳立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无形中助长了说假话风气的蔓延。正因为如此,今年全命题作文的提示语中常列举出若干可写内容,启发学生从多方面选材构思,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且看北京市东城区2002年中考作文在出示了题目“我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之后的一段提示语: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语文天生重要。”的确,语文学习和运用的天地是极为广阔的,例如:聆听艺术家满怀激情的诗歌朗诵,参加学校组织的朗诵、演讲比赛,欣赏文学宝库中的妙言佳句,为校刊或板报创作精荚的诗文……语文与你的生活密不可分,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请你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一两件事或几个片断,写一篇记叙文。 阅读上文发现,去掉“例如”一句,上下文依然贯通;但拟题者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列举出4种学语文用语文的例子,是要对广大考生(特别是中下游学生)给予选材构思的直接示范和点拨。透过这几句话,我们是不难找到写作内容的。提示语中的省略号,仿佛在启示那些不满足于现有材料而愿意创新出奇的学生:继续找吧,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事儿多着哩!会有新鲜材料等着你的! 二、尽力拓展文题外延。在常规思维中,一定的词语都有着相应的内涵和外延,这从一定程度上定死了全命题的写作范围,制约了学生的正常发挥。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省市文题的提示语中常常跳出常规来解说文题,从而给予文题以更宽广的外延,鼓励学生在广阔的写作空间里选材立意。比如,2002年上海市中考文题是这么说的: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对“家”的理解,按常规只能在“难舍的亲情”内寻找答案;但提示语将“温馨的集体”、“亲爱的祖国”和“难舍的亲情”并列在一起,同时纳人“家”的范畴。这无疑是在说:放开视野选材,不要拘泥于传统的”家庭“观念!这样的提示,肯定能够催生众多思维活跃、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三、努力搭建想像舞台。续补式全命题作文适合于对考生进行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考生在续补的写作过程中,想像的合理性、思维的开放性会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时,提示语就必须提供续补写作的背景材料,搭建好想像的舞台,以引爆学生思维的火花。下面来读2002年四川省中考作文题: 张明和王鹏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学习上各有特点。张明踏实认真,上课总是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很好;王鹏聪明机灵,思想活跃,爱向老师提问题,课外喜欢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的学习成绩也很好。那么,一年以后,他们的情况会是怎样的呢?请以“他们的故事”为题,按下面的要求作文: (1)想像张明和王鹏一年后的学习情形;(2)作文要有内容,并体现他们在学习上各自的特点;(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提示语里指明了张明和王鹏(“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想像一年以后的学习情形便有了基点和依托。有了提示语搭建好的舞台,我们尽可以放飞想像,不拘形式,大胆选材构思! 正因为提示语作用如此之大,每一位写作者特别是应试写作的同学,都必须认真研读提示语,以明确命题旨意,把握文题限制和开放的方面,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全力展示自己最佳的写作才能。 相关链接:作文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