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少年时代(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张村田 埃德加•斯诺 导 学 平 台 课标要求: 1、系统感知全文,新旧知识结合,理解传记特点。 2、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 3、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文中细节,体会语言特色。 4、学习毛泽东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要结合毛泽东与斯诺谈话的时代背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了解少年毛泽东的性格特点,如刻苦修身、追求真理、有独立见解、有反叛精神等,进而了解少年毛泽东的成长轨迹,如母亲的影响、父亲的反面作用、从书本上学习、从生活中学习等。把课文内容与有关阅读材料相结合,深刻准确理解读书对少年毛泽东成长的影响。联系现实生活,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品析文章的重点语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效果。要学会运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传记的特点。 [整体感知] 本文是由别人写的评传,作者斯诺采取自传的形式,以被著传人的自述口气,整理了采访记录,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课文围绕表现毛泽东少年时代勇敢叛逆、刻苦读书和深刻思考这一主题,材料安排详略得当。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课文叙述了少年时代的毛泽东的哪些经历?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疑难解析] 质疑: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段意。 解惑:全文有21 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21):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质疑:阅读课文4~21段,了解课文写了少年毛泽东的哪些主要经历? 解惑:4~8段写了少年毛泽东八岁到十三岁的经历:在小学堂,反对老师体罚学生;在家里,联合反抗“执政”的父亲。9~19段写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经历: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如饥似渴地读“禁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20~21段写少年毛泽东十六岁时的经历: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方的新学科。 质疑: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 解惑: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他的少年时代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不凡之处:他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喜欢读书,善于思考,有独立见解,敢于反抗旧思想、旧势力。 [语言揣摩] 1、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这次“罢课”胜利了。 毛泽东在小学读书期间,为了反对老师打学生而采取了抗议行动。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有着敢于反抗旧思想、旧势力的叛逆性格。“抗议”、“罢课”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语言显得幽默有趣。 2、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这段话中“党”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为了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所有的人。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而且也符合说话者政治家的身份。 [研究课题] 同学们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有关《西行漫记》及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资料,了解这位伟人的事迹。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文章详略得当、结构匀称的特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体会语言通俗流畅、幽默有趣的特点。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形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暴躁 慷慨 接济 施舍 分歧 懒惰 恫吓 驯服 沮丧 指摘 逮捕 衙门 钦佩 耸听 缴纳 膳食 怒不可遏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债 俭 账 躁 恫 赢 缴 啧 险 帐 燥 洞 嬴 激 二、语言积累: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1、慷慨: 2、接济: 3、晓谕: 4、耸听: 5、沮丧: 6、恫吓: 7、指摘 : 8、驯服: 9、引经据典: 10、怒不可遏: 11、克勤克俭: 三、问题探究 1、在毛泽东反抗意识和政治思想形成过程中,哪些书籍、事件和人物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提示:《水浒传》《精忠传》《隋唐》《三国》《西游记》这些关于造反的故事增强了他的反抗意识。《盛世危言》使他懂得了接受新思想,科技的进步才能使国家富强。饥民造反被镇压事件,使他感到不平。穷人吃大户,父亲怒不可遏,他不同情父亲,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不对。“激进派”教师,使他钦佩,并赞成其主张。) 2、学堂里的先生和毛泽东的父亲喜欢让毛泽东读什么书?各有什么目的? (提示:经书 先生是为了让他接受封建教育,把他培养成封建统治的维护者;父亲为了让他光耀门楣,替自己打赢官司。) 3、你是怎样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含义的? (提示:为国家的兴盛、灭亡,每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国强民富,国兴民荣。) 4、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中的“终于”一词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 (提示:不可以。 “终于”写出了毛泽东离开了天天学经书的小学堂时的高兴心理。) 四、欣赏评价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为通俗顺畅、幽默有趣。请同学选读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品味其中的精彩之处。 五、朗读背诵 同学们在自由朗读课文时,要注意控制语调。在朗读文章第一部分时,可想象毛泽东在向斯诺自述生平时的安详神情,应采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舒缓语调。 六、拓展阅读 我 走 的 路 李泽厚 谈起我的学习和研究道路,必须从我的母亲开始。 我是湖南省长沙市人。父亲是邮局的高级职员,英语很好。他在我十二岁的时候便死去了。父亲死后,家境顿陷困境。做着小学教师的母亲,惨淡经营,备尝艰苦,勉强送我兄弟二人上学。当时有人说,等儿子长大,你就可以享福了。母亲回答:“只问耕耘,不求收获。”至今此话似犹在耳,却不幸竟成了谶语。每念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总不免泫然涕下。记得当年春节,亲戚家中大鱼大肉,热闹非常;而我们母子三人,冷冷清清,清汤淡饭,相依为命,并且为了几个臭钱受了多少气!鲁迅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初中时所以酷爱鲁迅和冰心,大概也与自己的家境和母爱有关。鲁迅叫我清醒地、冷静地认识世界;冰心以纯真的爱和童心的美给我充满创伤的幼小心灵以慰藉与温暖;而母亲讲“只问耕耘”的话语和她艰苦奋斗的榜样,则给我以不求功名富贵,不怕环境困苦,一定要排除万难去追求真理的决心。有人认为,要历史地、具体地分析一个人在学术上、文艺上的某些个性特征,应该注意到他的少年时代。我最近讲,搞美学最好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清醒的思辨能力和比较敏锐的感受能力。我终于放弃了中学时代成绩一直很好的数理化,而搞上了美学,不知是否也应追溯到自己那个孤独的、清醒的和感伤的少年时代。 的确,在十四、五岁的少年时代,我就带着忧伤和感慨,写过新诗和小说,模仿过艾青和艾芜,也填过“凭栏欲向东风恼,莫笑年华早”、“无言独自倚危楼,千里沉云何处放离忧”之类的词。一半可能是无病呻吟,一半也具有真实性。例如,我爱上了一位表姐,却长期不能真正表白,她倔强、冰冷而美丽……。总之,大概是情感方面的因素,使我没能去钻那毕竟更为枯燥、单纯、严格的自然科学。至今好些人为我惋惜,包括一些老同学、老朋友,我自己搞不清是否应该惋惜,也许应该。 我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并且可能是主要原因,就是时代。1945年秋,我初中毕业后,考上了当时湖南最著名的省立一中,却因没钱入学,只好进了吃饭也有公费补助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也是名学校,但当时学校充满一种复古氛围,死气沉沉。在安化蓝田上了一个学期之后,搬到了长沙岳麓山左家垄山上。校前有两株日本人留下的樱花,暮春时节,开得极为热烈;而极目远望,湘江如白带,似与楼齐,非常好看。当时进步学生运动开始风起云涌,时局也日趋动荡,学校却保守到连《大公报》之类小骂大帮忙的报刊都不让看。我只好每星期天过河,在城里的各家书店站上一整天.饿着肚皮贪婪地翻阅着各种杂志、报纸和书籍,其中的主要读物就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新书。正是在这种大量阅读和比较中,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所以,我的一些马列基本知识,是在书店里站着读、在课堂上偷着读得来的,有好些是“禁书”,是冒着一定的危险来读的。也许正因为这样,它们比被动灌输的东西印象要深得多。主要的是,在这种阅读中,自己逐渐培养和增强了判断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说,这对我后来的研究工作起了很大作用。我不喜欢人云亦云的东西,不喜欢空洞、繁琐的东西,比较注意书籍、文章中的新看法、新发现,比较注意科学上的争议、论辩……这恐怕都应追溯到自己那个穷困、认真而广泛阅读的青年时期。 1948年夏,我在一师毕业后,经历了失学、失业,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才当上乡村小学的教师,1950年,以第一志愿考上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时期,我生活上仍然非常穷困。当时吃饭不要钱,有时还发衣服,每月有三元生活补助费。记得我那时只能买零星的活页纸,硬皮笔记本从没用过,甚至有时连牙膏也不买,用盐刷牙,把那几元钱积存下来,寄给正在上中学、父母双亡的堂妹。可能是因为欢乐总与我无缘.加上又得了肺结核,一些活动不能参加的,我便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读书和写文章上了。 我独自住在楼顶上的一间“阁楼”里读书。1958年出版的《康有为谭嗣同思想》一书,基本上是在当时写成的初稿。特别是当时很少有人整理资料,我利用藏书极为丰富的北大图书馆,翻阅、抄录了许多原始资料。直到1979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一书中的某些材料,仍是利用了当年所作的卡片。有的年轻人看我现在写起文章来很快,以为这是“天分”,其实我是做过许多“笨”功夫的。 出自《初二语文课外阅读新编》 探究建议 1、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答: 2、概括文章的主旨。 答: 3、作者在少年时代接受了哪些良好教育和影响, 答: 4、作者在青年时代增长了哪些能力? 答: 5、作者提供了一个怎样的成才规律? 答: 6、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 7、本文划分几部分较合适,请你给每部分列出主标题。 小标题是: 、 、 。 8、阅读本文,你认为作者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答: 作者邮箱: zhct19480202@yahoo.com.cn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