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是高收入人群吗他们究竟拿多少(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育新闻 → 手机版 | ||||
"造原子弹的教授还不如校门口卖茶叶蛋的大妈"……那个痛惜高校知识分子收入低的年代尚未从记忆中飘远,"高校教师"的工资已不动声色在20年里涨了18倍,并终于在近日一鸣惊人--为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纳税监管,全国税务系统正在建立个人所得税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对作为重点纳税人的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作了界定,"高校教师"与俗称"大款"、"大腕"的企业主、明星等十一类人群被共同界定为高收入个人。 消息一出,千百年来恪守"君子固穷"古训的高校老师们再也坐不住了。在基本告别"脑体倒挂"的尴尬之后,这些学历高、职称高的精英们却不愿将自己和"收入高"联系起来,纷纷起来质疑有关部门如此安排的合理性。那么,将整个高校教师队伍都划入高收入群体是否正确?高校教师究竟又应该拿多少钱才是合理的呢? 高校:有人轻松收入高 有人辛苦少回报 "鲍鱼一定要点双数,点单数一定不吉利!"北京某高校一位经济学教授在饭桌上对记者说,一桌人吃饭,无论人数是单是双,鲍鱼份数一定要点对,否则,就会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他轻描淡写地告诉记者,有时没办法,为凑数只好多点一份鲍鱼,没人吃就放在桌上不管它。这位教授得知记者来自宁夏,立刻表示2001年曾应邀去宁夏大会堂做经济分析报告。提到那次报告的收入,他说:"几万元能入眼吗?费用全包是规矩。"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受访老师都不否认有为数不少的一批高校教师目前收入确实不菲,同时也认为高校教师获得高薪是非常合理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一向以自由开放为特点的高校教师一说起自己被归入高收入人群就如此"敏感"呢? 原因之一:认为税务部门的界定"挂一漏万",没有将真正高收入的群体纳入视野。 成人培训越来越火,教师都成了“成功人士”。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目前我国的高收入行业包括:电信、银行、保险、证券、石油、石化、烟草、航空、铁路、房地产、足球俱乐部、外企、高新技术产业等;高收入个人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建筑工程承包人、演艺界人士、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评估师、高校教师等。但是许多高校教师认为自己与前些"高收入者"的经济实力相去甚远。 上海大学一名50多岁的教授至今仍居住在学校10年前分配的50平方米的两居室中,他觉得将高校老师称为高收入者相当刺耳。这位老先生说:"你见过每天骑车上班,晚上买菜回家做饭的高收入者吗?" 原因之二:认为将教师和高收入联系起来有损教师形象。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个所有受访教师都没有明说,但是记者感觉很强烈的现象就是中国老师的道德感和使命感,似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应与铜臭有染,因此对自己的收入也不愿明说。所有老师更多地以自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少文章,出版了多少著作,培养过哪些杰出人才为荣,却没有一个人说我拿的薪水是院系里最高的,这说明我的能力最强。 长期研究教育问题的吴勤波博士说,中国是一个非常尊师重教的国家,而教师也因此背负了相当大的道德压力,这种影响延续至今。 原因之三:认为高收入教师只占高校教师的一定比例。 某些院系的某些老师收入颇高,这是高校教师中的普遍观点;相对而言,那些基础性学科老师则被认为是高校中的"低收入阶层"。 复旦大学去年开出"百万年薪"全球招聘生命学院院长,最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终身教授金力脱颖而出,事后引发激烈讨论。 从"国际标准"的角度考量,金力的百万年薪合情合理,然结合中国国情,一个生科院院长的年薪全校最高,副院长一年薪水还不及他一个月,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李慧中评价说,人力资本是劳动力要素,应该说,复旦的这一举措,为上海高校劳动力要素价格与国际接轨,首开先河。 吴勤波博士说,无论如何,高校教师被列入高收入群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多年来"脑体倒挂"不正常现象的终结。而以薪金和"以聘代评"等为内容的新的高校激励机制激发了高校老师的活力,从这点上看,让部分老师拿到高薪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各种讲课的费用成为高校教师收入来源之一。 据调查,深圳和广州两地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这里大批的中小企业迫切希望得到北京著名高校专家手里的知识资源,所以北京高校著名教师来广州和深圳讲课赚钱有广阔的市场。一等水平的高校教师每天讲课收入大约在2万--3万元,二等水平的每天1万--2万元,三等水平的每天5000--8000元。 西部大开发后,"名师讲课"风席卷西部,高校知名学者、教授一般通过经纪公司或培训机构介绍到各地讲课,他们的讲课收入一般都以现金的方式结算,或者直接打到其个人账户上。至于税务问题,一般都由邀请方承担。重庆某通讯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邀请重庆党校、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大学等学校的教授、老师来讲座,每次时间约两个小时,支付给他们的报酬为500元至1800元不等,如果邀请北京、上海等地名校的知名教授,最高费用达8万元。至于税收问题,这位负责人则表示不清楚。 除离谱的讲课费用外,坊间普遍猜疑国家向教授、学者划拨的专项科研经费也是高校教师收入的来源之一。记者调查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继2003年在世界上率先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后,我国家蚕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项目获得了一批重要的新成果,并于2004年12月10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这既奠定了我国桑蚕学研究世界第一的地位,也粉碎了别国试图将日本作为新"丝绸之路"起点的企图。按照坊间猜测,这一重大科研项目理应得到巨额科研经费,承担此项科研项目的学者自然属高收入人群。但是,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项目的主要承担机构--农业部桑蚕学重点实验室经费紧缺,依靠银行贷款筹集的1750万元项目经费和每月7.75万元利息至今无力偿还。我国家蚕基因组研究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更是经常收到催缴利息的邮件。向仲怀院士说,由于项目经费紧张,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待遇也与他们的贡献不相衬。实验室副主任夏庆友教授在日本进行家蚕学研究时,月薪39万日元,现在每月全部收入为3千至4千元。 高校教师口头禅 "其他学校收入可以,我们不行!"成为高校教师口头禅。 早在税务系统界定高收入个人之前,有关高校教师收入的报道就已沸沸扬扬,政府部门也将提高高校教师收入作为尊师重教的具体体现。据报道,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七所直属国家教育部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是广东一类重点高校,共约有教职工人数约20000人,其中教师 9200多人。随着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步伐加快,高校教职工待遇明显提高,个人收入有较大辐度的增长,教师平均收入达到4000元。 北京某高校一教师为买经济适用房,搭帐篷苦等50天。 据统计,上述七所大学仅2003年就缴纳个人所得税6930万元,2004年1-10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缴纳的个税增加约9%,达到6286万元。有关部门认为,教师个人所得税增长的原因:一是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师地位得到提高,国家对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关注很大,基本上每年都提升基本工资。同时,省政府对教育战线的人员给予极大的关心,每年都参照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对教师进行补贴;二是教师收入日益"多元化",外出讲座、家教、培训、咨询等方面收入的增加,成为个税新的增长点;三是有赖于税务部门个人所得税税法宣传的逐步深入和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但是在重庆,高校教师本身并不认同自己是"高收入个人" "四川外语学院老师兼职做同声翻译,收入很高!" "西南大学老师不仅收入高,还可以免费到欧洲旅游!" "重庆大学每年得到国家、部委、市区的拨款,根本花不完!" "西南政法大学教师在建教工宿舍,有的老师都住联排别墅了。" 记者在就高校教师收入进行采访时,重庆高校不少教师这样评价其他学校,当记者问及他们所在学校的收入时,回答内容几乎一致:"其他学校可以,我们不行。"教育界人士认为,社会问题校园化的前提下,社会阶层收入差距大的现象,在高校教师中同样存在。高校教师不了解其他学校的整体收入情况,单纯依据其他学校的某个现象来评价其教师收入,是十分片面的。高校教师对本校教师收入的整体情况比较了解,再加上不愿意透露个人隐私的心理,因此会得出"其他学校收入可以,我们不行"的结论。 记者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采访后发现,高校青年教师中的辅导员收入最低,一般在2千元左右。西南政法大学杨艺老师告诉记者,学校青年辅导员收入不到2千元,每当她与青年辅导员谈论恋爱、结婚等话题时,辅导员总说:"谁会找我们,没房、没钱、没前途?" 但即使是这些"账面工资"平平的辅导员其实也有"第二工资渠道"。复旦大学的一名辅导员告诉记者,现在许多院系在外都开有成教学院,全部由系里老师前去授课并不现实,许多老师也不愿去上课,于是一些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辅导员就可以"客串"教师,这样下来每月也能增加两千多元的收入。 为什么高收入成为高校教师的“禁忌词”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受访老师都不否认有为数不少的一批高校教师目前收入确实不菲,同时也认为高校教师获得高薪是非常合理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一向以自由开放为特点的高校教师一说起自己被归入高收入人群就如此"敏感"呢? 原因之一:认为税务部门的界定"挂一漏万",没有将真正高收入的群体纳入视野。 成人培训越来越火,教师都成了“成功人士”。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目前我国的高收入行业包括:电信、银行、保险、证券、石油、石化、烟草、航空、铁路、房地产、足球俱乐部、外企、高新技术产业等;高收入个人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建筑工程承包人、演艺界人士、律师、会计师、审计师、税务师、评估师、高校教师等。但是许多高校教师认为自己与前些"高收入者"的经济实力相去甚远。 上海大学一名50多岁的教授至今仍居住在学校10年前分配的50平方米的两居室中,他觉得将高校老师称为高收入者相当刺耳。这位老先生说:"你见过每天骑车上班,晚上买菜回家做饭的高收入者吗?" 原因之二:认为将教师和高收入联系起来有损教师形象。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个所有受访教师都没有明说,但是记者感觉很强烈的现象就是中国老师的道德感和使命感,似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应与铜臭有染,因此对自己的收入也不愿明说。所有老师更多地以自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少文章,出版了多少著作,培养过哪些杰出人才为荣,却没有一个人说我拿的薪水是院系里最高的,这说明我的能力最强。 长期研究教育问题的吴勤波博士说,中国是一个非常尊师重教的国家,而教师也因此背负了相当大的道德压力,这种影响延续至今。 原因之三:认为高收入教师只占高校教师的一定比例。 某些院系的某些老师收入颇高,这是高校教师中的普遍观点;相对而言,那些基础性学科老师则被认为是高校中的"低收入阶层"。 复旦大学去年开出"百万年薪"全球招聘生命学院院长,最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终身教授金力脱颖而出,事后引发激烈讨论。 从"国际标准"的角度考量,金力的百万年薪合情合理,然结合中国国情,一个生科院院长的年薪全校最高,副院长一年薪水还不及他一个月,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李慧中评价说,人力资本是劳动力要素,应该说,复旦的这一举措,为上海高校劳动力要素价格与国际接轨,首开先河。 吴勤波博士说,无论如何,高校教师被列入高收入群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多年来"脑体倒挂"不正常现象的终结。而以薪金和"以聘代评"等为内容的新的高校激励机制激发了高校老师的活力,从这点上看,让部分老师拿到高薪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记者:茆琛 季明)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