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飞图什么?(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新疆巴楚县第二中学语文组 李成林

读完《倾其所有只为捐资助学》这篇报道(2005年6月28日《中国青年报》),我被深圳市青年歌手丛飞捐资助学的事迹深深打动了,眼睛里分明有种润润的东西。然而,部分受助人得知丛飞身患重病不仅不伸出援手,反而出语让人心痛:“任何人做事都是有所图的,至于他(指丛飞)图什么,我不说你也应该猜到。”“难道你对以前资助孩子们完成学业的承诺后悔了吗?难道你就忍心看着这些孩子因为没钱而重新失学吗?”“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这样毫无人情味的话还很多,我不想摘录下去了。一些受助人如此绝情,让稍有良知的人始料不及。俗话说,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丛飞捐资助学的初衷并不需要别人的回报。假如他有点私心的话,他就不会落到这样尴尬的境地。捐出去三百多万,欠债十七万,自己的住房贷款还不起,女儿的托儿费交不上。每次去贫困山区,都捐光了外衣和钱物,到头来身患重病却交不起医疗费。如果丛飞要是有所图的话,他用不着倾其所有捐资助学,凭他的歌手地位就可以名利双收,何必苦了自己滥得虚名,让别人说三道四,戳脊梁骨。尼采曾经说过,圣贤有两种:生来的圣贤和出于恐惧的圣贤。生来的圣贤对人类有一种自发的爱;他行好事是因为行好事使他幸福。我个人认为丛飞就是生来的圣贤,可从丛飞的善举来看,他绝对不喜欢我冒昧给他扣上的光环。

不晓得什么时候,我们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现象喋喋不休。然而当“善”降临在我们身上,我们中间的一部分人总要怀疑别人是不是披着“善”的外衣别有用心。一旦“善”是事实成就了自己,便心安理得地享受别人的慷慨。不管什么原因,即使像丛飞濒临死亡,也不应该中断。接受别人的行善而不知感恩,认为别人行善理所当然。难怪中国慈善事业举步维艰,不是有能力行善的人的道德素质跟不上,而是的确有些不如意的现象叫人望而止步。这些个别现象应验了尼采的疯话:同情弱者是罪恶。或许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应该,但愿文章开头那些不和谐的声音只是暂时的。

在功利的社会,我们不能不承认,有人被名利迷失了方向,朦胧了眼睛。因此,对丛飞倾其所有捐资助学的高尚行为,部分受助人往往要戴上有色眼镜,以自己功利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固执地,甚至不负责地说: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至于他图什么,我不说你也应该能猜到。话语冷漠行同陌路,好人的结局难道只有流血流泪?行善人不需要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但作为受助人,最起码不要在行善人面临困境时,口吐诛心话,使其伤心寒心。在别人的帮助下度过了难关,不言感谢,却质问别人的帮助是为了图什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良言一句三冬暖,简单的道理只能针对别人而不能针对自己。骨子里充斥冷漠的人,大学毕业走出校门又能为社会做什么?

丛飞图什么,他倾其所有的善举就是最好的诠释。也许我这番感慨在他的善举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庸俗无比。他现在身患重病对自己的善举依然无怨无悔。他是当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在镜子里:高尚的人愈来愈高大,丑陋的人愈来愈渺小!

作者邮箱: xjbclcl@sina.com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