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民俗风情”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武进区湖塘实验初级中学 狄赛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名家名篇,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将随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感受不同节日的无穷乐趣,从而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社戏》:小说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详写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详写部分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对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对社戏的怀念起着点旨作用。“我”所怀念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的劳动本领,办事能力,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可精读,两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本文题目是“社戏”,但为何还要写到“乐土”中的其它三“乐”?

2、简述去赵庄看戏的过程。

3、请你通过想象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用画笔画出来,体会一下“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可在课后完成)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位少年朋友和哪位成年人?为什么?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小组交流)

5、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论,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小组讨论)

6、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说给大家听听(或课后写出来)。

7、你希望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民风”?事实上怎样?

《端午日》:散文描写了端午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意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价值。让学生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本文可以略读,一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2、作者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文中重点写的是哪种?(或为何不以“赛龙舟”为题?)

3、假如你来组织一次“赛龙舟”活动,将如何策划呢?(如赛前准备、人员安排、预期效果、奖励形式、注意事项等等)(小组讨论)

4、如果你是文中插图中的一个人物,你最愿意当哪一处的哪一种或哪一个人物?如何当好这个角色?(可涵盖文中描写的各种细节,引导学生明确“同舟共济”精神的重要)(小组交流)

5、你家乡的端午是怎么过的?有什么寓意吗?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别的习俗吗?

《我的本命年》:散文回忆了作者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从腊月预热,后一天比一天增温、火热、发烧直到年三十的除夕之夜,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本文可精读,两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年”的传说吗?

2、作者小时候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何寓意?

3、挑选文中的几个习俗,为它们做几个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剪纸或年画。

4、现在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与文中比较,消失或保留或发扬光大了哪些习俗?由此,你明白了什么?(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小组讨论)

5、你最向往以何种方式过春节?

6、收集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是如何度过一年中其它隆重的节日的(如圣诞节、感恩节、泼水节、庙会等等),并了解共寓意。

7、在课后开展辩论,主题围绕习俗与时尚的不同意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尽管作者朝代不同,诗词体裁不同,但反映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中秋咏月抒怀。中秋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月圆之时,人们渴望国家统一,家人团聚。(可精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两教时)

《十五望月》:在唐代咏中秋诗篇中,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久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由月光的转移照着“无眠”的人自然引出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怅恨与亲人久别,而又无可奈何,于是自叹自哀,得出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的结论,最终以积极的心态战胜了“遁世”的念头,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借中秋之月抒发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不是一般的低呤浅唱,表面的是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对人民幸福的期待。

三首诗词建议以诵读为主,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课文,从而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去体会、去欣赏。课后可让学生去收集各地的中秋习俗,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如安徽农村的“舞草龙”、广西壮族的歌墟活动、浙江山区的“抢瓜”、台湾地区的“抛帕招亲”等等),也可让学生竞赛背诵咏月名句或创作咏月诗歌。

诵读欣赏:可让学生利用注释及说明自己读背领会。

写作:生活中到处是“米”,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将自己精彩的见闻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感写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

1、到图书馆亲自借阅本学期涉及过的名家著作,如冰心、巴金、鲁迅、艾青等,从而熟悉借书的有关程序。

2、查阅有关书籍的目录或名言警句等。

3、查阅与单元相关的资料,制作读书卡片,如各地重大节日的风俗习惯,相关传说等内容。

4、交流各自制作的各类卡片,并按内容分类、展览、评比。

5、结合微机课学会网上检索有关信息。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