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愁怨有谁知——《春怨》与《闺怨》对比赏析(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作品赏析 手机版


四川省资阳市伍隍中学 钟永辉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一、二句写一位女子拍打树枝,意在赶走树上正啼鸣的黄莺;三、四句用“啼”字紧承前两句,运用顶针手法,点明赶走黄莺的原因:黄莺的啼鸣吵醒了这位女子与守边于辽西的丈夫团聚的美梦。

黄莺叫,春天到。黄莺婉转动人的啼叫声非但没有给这位思夫女子带来好心情,反而引起了她的愤怒,为什么?原来这位女子正在做着美梦,她正在梦中与她久别的丈夫团聚。无奈那可爱又可恼的黄莺太“不懂事”,搅了她的美梦。虽说“黄粱美梦——一场空”,但对这位过着“牛郎织女”般生活的女子来说,已是“老天有眼”、“皇恩浩荡”,非常难得了。黄莺,对此刻的这位女子来说,简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一二句写少妇兴致勃勃地梳理好妆扮,高高兴兴地上楼观景。三四句转写她见柳生情,由景生悲,“柳”、“留”谐音,吐绿杨柳勾起了她的思夫情怀,心情由喜而悲,由高兴转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了她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懊悔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夫婿”去“觅封侯”的后果是让她独守空房,让美好的春光白白流逝:再说,“夫婿觅”到“封侯”以后,又会怎样呢?未必就能快快乐乐、恩恩爱爱地过日子了,说不定到那时“夫婿”贪图荣华、抛妻弃子,永远离开这个原本十分温馨的家。

由此可见,少妇之愁是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有其原因的;少妇之悔是对热衷功名的反思,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

这两首诗内容上都写女子思夫,都写女子的愁怨。表达技巧上都注重心理刻画。不同的是金诗巧设悬念,让人反思征战问题;王诗欲抑先扬,让人反思功名问题。

两首诗角度各异,立意不同,但都能巧妙构思,不落俗套,读后余味无穷,令人回味再三。

哎!吾怜二女子,断肠愁怨有谁知。

作者邮箱: zyh-6822403

相关链接:作品赏析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