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为什么多愁善感?(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深圳市田东中学 詹泉洲 林黛玉孤高自许,精神上表现出一种傲岸不驯的气概。但她又表现得如此的多愁善感。“见花掉泪,见月伤心。“为什么呢?原因如下:一是身体柔弱,常年吃药,常有“他年葬侬知是谁”的疑问,对人生之短暂,人世之无常,早有思考。二是早年丧母,寄人篱下,看人家颜色行事。因此,步步当心,处处留意。经常生出许多烦愁。三是“金玉之说”,对“木石前盟”,对她的爱情,产生了很严重的挑战。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林黛玉在宝玉面前为什么经常要耍点小脾气,也理解了她的人生悲剧感。四是封建礼教的压力,使得她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我们知道,林妹妹在大观园诗会中,有多么出色的表现。是一个典型的才女。她一直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成长,个性比较追求自由和解放,然而,生活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她又不得不压抑自己,常常对月伤心,见花流泪。以上原因,使得林妹妹多愁善感,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而悲哀。只有彻底了解了这一点,才能读懂她的《葬花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闱,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香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无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发自林黛玉内心的具有浓烈生命意识的《葬花词》,凄婉动人,缠绵悱恻,如歌如诉,为我们与林妹妹进行心灵对话,打开了一面窗口。这首《葬花词》,一如林妹妹的为人,惹人爱怜!让人发出不尽的人生感叹! 作者邮箱: tdzqz@sina100.com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