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柳宗元一、目标与要求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二、教与导设计

   O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通译并背诵全文。

   O重点与难点

   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2.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本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在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的方面,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文章把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地刻画了人物。

   O问题与方法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木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5."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欣然"是高兴的样子,"萧然‘呗u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二、学与练设计

   0识记与理解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造饮辄尽() 2)箪瓢屡空() (3)晏如也() (4)吝情() 2.解释加点的字。

   1)亲旧知其如此() 2)期在必醉() (3)环堵萧然() (4)短褐穿结()

   3.下列句子,诵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以为/号焉 B.亲旧/知其/如此 C.曾不/吝情/去留 D.其言/兹若人之俦平

   4.填空。

  常著文章以自娱,____、___。

   O巩固与掌握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传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软?葛天氏之民与?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翻译全句。

   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衔觞()赋诗

   2.什么叫做"赞"?第一段记叙性的文字称作什么?

   3.这一段中的哪句话和第一段中的"不慕荣利"相呼应?

   O拓展与迁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荀巨伯

  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怕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加点的字。

   1)值胡人攻郡___ (2)子可去____. 3)不忍委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2)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对本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巨伯远道探病,恰逢胡贼入侵 B.友人劝荀避贼,巨伯仗义不肯 C.巨伯重义轻生,胡人羞愧自退 D.胡人班师而退,人民幸免于难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