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五《琵琶行》(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一、课前预习 (一)复诵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背诵篇目:白居易《观刈麦 时为周至县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赋得古原草离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李绅《悯农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之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朗读白居易 的《琵琶行》,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诗意。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3、人物有那些共同点?他们“沦落”的具体情况如何? (三)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唐代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初唐乐府诗,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也都有新题乐府之作。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至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中兴王朝。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元和四年(809),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今佚)送给元稹。元稹和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来白居易又作《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这样,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作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也有古题乐府。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 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白居易等人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喻作用,主张诗歌要有社会内容,要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病;要求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统一,为内容服务,表达真切顺畅,让人容易接受。这些理论一反大历以后逐渐抬头的逃避现实的诗风,发扬了《诗经》、汉魏乐府和杜甫的优良的诗歌传统,具有进步的意义。 新乐府运动的诗歌创作,反映了中唐时期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从各方面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提出了尖锐的社会问题,实现了自己的理论主张。这类作品,大都具有较强烈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倾向性。在艺术上,尽管各自的成就不同,风格有别,但大都体现出平易通俗、真切明畅的共同特色。元和十年,白居易遭谤被贬,远谪江州,新乐府运动也因之受挫。但这场运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课堂探究 1、找出诗中三次描写琵琶女演奏的句子或段落(一句话概括段意)。 2、说说琵琶女的情绪变化(以声传情): 3、总结归纳诗人描写音乐的方法和角度: 三、诗歌赏析举例 19、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赏析】诗意在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促膝夜话。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语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细细品味,胜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20、没蕃故人 张藉 前年戌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简析】诗是悼念为征战覆没于异域的故人,然而是存是殁,将信将疑。诗前半首从戌守写到全军覆没,消息全无,死生不明。后半首是想象战场衰败和希望友人能不死生还。语真情苦,流露出非战思想。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