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训练(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高考范文 手机版




教学设计

重庆合川市云门中学  (邮编:401538)

教学目的

1.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

2.能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的考场作文。

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这种思维模型写一篇的考场作文。

教学设想

1.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①作文是作文者思维的展开,作文训练首先是作文思维训练;②写作思维模型之赋形思维模型理论;③“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思维模型与“重复”、“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④作文训练相关理论:程序性、理论与操作结合性、动力学原理等。参见四川师大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人大出版社,02年第一版)。

2.教学基本思路:进行简单的理论学习——“重复”、“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选择一、两篇高考优秀作文,进行赋形思维模型的演示分析,以教师分析为主;学生模仿教师的分析方法与步骤,分析一篇高考优秀作文;出示作文题目,按要求完成作文。即学——演——摸——用的课堂教学流程。这是一个科学的合理的作文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并掌握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第二课时:当堂完成作文练习,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高考优秀作文,并按作文赋形思维模型——“重复”与“对比”做好分析,备用;

2.制作课件——高考语文总复习之高考作文赋形思维模型训练例谈(一)(网页课件,制作要求:随课堂教学进程展示相关内容,力争美观,新颖);

3.课件部分内容的打印稿,印成书面材料课后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思考、学习与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二、学习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赋形思维,就是写作者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的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写作行为中所运用的思维操作技术。简单地说,赋形思维就是在文章写作过程中,将你要写的文章的主题、立意附于文章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上,也就是你选取什么样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来体现你将要在文章中表达的主题、立意。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好像一个死人的灵魂,去寻找一个肉身,将死人的灵魂附在这个肉身上,于是这个肉身就具有了那个死人的灵魂,完成了死人的重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尸还魂。“尸”就是作文形式因素,“魂”就是作文的主体、立意、观点。所以,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我们作文时运用赋形思维展开作文一样。运用赋形思维,为你的作文主题找到“肉身”(体现主题的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等作文形式内容)。

举个例子。我要写一篇《随地吐痰有害》文章,我的主题确定为“吐痰的害处”。但是,我不能在文章中只说这一句话呀,我得用具体的材料、结构、语言及文体把这个主题具体化,变成一篇实实在在的文章。这个过程就要用到赋形思维。我可以选取痰能传播疾病、随地吐痰破坏环境、随地吐痰有损人格等材料,而且我准备有典型的三段式,即开头举出有人随地吐痰这一不文明现象,引出“吐痰的害处”;中间用三段分别写上面能体现“吐痰的害处”的材料;结尾重申“吐痰的害处”,号召人们改掉随地吐痰的陋习。我还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体裁等。

这个思维过程就是赋形思维。

三、学习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

“重复”与“对比”是作文赋形思维的基本操作模型。

1.“重复”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构段、造语、行文,以增强(渲染)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是“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重复”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最为必要的基本的主要的普遍的写作思维技能。

2. “对比”赋形思维(课件展示)

所谓“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就是指主题展开(材料生成、结构生成、起草行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哪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文章材料、结构单元、段落、语段、句子、词汇)进行谋篇、结构、段落、造语、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明力的清晰度,即反差。这种思维操作的习惯,就是“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对比”性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是文章写作中辅助的次要的修饰的写作思维技能。因此,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对比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重复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

一般情况下,“重复”和“对比”这两种写作赋形思维模型在文章写作中常常是结合起来运用的。

3. 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课件展示)

①异构同质

在这里,“重复”是指形式(形象、物体、语形)的不断变异、差异、变化而在内容(主题、意思、内含、语义)方面的相同、相似、相近。即在形式的变化中保持内容、性质、内含的统一、协调、有机。也就是文章主题、立意不变,文章的材料、内容等在变化,不同。不是简单的重复,重复中文章形式要有变化,要不同。

②非赋形思维

虽然说写作赋形思维的思维操作模型是“重复”或“对比”,但是,并非说一篇文章一部作品中所有的地方都是运用“重复”与“对比”的思维模型的结果。事实上,在有的文章中,作品中,有时有一些文字既不属于“重复”的思维操作所致,也非属于“对比”的思维操作所致,而是对“重复”或“对比”思维操作的内容和成果进行介绍、解释、说明。这些文字对于文章主题、立意来讲,它们并没有独立的价值与意义,而是从属于、依附于“重复”或“对比”思维操作的内容和成果。因此我们只能把它们看成是“重复”或“对比”思维操作的内容和成果的附属部分。这在写作时运用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时和写作赋形思维分析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③“重复”与“对比”既可以是整篇的,也可以是局部的,甚至是句子、词语的。即“外部”重复,“内部”重复。

4. 举例学习、理解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

分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怎样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的。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在这首元曲小令中,几乎找不到西方所说的语法结构,语篇逻辑,但是,它的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千古绝唱。其中的奥秘,不是别的,正是对“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精彩运用。

第一句用三个孤立无援的情调相同而形象不同的艺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渲染出了一种浓郁的绝望死寂的生命感受。然后,采用“对比”的赋形思维模型的思维操作,将一幅明快、清新、温暖的情调意象、图画——“小桥、流水、人家”——送到你的眼前,使人产生强烈的反衬对比的审美感受,使前者的情调更加孤寂。而在属于“对比”的这第二句中,仍然运用“重复”的赋形思维操作模型,这样使这种温馨的情调更加温馨。第三、四、五句——“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仍然像第一句那样,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运用了“重复”的赋形思维模型,从而将那种悲壮苍茫、孤立无援的生命死寂感,渲染得淋漓尽致、氲氤郁郁、生气勃勃。

四、教师以高考作文为例,具体分析作文怎样使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课件展示)(教师演示分析过程及结果)

分析2002年高考作文《千年的选择》

原文:《千年的选择》(重庆考生)教师分析

翻开千年的文化扉页,走进灿烂的文化长河去采撷那最美最好的。顿然感悟,是谁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谁说“心静如水,文思如潮”? 主题:为国家为自由笑对苦难。

文体:散文。 起笔

第一段:起笔,作者走进时空隧道,对千年来的文化人“顿然感悟”,引出了下文。从段落内部看,最后两句是一个“重复”(两句“是谁说-----?”构成)

夜阑人静时,走进文化大家的心灵,我睁大了惊愕的眼睛:饥寒、疾病、颠沛流离、众口铄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妻伤子、破家失国……世间所有的苦难毫不留情地吞噬着他们的心。原来长存世间的名字背后是饱尝艰辛的痛苦,原来隽永瑰丽的文化需要面对苦难而大无畏的选择。 重复一:

第二段,总承,概述千年来的文化人面对“饥寒、疾病、颠沛流离、众口铄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妻伤子、破家失国……”等“苦难”而做出了“大无畏的选择”,“重复”主题。段落中“饥寒、疾病、颠沛流离、众口铄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妻伤子、破家失国……”是一个“内部重复”,词语构句“重复”,渲染文化人面临的“苦难”。 承笔

(总承)

漫漫求索。

    我听到有人在江边独吟:“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选择了“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忍着满腹经纶,一腔热血随着一江汩罗水而静静逝去,他饱尝了无尽的怨愤。但那千年后仍让人为之涕泣的爱国情怀,却穿越时空,永驻世人心中。他就是屈原。

    燃烛吟诗。

    我看见一个狂人正仗剑高歌。对长安有如火的相思。却又是选择“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选择在痛苦中咽断萧声,关天下千古登临之口;他选择在悲寂中立于青冥长天之际,痛饮四万八千个日月。他受尽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长恨,但他的选择让他名垂青史而让后人为之赞叹!他就是李白。

    苦雨品词。

    我听到历史的磨盘在轰然作响。  大丈夫披一身豪情冲向报国的前线。不料身后轰响而来的是小人的诽谤,昏君的猜疑。他忍受着屈辱和愤怒,选择了为国的沉默。于是他像一粒铜豆在磨盘中滚动。他选择了“把栏杆拍遍”,却在“深山闻鹧鸪”的凄凉中为国献出一生。是他的选择将这样一位将军逼成了伟大的词人,是他的选择将黑色的文字铭刻成为钢刀镌铸成的人生。他就是辛弃疾。

重复二:

“漫漫求索”的屈原

重复三:

“燃烛吟诗”的李白

重复四:

“苦雨品词”的辛弃疾

从第三自然段起,作者剪辑了三幅经典画面,即“漫漫求索”的屈原,“燃烛吟诗”的李白,“苦雨品词”的辛弃疾,具体叙述他们如何面对苦难而作出了自己的“心灵的选择”,虽然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但他们的“心灵的选择”却是相同的——为国家为自由笑对苦难,再次“重复”主题。这部分是分承,叙述角度不同。 承笔

(分承)

漫长、遥远。

无言的冷月,永逝的春水。 重复五:概述。

第九、十自然段,又是一个总承,概述历史长河中的许多文人都为国家为自由笑对苦难,“重复”主题。注意“冷月”“春水”两个词,这两个词有象征意义。 承笔

(总承)

在这穿越时空而亘古不变的选择中,我已心有所悟。

此时此刻,天外深处,正有清脆的歌声,悠悠而来。 合笔:我所悟到的“选择”。

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再次写自己的“已心有所悟”,并用“天外深处,正有清脆的歌声,悠悠而来”创造一种意境,强化自己的感悟,重申文章主题。这是合笔。 合笔

本文的基本结构是起——承——合,其中“承”又分总承——分承——总承。“承”,即是对主题的重复,整篇文章就是由“重复”的赋形思维构成的。同时,本文没有用“对比”的赋性思维模型,即文章没有“转”这一部分。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五、学生独立模仿分析一篇高考作文,看看作者在作文中是怎样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的?

高考作文:《面对诱惑》 学生分析

人生时时面临诸多诱惑,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畅欢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美味都是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该怎么办?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如果你抵挡不住诱惑,你就会成为诱惑的奴隶,被诱惑淹没;如果你勇于抗拒诱惑,保持自我,你就能做好自己的事,成就自己的功业。

做律师是一个赚钱而体面的工作,巴尔扎克的父亲让巴尔扎克学律师,可巴尔扎克抵挡住了名和利的诱惑,宁可蜗居在租来的房子里,靠借钱度日,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也许正是这种拒绝诱惑的坚毅品格,才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才使他的作品能永垂青史。

曹雪芹曾经生活在豪华富贵的家庭,过贯了锦衣玉食的日子,可到了晚年,家庭发生巨大变故,变得常常连饭都吃不上。他该去参加科考(凭他的才华应该可以考上),他该去当官(凭他祖父辈在官场的关系完全可以当上),可他却抵抗住了这些诱惑,而潜心于自己的文学创作,终于写出了《红楼梦》这本传世不朽的经典著作。

司马迁完全可以像其他官宦一样,皇上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皇上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不忤逆,不坚持,这样就可以高官厚禄,万世无忧。但司马迁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该说则说,该逆就逆,结果遭受宫刑。但宫刑又怎样?受了刑后的司马迁照样在监牢中面对四壁写出了传世巨著《史记》。

西西弗斯禁受住了神仙生活的诱惑,所以他能每天乐观地推石头;海伦•凯勒禁受住了诱惑,所以她用三天时间要去看的是对她有恩的人和人类历史的文明。

相反的,如果禁受不起外界的诱惑,就难以保持自我,难以做好自己的工作。曾经为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牛顿,本可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由于晚年没能经受住神学的诱惑,结果放弃他研究了大半辈子的科学,却一头掉进了神学的陷阱,最后白白浪费了几十年时间而一无所成。

我们生活的时代更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网络游戏会诱惑你,网上聊天会诱惑你,歌星影星会诱惑你,淫秽读物会诱惑你,色情场所会诱惑你,名牌商品会诱惑你,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会诱惑你……如果你不能以顽强的意志保持自我,今天受这个诱惑,明天受那样诱惑,你哪还有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文化知识?

所以我们要勇于保持自我,勇于抵抗诱惑。

分析举例(参考):

1.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勇于抗拒诱惑,保持自我,就能做好自己的事,成就自己的功业。

文章第一自然段,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种种“诱惑”,提出问题: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该怎么办?这是起笔,引出话题。同时,在列举时使用了“重复”的赋性思维模型,“------是诱惑”连用四个,且句末用省略号。这是段内“重复”。

第二自然段,是对前一自然段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提出全文的中心。这是承笔,总承,“重复”主题。

接下来,第三、四、五、六等四个自然段,分别列举巴尔扎克、曹雪芹、司马迁、西西弗斯等四人禁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诱惑,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再次说明主题,“重复”主题。这是分承主题。

第七自然段,作者话题一转,写牛顿禁受不住神学的诱惑而一无所成,与主题形成“对比”。这是转笔。

第八自然段,作者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诱惑,指出如果坚持不住就可能导致无所事事,再次与主题“对比”。这仍然是转笔。只不过,是一个概述。这个自然段与前一个自然段形成分——总关系。

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重申自己的观点:勇于抗拒诱惑,保持自我,就能做好自己的事,成就自己的功业。“重复”主题。这是合笔。全文结构井然,很有条理。

2. 第二自然段,是承笔,总承,整体是“重复”。但这个自然段又是由“重复”与“对比”构成的。先“对比”后“重复”。“如果你抵挡不住诱惑,你就会成为诱惑的奴隶,被诱惑淹没”是“对比”,这个“对比”既是对主题的“对比”,又与本段后文形成“对比”,构成段内“对比”;“如果你勇于抗拒诱惑,保持自我,你就能做好自己的事,成就自己的功业”是“重复”,以分号为界。

3. 分别列举巴尔扎克、曹雪芹、司马迁等三人禁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诱惑,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时,也是用了“重复”与“对比”。以“可”“但”为标志,构成段内“对比”。而西西弗斯、海伦•凯勒等两人,构成段内“重复”,再与全文构成“重复”。

4. 文章“对比”、“转”时,用好了过度句。如第七自然段,用“相反的”来标志这是“转笔”、“对比”。

5. 整篇文章用“重复”来构思,结构采用了“起、承、转、合”,条理清楚。七、八两个自然段用“对比”,是针对全文来说。但在部分段落内也用了“对比”,如二、三、四、五自然段。因此,“重复”是这篇文章的主要构思手段;“对比”是补充,是为了更充分说明主题。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话题,学生审题后运用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重复”与“对比”填写下表。

1.作文题目(课件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正在越变越大:建筑物的高度已达到510米,游艇上的活动面积有3个足球场大,飞机客舱能安置650个座位……

于是引起了人们对“大”的思考和议论——

“越大就意味着越好吗?”

“大,又有什么不好呢?”

…………

“大”的现象,的确让人深思。请以“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力求思路开阔,可以说古论今,也可以预估未来,只要与“大”有关就行。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 立意自定。③ 文体自选(不能写成诗歌)。④ 题目自拟。⑤ 不少于800字。⑥ 不得抄袭。

2. 填写下表(课件展示)

项    目 例     子 学生填写

作文题目 《面对诱惑》

审题 文体 议论性散文

范围 面对诱惑,该怎么办?

主题 勇于抗拒诱惑,保持自我,就能做好自己的事,成就自己的功业。

分主题 1. 名和利的诱惑

2. 科考、当官的诱惑

3. 高官厚禄的诱惑

4. 神仙生活的诱惑

5. 个人享受的诱惑

选材 重复 1. 巴尔扎克的故事

2. 曹雪芹的故事

3. 司马迁的故事

4. 西西弗斯的故事

5. 海伦•凯勒的故事

对比 1.牛顿晚年没能经受住神学的诱惑的故事

2.概述不能经受住诱惑的坏后果

结构 开头 起笔,引出话题(1段)

中间 先“重复”主题:总承(2段)——分承(3——6段),详写前3个材料,简写后2个材料;后“对比”,转笔:先由“重复”主题过渡到“对比”主题——牛顿故事(7段)——概述不能经受住诱惑的坏后果(8段)

结尾 合笔,重申自己的观点(9段)

开  头 人生时时面临诸多诱惑,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畅欢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美味都是诱惑……面对这些诱惑,我们该怎么办?(起笔,引出话题)

结  尾 所以我们要勇于保持自我,勇于抵抗诱惑。(合笔,重申自己的观点)

二、学生按照上表填写的内容当堂完成作文,下课交作文。

联系方式:

地址:重庆合川市云门中学

邮编:401538

电话:023——42912529(小灵通)

电子邮件:luoyin6@163.com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