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路在何方?(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高考范文 手机版 | ||||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 胡嗣清 应该说,自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专家们一直在不停的探索着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从命题作文到如今雄霸考坛的话题作文,普遍被认为是在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每年的高考题出来后,叫好声、喝彩声一片,但我们冷静下来面对高考作文以及由此带来多米诺骨牌效应,可以断言,近年的高考作文从形式到内容都正在走向一个死胡同,新八股、假大空已成为高考作文的不治之症,几篇光彩照人的满分作文在各媒体登台亮相之后,还来不及让人思考这是否能代表广大考生的写作水平,是否能反映中学语文教学及高考命题者的辉煌成就,接着就因来自各方读者的抄袭嫌疑的指摘而弄得灰头土脸。“高考作文形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有识之士如是说。 命题:话题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话题作文形式的出现,对减少束缚,鼓励学生充分施展才华,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这无可置疑也勿庸赘言。但话题作文早已露出的始终无法克服的弊端却也不能回避,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至今难以改变。不论是号称改革急先锋的上海的“杂”与“忙”,还是北京的“包容”,还是全国卷的“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相关的文章都可以在辛勤的高三语文老师那儿预定预制。 “我眼睁睁看着抄袭作文得满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高考语文阅卷组长刘明华在谈及2004年“满分作文抄袭事件”时深表遗憾。他说,当时发现这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作文有问题,但因阅卷技术层面原因,他没有权限改判。该作文最终还是维持原判的60分。而导致学生乐些不疲的抄袭的主要原因正是在于以话题为形式的作文考试,在于话题作文有空子可钻。给考生一段话题材料,让考生围绕该话题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的确具有开放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写作自由。也正是这开放性,使不少作文底子薄弱的考生醉心于死记硬背、投机取巧,于是高考作文的模仿、抄袭也就难以遏止了。如果抄袭的模仿的作文都可以蒙混过关甚至得高分,无疑将将严重降低语文考试的信度、践踏考试的公平公正规则。最初在考试要求中出现“不得抄袭”字样时,曾引起不少人的嘲讽,而现在,我们已笑不出来了,更多的是感到悲哀。 话题作文的材料与话题关系的暧昧表现在阅卷标准的把握中,几乎失去材料的引导作用,也是考生大胆移花接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淡化审题,自主立意口号的鼓舞下,考生几乎可以不看材料只看话题便可以欣然下笔了,这样要把印象中的相关文章信手拈来,那还不是小菜一碟。这从很多满分作文中可以看出。而另一种极端是过分强调材料的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拿《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来衡量文章的思想性,也导致照搬范文。 应试:逆情悖理,语不惊人死不休 近年话题作文在材料选择上的不妥当,导致众多考生无法写出真情实感,而只能顺应命题意图,违心逢迎。不论是写坚韧的品质也好,还是写诚信也好,还是心灵的选择还是对事物的认知等等,评卷中不少虽然真情流动但“思想境界”不高的作文被枪杀,而一些“自贱”、“自残”的行为,空洞苍白的豪言壮语却被大加赞赏。有这样两篇高考作文。一篇文章是以“我”——一个刚入狱青年的见闻,写江姐在生死抉择前的高尚品格。作者为了切合题意,便想当然地让江姐的形象高大起来。文章的重心部分是这样写的:“他们也太狠了。”“敌人就是这样凶残。”“你后悔吗?”我望着她那血肉模糊的双手问道。“后悔?不。自从我入党的那一天起,我就没后悔过。因为这是内心的选择,我无怨无悔。”“你内心的选择?”“是的,来自我心灵深处的选择。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的来选择这件事,就一定会坚持下去,直到最后时刻。”“心灵的选择会有如此大的力量?”“这种心灵是正义的,人性的。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善良、纯真的心,只是有的人深,有的人浅。当你触发她的时候,她会给你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你按照她的选择去做,那你就问心无愧,没有什么可后悔的。我内心的选择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一切与人民为敌的反动派斗争到底。”这种以记者采访形式写下的誓言,除了给人一种例行公事的答记者问的感觉外,能够让革命烈士江姐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深深的打动读者吗?而那些写为了照顾临终的奶奶而选择放弃比赛的感人情节的文章却得不到青睐。 教学:白猫黑猫,抓住“话题”就是好猫 走向成熟的话题作文也就是僵化了的命题模式,对中学作文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从毕业年级的种种应试技巧到非毕业年级的平时作文训练,已经把话题作文各个环节解剖得细致入微了。现在,高考发明的话题作文已经惠及中考,每学期的中期和期末考试也考话题作文,以致从初一到高三,各年级都练话题作文,全国上下都写话题作文,作文的基础序列训练被弱化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点被淡化了,多种表达方式的基本能力退化了。只要抓住话题,有话可说,持之有据,言之成理,哪怕是讲了千百年的古理,你能围绕话题说出一番理论来,就合乎要求。这样的应试作文教学,怎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有创意、有真情的人才!高考作文同所有高考内容和形式一样,其导向性具有超强的魔力,芸芸教师怎能回避,莘莘学子只得俯首。 感受:翘首以待,东边日出西边雨 话题作文之流弊种种,不一而足。有关人士也并非毫无觉察,只是积踵难行,举步维艰。同往年的作文题相比,2003年高考题开始具有较浓厚的理性思辩色彩,这道高考试题切中了中国当代社会评价性心理方面的一个热点——评价的非客观性,其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也增加了审题与行文的难度;2004年的“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则进一步远离了道德倾向和价值取向的是是非非,但最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5年的《语文高考考试说明》似乎能够给未来的高考作文的改革带来一线曙光:备受关注的“四个取消”表明了给各自主命题的省份以更多的自主权,也预示了各省市单独命题已是大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四川在今后的作文命题改革方面将会有新的突破。比如此前已有人建议过的回归漫画作文,有声材料作文等等,都表明我们在探索中。也可借鉴港台作文甚至海外作文命题策略。如2003年台湾作文材料:“有一所偏远地区的小学,全校师生约两百人,图书欠缺、设备老旧,经营短绌,且家长对学校的参与度很低。现在假设你是这所学校的校长,看了上列资料,决心推动全校阅读,请你写下你的‘阅读推动计划’。”这体现了他们“注重课本内容与生活实用的结合”的宗旨及贴近生活经验,切合社会脉搏,强调“题材生活化”的命题理念。 高考作文命题改革是势所必然,虽然探索之路还很漫长。那么,面对媒体所称的“语文的春天”,我们又该如何去耕耘呢? 相关链接:高考范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