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A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以情动人的文笔,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2.思想教育目标:亲情——真实情感的展示。

3.能力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B.教学重点: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亲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抒情的目的。

C.教学难点:祭文的情感。

D.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世界最美的坟墓》等优秀的外国祭文,让我们领略了他们的文化特色,今天我们来看看自己的文化中颇受褒扬的祭文样式——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其传世的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三、整体感知

1、齐读全文,体会祭文情感,正音

2、检查预习,请学生分析作者与十二郎的关系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景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因而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千年绝调”(明代茅坤语)。《古文观止》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当然,这些说法未免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本文饱含作者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却是确定无疑的。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情

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追悔之情

人生无常

宦海沉浮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

4、全文开头几句是祭文开头的固定形式。正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呜呼!吾少孤”至“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从“去年,孟东野往”至“其然乎?其不然乎”),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从“今吾使建中祭汝”至篇末),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四、文章特色

    古代的祭文一般都是用韵文写的,但作为古文运动的旗手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却一反传统文风,而运用散文形式写成此文,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四言韵语或骈文形式无法婉转灵活,适应情感变化而抒发作者与十二郎的骨肉之情,只有“形散神不散”的散文才能更好地把作者巨大的悲痛曲折婉转地抒发出来。韩愈是成功的,而且发挥得淋漓尽致。我说其发挥得淋漓尽致,主要鉴于三点:

        其一是行文质朴自然,情深语切,感人至深。

    苏轼把《祭十二郎文》与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举,称其“惨痛悲切,皆出于至情之中,不期然而然也”。这话说得不假,韩愈用真情打动了所有的读者,假如没有真情实感,韩愈文才再高也难写出“使酷吏读之,亦不觉泫然流涕”的动天地惊鬼神的这篇佳作。

       其二是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如同样是自叙衰老的情状,先是“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随有“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语意基本相同,但表达上略加变化,就显得错落有致,生动活泼。

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纾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使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无暇藻饰而无处不工。为后世欧阳修《泷冈阡表》、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等开辟新径。清代古文家刘大说:“文贵变……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附  祭文:

诸葛亮吊周瑜: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其三是在语助词的运用上,也颇显功力。

     祭文的文字不是一气贯注的,尤其是“痛哭为文章”的《祭十二郎文》,更是在“夹哭夹写”中完成的,这就需要靠助语的穿插缀合,以表示抑扬顿挫。例如“呜呼哀哉”一语,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尤其是“呜呼!汝病吾不知时”至“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这一段,由于语助词的运用,使人在萦系中见真挚、于呜咽处见沉痛的艺术魅力。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无愧为“祭文中千年绝调”。 

五、知识要点归纳

(一)重要虚词

其:

1、其后四年 ,而归视汝。[指示代词“那”]

2、止一岁 ,请归取其孥;[人称代词“他的”]

3、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然后惟其所愿。 [人称代词“我的”]

4、呜呼!其信然矣![人称代词“它”,指死讯]

5、其然乎?其不然乎?[“其……其……”,“是……还是……”,表选择关系。]

6、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反问语气:难道;表选择关系

(二)重要实词

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心意)

使建中远具时羞(备办)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谋生)

请归取其孥(家眷)

吾去汴州 ,汝不果来(……得成)

将成家而致汝(安家)

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骤然)

吾不可去 ,汝不肯来(离开职守)

而汝抱无涯之戚也(悲哀)

未可以为信也。(真实)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继承家业)

不克蒙其泽矣(能/受到/福泽)

(三)重要句式

 惟兄嫂是依。(只依靠兄嫂。“依”的宾语“兄嫂”前置。构成“唯……是……”格式,“是”起提宾作用。成语“唯才是举”、“唯你是问”、“惟利是图”都是这种格式。)

 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是做梦呢?还是传送的消息不确实呢? )

其然乎?其不然乎?(是这样呢?或不是这样呢? 以上两句是选择复句,构成“其……其……”格式。)

(四)随堂练习

1、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省所怙    怙:依靠

B.诚知如此    诚:如果

C.比得软脚病    比:近来

D.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遽:就

2、选出与加点字不同类的一项(  )

A.刘军坝上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

C.左右欲刃相如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3、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建中远具时羞  

B.吾上有三兄 ,皆不幸早世  

C.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D.敛不凭其棺

4、下列三句和其它一句不同的是(    )

A.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B.惟兄嫂是依

C.其又何尤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下列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    )

A.虽万乘之公相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即使让我做官高禄厚的公卿宰相,我也不肯离开你一天而去就职啊。

B.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吗?

C.如此孩提者 ,又可冀其成立耶?——像你这么大的孩子,又怎样能奢望他们成立呢?

D.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首句是说,新年已到,还没有芬芳的鲜花,这就透露出在漫漫寒冬中就盼春色的人们那种________的心情.

2、三、四句使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又有灵性,饶有情趣,富有__________色彩。

3、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二月初惊见草芽”与“草色遥看却近无”都是借“草芽”来传送春的消息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B.一、二两句同是叙事中含情,但前句“未有芳华”抑,后句“惊见草芽”扬,显得波澜起伏。

C.三、四句流露了诗人对雪花越俎代庖的遗憾和怅惘,这“却嫌”、“故穿”等词语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

D.全诗于常景中翻出新意,构思新巧,独具风采,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佳作。

4、默写韩愈名句

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引子

叔侄深情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三别三会,抱憾终生

郎侄之死 死





痛 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

信然邪其梦邪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

东野之书

耿兰之报

天难测,神难明

理不可推,寿不可知

己身之弱

孩提之幼

死因死期 软脚病

死期不确

今后打算 迁葬

养孤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