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教学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手机版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感受朴实自然的口语色彩。

2.分析杜十娘、李甲、孙富几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3.鉴赏作者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4.感受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冯梦龙《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的入话开宗明义地指出:“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附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封建社会的女性就处于这种可怜的地位上,传统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幸福的追求压制到了最低限度,这要求中没有爱情,没有尊重,而只有被社会所承认的婚约。

2、作者冯梦龙,在评述当时的说书艺术时说:“试今说话人当场描写,可喜可愕,可悲可涕,可歌可舞;再欲捉刀,再欲下拜,再欲决盄,再欲捐金;怯者勇,淫者贞,薄者敦,顽钝者汗下。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其实他的小说也追求这种效果,《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二、介绍作家作品:

冯梦龙(1574~1646),字犹龙,又字耳犹,别号墨憨子,龙子犹,长洲人(今江苏吴县)。他少有才气,曾游戏烟花里,是个放荡不羁的人物。他和兄冯梦桂,弟冯梦熊被称为吴下三冯,但科举不得志,五十七岁才补了一名贡生。冯梦龙是爱国志士,在崇须年间任寿宁县知县时,曾上疏陈述国家衰败原因;清兵入关时,进行抗清宣传,最后忧愤而死。在我国文学史上,冯梦龙是在通俗文学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作家,被称为“全能通俗文学家”。在小说方面,他除编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外,还增补了长篇小说《平妖传》,改作了《新列国志》,鉴定了《盘古至唐虞传》《有夏志传》《有商志传》等。民歌方面,刊行了民间歌曲《桂枝儿》《山歌》等。此外他还改编了《精忠旗》《酒家佣》等戏曲,创作了《双雄记》和《万事足》两部剧本。

“三言”是宋、元、明“话本”和“拟话本”的总集。“话本”原指“说话人”所用的底本。后来有一些底本经过“说话人”不断地丰富,经过文人加工,逐渐成为供人阅读的短篇小说。这种短篇小说也就被称为“话本”。文人(主要是明代文人)模拟“话本”体制写成的作品就称为“拟话本”。冯梦龙搜集了宋、元、明三代五百多年中的“话本”和“拟话本”加以整理、修改和重写,并加入他自己的创作,共120个短篇,编成“三言”。话本又可称为平话小说,它对我国小说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三言”是平话小说的总汇,也是研究短篇平话小说的重要材料。

“三言”编选的目的在于“喻世”“警世”“醒世”。作者同情弱者:孤儿寡妇、妇女、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对于压迫者的凶残、贪鄙、狡猾,表示了极大的愤恨。但是书中也夹杂一些迷信、宿命论以及义仆报主之类的思想,这是阅读时应该加以分析批判的。“三言”中优秀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有很多篇的主题,是对爱情和友谊的歌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等,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和美好的情操。从故事的完整,个性的鲜明,语言的生动和富有活力这些方面来看,无疑地是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

三、分析情节:

1.开端:开头至“若翻悔时,做猪做狗。”

写鸨母无义逼李甲,十娘有心欲从良。

2.发展:“是夜,十娘与公子议及终身之事”至“各各垂泪而别。”

写柳遇春仗义助好友,杜十娘真情随官人。

3.发展:“再说李公子同杜十娘行至潞河”至“孙富教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

写孙富歹意破姻缘,李甲薄情卖佳人。

4.高潮:“却说杜十娘在舟中”至“一旦葬于江鱼之腹。”

写痴情女怒沉百宝箱,薄情郎愧失心上人。

5.结局:最后一段。写李甲追悔成狂疾,孙富担惊为怯鬼

四、情节设疑

1.为什么杜十娘要积攒百宝箱?

(提示:想摆脱苦海,寻机从良。)

2.杜十娘自己有银两,为什么不早告诉李甲,而让他为难?

(提示:试探李甲的诚意。)

3.李甲筹集到银两赎出她后,她为什么还是不把实情告诉于他?

(并未对李甲完全放心。)

4.杜十娘为什么不选择走别的路,非要选择自杀?

(提示:从良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而今希望破灭,只有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不满和反抗。)

5.杜十娘是爱李甲的,为什么不在把百宝箱送给李甲之后,才投江而死?

(提示:她已深刻地认识到自己选错了人,既然不是真正的爱情,她为什么还要把东西留给李甲那?)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情节

二.分析评价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1.杜十娘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结合课后练习二,先列提纲,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鼓励多种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就应肯定)

杜十娘美丽。(外貌描写)

杜十娘热情,心地善良。(李甲手头越紧,她心头越热)

杜十娘聪明。(不露富,考验李甲)

杜十娘刚强、坚定。(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

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坚强的女子。杜十娘的美丽,课本的第2段有正面的描述:“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当李甲“囊售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甘愿受鸨母的咒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足见其善良与热情。杜十娘的聪明才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她为了和李甲结合,做了周全的准备,精密的计划。她用计骗过了狡猾的老鸨,把出卖声色所得的金银财宝储藏起来,十分有效地使用这些财宝。她深知礼教的力量,估计会受到李甲家庭的反对,所以对以后的去处作了种种安排。二是她的多才多艺,文中有“‘……妙音,六院推首。’……风吟鸾吹不足喻其美”之语。

当她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时,痛苦失望,但仍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李甲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人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自己关于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杜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毅。

2.李甲的人物形象:

放荡薄情、庸懦自私、背信弃义的纨绔子弟。

他已经到了快要被鸨母赶出去的地步了,这时,十娘却同他商量托身的事。如果他是个坚强而不自私的人,就会像十娘那样坚决地积极地想主意。但是,他不是这样的人。既能脱出困境,又能得到十娘,那当然是很好的事,所以他也去多方借钱。可是,他处处被动,而且一碰到困难就心灰意懒,垂头丧气,这说明他对十娘并不忠诚,十娘由于自己的努力,跳出了火坑。这事实上也是救了李甲,使他脱出困境,所以在返家途中,每谈到往事,他“必感激流涕”。可是,李甲这样的人,既可以因为惧怕“老父性严”而抛弃十娘,也可以在感到困顿贫寒的时候,把十娘当商品卖掉。孙富利用他的这些弱点,用毒辣的手段进行哄骗和破坏,说出“若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海内必以兄为浮浪不经之人。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这些耸人听闻的话,又辟出千金买十娘,这样一来,使李甲既可以不触父怒,躲避了“人之多言”,又有得到“千金”的代价,怯懦而又自私的李甲,当然就中了孙富的毒箭,走上了牺牲别人的可耻的自私自利的道路。

3、孙富的形象:

邪淫、卑鄙、狡诈、可耻的奸商

他一看到十娘,顿生奸邪之意,用计结识了李甲。当他抓住李甲的弱点:怕严父,怕封建社会舆论,又看清了李甲庸懦无能,便巧施伎俩,动摇和摧毁他和杜十娘的爱情,在满口“仁义道德”的幌子下用金钱来收买李甲的心

4鸨母的形象:

只认钱不认人,嫌贫爱富的下三流货色。

5、柳遇春的形象:

仗义疏财、真挚重情的谦谦君子。

三、综合分析,鉴赏

1、小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追求幸福、被迫牺牲的妇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纨子弟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表现了极大的憎恨。

2、小说末尾,写李甲、孙富不久死去,这样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作品结尾写李甲重病、孙富不久死去,表现了作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思想。这是源自佛教的思想,影响着古人的思维方式。

3、杜十娘为什么要投河?除了投河还有其它办法么?

杜十娘投河是因为她对爱情的彻底失望。她追求的不仅仅是婚姻,而是爱情。否则

区区一千两卖价,完全可以自行加倍买回。那盐商孙某若死贪美色拒收金钱,杜完全可以买通官家,将此不识趣者锒铛入狱。若白道走不通那咱们走黑道,雇个游侠,将李甲孙某在月黑风高夜杀了灭口,所有凭证取回。婚姻证件自然作废,买卖合同以无效处理,当船只靠岸,杜十娘已彻底回归自由身,不受命于妓院,不受命于夫君,成为单身贵族。  此后,杜十娘可以作N种选择。 

  ★回到最熟悉的地方。 

  原来的鸨妈是欢迎她的,做为妓院花魁,卖价仍然高。况且已是自由人,不需要再次卖身,不过是做妓院的客座红牌。只是将心比心,对旧式妇女来讲,面子上似乎过不去。当初赎身从良,已经断了与旧院子的恩义,这样子再回去,自己给自己耳光。 

  那么,或者去别的妓院谋生活。身上所携财富,做为养老用。重新开始接客生涯,不过是为了有些事情做,每天不致寂寞空虚。以其美貌姿色,到哪里都可以红起来。因不愁衣食,所以店大欺客,看谁顺眼挑谁,心下不会太勉强。这样的职业,算得优差。 

  ★创立自己的企业: 

  杜之本意,是嫁与李甲,如果夫家接受她,她就扮贤妻良母做她的夫人,如果夫家不接受她,她完全可以带李郎自立门户,如白娘子般在背后出钱出力,过完美丰裕的二人世界。

  但是李甲鼠目寸光,无福消受。那么杜以雄厚资产,若不愿再入虎穴,完全可以创立自己的妓院。若喜欢忙碌与社交,那么就亲任鸨母,若不愿辛苦,那么就做董事长,让下面的人打理一切,每年坐收渔利。将来碰到另外的可心人,可以如李瓶般携丰厚资产嫁过去。 

  ★隐瞒出身,再世为人: 

  隔了遥远的时间,我很难真正体会当初杜十娘的心态。也许对那时候的妇女而言,社会压力庞大,名声最要紧,不象现在这样,笑贫不笑娼。有了花寨历史,总归是一样霉点,难以洗净。 

  杜小姐大可以从京城消失,找另外的城市东山再起。当初应该还是属于户籍管理制度。可是因交通不方便,信息传送缓慢,人口流动的管理非常差。 

  比如到扬州买个院子,闭门不出,买几名奴仆管家,用钱买下个干妈,从此自称富裕双亲早死,被干妈在闺中养大,清白无辜。有才有貌有嫁妆,不愁嫁不到好男人。从此不再抛头露面,在家相夫教子。若丈夫日后不幸有外遇,自己有余钱,也不必怕,完全可以离婚一嫁二嫁三嫁。 

  ★爱情面前不必讲自尊。 

  我替杜十娘设计了N种生活,然而,没有计算之内的,是她真正爱李甲这个人,且是唯一的爱。 

  李甲的错误,在于钱都在父亲大人手里,父亲不认儿媳要断绝经济支持,他立刻无计可施,手头拮拘,不得已出此下策,将身边女人卖掉。他事前可不知道杜十娘腰缠万贯。夫妻之间,贵在沟通。都怪杜十娘不早告诉他,既免了他数月来为钱烦恼,也免了她自己的被转手。 

  杜十娘如果真爱这个人,以今日已婚妇女标准,还是可以挽回的。李甲不是痛苦流涕表示一万分的忏悔了吗?他又不是爱上了别的女人。杜十娘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旧事不提,再给他次机会吧。也许从此真的就执子之手白头到老了。 

  这么多种计算,这么多条路,条条大路可通自由幸福生活。我替杜十娘惋惜。她几乎具备所有做幸福快乐女人的资本:年轻,美貌,富有。然而她眼光不准,遇到克星,从此香消玉殒命归黄泉魂飞魄散。 

  也许对她而言,世间最在乎的人背叛了她的感情与信任,对于性情刚烈的她已是致命打击,爱情上如果绝望,悲愤交集之下,金钱美貌等同于尘土,此世已无丝毫可留恋。 

  因此,我在这里用一颗现代女性的心一个冷静女人的头脑计划着她的财富设计着她可以走的路,但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她最终还是在那船上心碎落泪,挥手散尽身边物,怒投江心,找寻她无嗔无怨的世界去了。 

4、杜十娘的悲剧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根据是什么?

杜十娘的悲剧是必然的。她是京华名妓,以自己的美貌、聪明和才情赢到了公子王孙们的欢心。但是她不愿过那种非人的生活,“久有从良之志”,遇到性儿温存、忠厚志诚的李甲,就把真正的爱情献给了他。在李甲“囊无一钱,衣衫都典尽”遭到虔婆驱逐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命运与李甲紧紧地结合起来,并对李甲反复地进行爱情的考验,终于完全信赖李甲是个忠实的情侣,于是协助李甲设法把她从火坑中赎出,结成真正的夫妻。她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跟着经过急难考验的情侣,奔向了自由的天地。

但是,杜十娘却没有料到,在她所生活的时代,对妇女来说,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大火坑;特别是她所依赖的李甲,却原来是个怯懦、自私、卑鄙的伪君子。她的考虑,她的梦想,她的努力和挣扎,在整个封建社会的如磐重压之下,显得何等微弱无力!李甲和孙富在酒楼上的一番简短的谈话,就轻易地粉碎了杜十娘的梦想,使她又一次被推到了被人买卖玩弄的商品地位上。这就向读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为什么杜十娘这样缜密的算计,却敌不过酒楼上几分钟的谈话呢?很显然,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李甲的自私、卑鄙和怯懦,更主要的是由于潜在的封建压迫和社会的邪恶势力。在封建社会里,不允许有身份的人去娶这种“娼妓贱妾”,不能“为妾而触父,因妓而弃家”,相反,买卖妇女的行为,却是允许的。李甲、孙富的性格,正是这种社会道德观的产物。

李甲之父李布政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虽然没有出场,却客观存在,使怯懦的李甲精神上产生恐惧感。他既爱杜十娘,又不敢带她同归故里。富商子弟孙富利用这种潜在的封建势力和李甲的矛盾心理,从中进行破坏,企图以重金买取杜十娘。市侩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逼迫,必然导致杜十娘的悲剧。

故事的思想性还在于对封建势力的强烈的反抗精神。李甲决定把杜十娘卖给孙富,一场交易似乎已经做定,好像杜十娘的命运是注定了。这时,杜十娘用自己的生命作了最后的搏斗。自杀,是杜十娘当时惟一能摆脱“商品”命运的办法。她一死,孙富不能满足淫欲,李甲无法得到千金,杜十娘也可以摆脱被侮辱被玩弄的生活。杜十娘用自己的生命,向旧社会作了鞭挞、控诉和抗争。宁愿反抗而死,不愿屈辱而生,这种和黑暗势力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光照千古,具有震慑人心的感情力量。

三、总结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个名妓。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小说是把主角杜十娘和李甲、鸨儿、众姐妹以及孙富等人的关系,立体地编织成一个社会生活的整体来加以表现的。它不仅描绘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内心活动、爱好、习惯等,也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复杂的关系,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面貌。把人和人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表现,小说中的人物就变得那样栩栩如生,那样真实可信,那样具有典型意义。

杜十娘和其他人物的关系,又是通过故事的情节发展而逐步表现出来的。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把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建宅”。认为“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须事先筹划,精心安排,否则就不能恰当地运用材料建造房屋。而结构主要表现在情节的安排和组织上。本文在艺术上明显地保留了话本的特点,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塑造人物主要是在情节发展中完成,而且善恶分明,性格特点十分突出。

作者运用富于特征的细节刻画杜十娘的性格。作品描述杜十娘听到李甲“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的话以后,先有吃惊的表示,等到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的意思明白说出后,她却只“冷笑一声”。这些表情,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刚毅和镇定。描述杜十娘催促李甲快去兑银子,“微窥公子”,见李甲“欣欣似有喜色”,这不但刻画出李甲的龌龊心理,也表现出杜十娘感情上所受的沉重打击。

在十娘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的时候,作品出现了一段关于杜十娘“用意修饰”的细节描写。显然,这极其深刻地表现了她勇于承担不幸,表现了她另有打算而支不愿使别人识破她的打算,表现了她郑重其事地做最后一次梳妆以告别人世的心情。这些描写更突出了她的坚毅不屈和有胆有识。

杜十娘把描金文具中的各种稀奇的珠宝投掷江中,最后抱匣跳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这些动作,这使杜十娘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成功地运用对话描写表现杜十娘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杜十娘在跳江以前向李甲所说的一席话,表现了她对幸福生活的热烈追求和这种理想破灭后的痛心,表现了她对“眼内无珠”和“负心薄倖”的李甲的鄙视和忿恨,对自己错误委身和“命之不辰”的无限感慨,表现了她悲愤交集的复杂心情。

补充资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的多重意象解读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下简称《杜十娘》)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1574—1646)“三言”中的名篇,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占据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高峰。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这篇小说被编入了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四册的中国古代小说单元中。据考证,《杜十娘》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1565—1616)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①,当属明代的“拟话本”。故事叙述的是:明万历二十年间,京师名妓杜十娘为了赎身从良,追求真爱,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太学生李甲。可李甲生性软弱、自私,虽然也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又屈从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挑唆,他最终出卖了杜十娘,酿成了杜十娘沉箱投江的悲剧。这个故事曾多次被改编成戏曲、电影,也曾被翻译成外文,流传到日本、欧洲等地,在国内、国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除了杜十娘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感人以外,小说中的“百宝箱”这个具有多重功能和意义的意象创造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对这个意象的处理,可谓匠心独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百宝箱”是连接故事的线索。小说中,“百宝箱”的出现一共有四次,构成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当李甲为筹集从鸨儿处赎出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而到处奔波借债,但又毫无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了“私蓄”的(说是从姊妹处借的而实际上是从“百宝箱”中拿出的)一百五十两来“任其半”(此外还有二十两作“行资”),终于感动了柳遇春借来另一半,使李甲能顺利地赎出杜十娘。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次:当杜十娘和李甲告别柳遇春和众姊妹准备上路时,谢月朗“命从人挈一描金文具至前,封锁甚固,正不知什么东西在里面。十娘也不开看,也不推辞,但殷勤作谢而已。”这“描金文具”正是“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浮寓吴越间的山水之费就不愁了。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次:当李甲用完那二十两白银,为行资匮乏“正当愁闷”时,杜十娘又取钥开箱,拿出白银五十两充当行资。这一次“百宝箱”虽然被当面打开,但李甲“在旁自觉惭愧,也不敢窥觑箱中虚实”,致使“百宝箱”又一次坠入五里雾中。这是情节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第四次:当李甲受孙富挑唆,将杜十娘出卖时,十娘悲愤交加,取钥开锁,将箱中宝物一一投之江中,最后自己也“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这一次“百宝箱”才让李甲、孙富和旁观者一览无余,使李甲“又羞又苦,且悔且泣”,但却悔之晚矣。这是情节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作为连接故事线索的“百宝箱”犹如千丈游丝,有萦花粘草之妙;恰似蜻蜓点水,若即若离;又像神龙之宛游,忽隐忽现。“百宝箱”这个意象在小说中的四次出现,对情节发展起着暗示和推动的作用,前三次出现(其中第一次是暗示)读者均不知箱中为何物,也不太在意,直到第四次出现,读者才恍然大悟。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巧妙所在。 

其次,“百宝箱”是叙事编辑的妙笔。小说中,“百宝箱”先合后开,延长故事的秘密,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具体而言有两点: 

1.控制叙事距离,形成叙事节奏。“百宝箱”的四次出现,是紧接着前一事件完成的新事件的准备,是在旧紧张解除之际的新紧张的来临,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故事情节跌宕多姿,曲折变幻。 

2.调节叙事视角,制造叙事张力。我国传统小说,叙述故事多采用全知视角,事件的前因后果、线索的来龙去脉、人物的一生行事等都要向读者交代得一清二楚,否则就会有叙事不完整之嫌。《杜十娘》却不同,它采用限知视角,使读者开始并不知道百宝箱为何物,也不知道杜十娘日常秘密积攒百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直到杜十娘被李甲出卖之际,开箱取宝投江之时,才知道她还有一个百宝箱。这样读者就会想到: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百宝箱?又为什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在关键时候又为什么不让百宝箱发挥作用,而白白地将它沉入江底?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解答正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也是读者理解小说内涵的关键。 

再次,“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历史意义如何?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多种猜测和诠释,然而却总是不尽人意。比如有人认为,李甲是残害杜十娘的直接凶手,是他的“负情”把杜十娘推入江中;也有人认为孙富是造成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孙富的挑唆,也许李甲不会抛弃杜十娘;还有人认为,把杜十娘的悲剧归因于李甲的负情和孙富的挑唆,都未免简单化、表面化,造成杜十娘悲剧的原因应该是封建礼教,小说正是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笔者以为,第一、二种观点固然过于肤浅,第三种观点看似深刻,却也未免公式化、概念化,未能尽其妙。如果我们从“百宝箱”这个意象入手去解读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蕴,也许是一条新的通途。 

1.“百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我国明代,正是商品经济兴起和繁荣的时期,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工场已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挑战,根深蒂固的封建门第终于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开始动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宗法伦理向利益驱动转变。这种背景在《杜十娘》这篇小说中是有所交代的:“古人云:‘以利相交者,利尽而疏’”,“常言道:‘说着钱,便无缘”,“如今的世情,那有顾缓急二字的”,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鸨儿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李布政与杜十娘,孙富与李甲,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也正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原因,她幻想利用“百宝箱”来换取李甲的爱情。 

2.“百宝箱”是杜十娘价值的象征,希望的寄托。小说中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因“命运不辰”,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但是,一个女人,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又谈何容易。更何况,杜十娘所追求的,又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百宝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百宝箱”来换取真正的爱情。在选择李甲托付终身之时,杜十娘又一直不肯把“百宝箱” 的秘密告诉李甲,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但是,杜十娘太天真了,在利欲熏心的社会里,在充满铜臭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哪有什么真情可言!她的希望是注定要破灭的,她的悲剧是注定要发生的。 

3.“百宝箱” 是社会和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是杜十娘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杜十娘太有尊严了,太相信人性的力量了,她甚至误以为金钱可以买来真情。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本来就算李甲负义,杜十娘太可不必投水自尽,她有青春,美丽,还有金钱,她还可以另寻他欢,就算独自一个也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吃人的封建礼教,自私自利的人际关系,使杜十娘彻底的失望了。一个曾经对自己感激涕零的人,一个自己真心爱的人,只为“一千两”,为个人私利,就不惜背信弃义,断然出卖自己,而且还面有喜色,心无愧意。试问天底下有什么地方可以容纳下这样一个弱女子,可以容纳她追求美满的生活?试问又有何药物可以治疗她那颗破碎的心,可以抚平她灵魂的创伤?杜十娘,她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只有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杜十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宝箱”,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因为当时社会容不下这些东西,杜十娘始终没能躲开礼教的罗网,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杜十娘,看错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贼。而李甲、孙富之辈,只是成了间接的杀人凶手而已!  

  可悲的杜十娘, 可叹的一曲社会和人性的双重悲歌。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龙胜县中学    邮编:541700)

杜十娘为什么沉了百宝箱?

「三言二拍」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有趣在其中写了一个不甘于被卖的妓女选择投江自尽的故事,更有趣是,妓女投江时抱着一个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卖掉她的男子不免是财色两空。这个故事叫做「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我小学二年级读过,印象深刻。这令我不免觉得男性可怕,他可以将自己曾经深深喜爱的女人卖掉(缘于他的火热的表白缘于他花了大量金钱,一个男人舍得出钱出力自然是爱的不轻),那么他当时的内心是否有恐惧与内疚,答案是“没有”。而另一篇与之结局相反的唐传奇「李娃传」,说的是妓女李娃骗光了公子郑元和的钱跑掉,郑公子很惨沦落到唱丧歌为乞丐最后僵卧雪中,李娃重遇落难公子看他衣衫褴褛满身疮疥觉得对不起他(16岁的李亚仙小姐多少还有良心也没有老练事故到绝情的地步,所以我猜她还是真正喜欢过郑元和的),两人抱着大哭一场,而后资助他上京赶考求得功名,自己也被封为“(言开)国夫人”。在这里我们看到,人们通常讲的“婊子无情”范式被打破,婊子还是有情的并且是有见识的。真正无情的应该是嫖妓之后又觉得自己不值企图悔悟走上“正途”的男子。 

  美人和钱是男人的最爱,但因为被辜负,只好一起毁灭。它们的一起陨落带有消极而凄美的气息。 

  我感兴趣的在于,在这个后面,显然是有一个价值评判的,妓女是货色的,但在人格上,她并不低贱,她是聪明而自觉的选择自己的道路,一辈子选择倚门卖笑的生涯相当恐怖,在张岱的「陶庵梦忆」里写到年老色衰的“歪妓”(一般妓女)仅仅几字已是凄酸刻骨:“多五六百人,……人无正色……言笑哑哑声中暗带凄楚”,神女生涯原是梦,当然最好的结局是从良,但是一定要眼明心亮,一旦所托非人则贻误终身。她的对象小开李甲温柔敦厚、曲意奉迎都是表面现象,那是因为他钦慕的对象是一代名妓,图一宵之乐价格不菲,很多男人是“不可得而赏”,独占花魁的心态使之有极大的满足,可惜他也因此挥霍无度床头金尽步入式微,(如果妓女精明如李娃骗了郑元和公子立马卷了钱跑路也好,至少有钱傍身,不至沦为货物由人买卖),十娘反而觉得他老实可靠(说来女人真是笨)十娘错在要赎身和他去苏杭浮居,过过世外桃源的生活。她没有象一般的良家妇女极力鼓励这个小开考功名,自己顺便当当诰命夫人提升社会地位,她是比较单纯的,这种单纯的生活理想不幸与传统的价值观相冲突。 

  文人嫖妓不是罪过,因为在唐到晚明的传奇故事及墨客骚人的生涯里,妓女尤其是名妓(伎)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如红拂女、柳如是、李香君,她们与文学、雅兴、国运、气节之类的话题分不开,她们在货色的同时也充当道德劝谕者的角色,要求文人走正统的道路:或谋功名、或取天下、或保晚节。她们一般会得以善终,因为她们的善终取决于男性的价值认同,“取之则贵”。所以不难体会将郑元和玩之于掌股,害他沦为唱丧歌的乞丐最后僵卧雪中的李亚仙小姐,一旦良心发现同时觉得郑先生犹如潜力股可以投资换取相应的社会价值,马上资助他求取功名,慧眼识珠的妓女李小姐居然弄个言开国夫人当当,前面她的无情绝义心狠手辣一笔勾销。 

  但是若果摆脱这种与正统相违背的道路,只是强调情爱,真象恩格斯先生说的“以双方的平等互爱为原则”,那么她的结局就将导致悲剧,这是为传统价值观不容的,就象「三言二拍」里同为士子妓女题材的小说,才子王显龙为妓女玉堂春伤心,朋友劝的一段话:“须知那功名比婊子重要”,婊子纵使有情到底还是婊子,而仕途功名是万万不可耽误的,婊子的出现不过是为了士子迷恋烟花造设一个绝境,为后面发奋求取功名做一个反衬,一旦功名到手也就是迷途知返的象征。但婊子如果能象一个良家妇女劝解士子求取正道时,婊子的人格就得到提升,反之她仅仅要求一段爱情,她就只能招致被抛弃或者死亡的下场,士子对其是“舍之则贱”的态度,并不以其道德本身的价值为准。 

  杜十娘地位卑下操贱业,为出身名门的李甲家庭所不容,李甲散尽钱财心存胆怯(无论是慑于父命还是怯于世情),思前想后终于还是将她卖给盐商,价格一千两。这个交易若果从最后的结局看,李甲绝对做了亏本买卖,杜十娘的卖身之资何止一千两,她只有慨叹:“妾腹内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她不会认命于是她只有投江,烈性的杜十娘不仅要毁灭自己的身体包括毁灭她意识中理想化的爱情,这是她可以自己掌控处理的,诚如边雅(walter benjamin)所说:“我们探讨精神性的性爱化吧,这乃是妓女的道德,她以性爱去体现文化,性爱是最猛烈的个人主义。”在精神化的性爱之外,她更要毁灭她货腰生涯赚取的钱财,“百宝箱”内的奇珍异宝代表她以身体交易换来的巨大价值,依靠这种价值她是可以在某种程度内自己选择对象,谋求新的生活,金钱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助长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假使她仅仅是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嫁一个“良人”,而无任何经济力量作为后盾,她的境遇会更加悲惨。这个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实际上代表为文人阶级对立的新的道德观--代表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的经济独立的价值观,这是身为所谓的高级阶层所没有考虑到的。也许李甲早知杜十娘有钱,就不会那么容易的将她转手易人了,金钱在某种程度上将会扩大感情的衍生空间。 

  但是,十娘是在最后揭示这一原则,或者在内心她的过往经验告诉她对男人的信任是极有限度的,这个限度需要经过一定时间与相关条件的考察。但是她的考察证明自己所托非人。这不免是遗憾的,深深的绝望最终导致她的死亡。 

  这种新兴的道德观在李甲的心里投下阴影,他失去了美人,更失去了他所看重的金钱,这双重打击使他郁郁成疾。 

  篇末双重的毁灭震撼人心,但是也喻设着一种苍凉的味道,所有的古典爱情故事(少数作品除外)都是和传统的男性中心价值观息息相关,一旦脱离这个喻设前提,它们就无法独立存在。

 2002年01月15日23:35:21 网易报道 独居蓝猫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