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双慧眼——谈《林黛玉进贾府》的叙事角度(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手机版


河北石家庄一中 孙夫振

一颗宝石,从不同的角度去端详,就会呈现不同的光彩;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叙述,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作者选择不同的角度叙述小说中的故事,就像打开不同的窗户,能决定给读者看什么。不同的视角,既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影响了小说的内容,同时也影响了小说的形式。合适的视角就是恰当的切入点,能使小说的内容表达得深入透彻,形式上达到自然完美。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节中,就是由于作者巧妙恰当地选择了叙述角度,而将纷繁的头绪、众多的人物、复杂的环境,表述得井井有条、眉目清楚、繁简得当,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效果。

小说的叙事角度即叙述者与他所讲的故事之间的关系。这种角度通常有两种,一是作者处于超越所有人物的地位,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是一位全知者;另一种是作者隐藏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通过人物的眼睛让读者看到一切。两种角度各有优缺点,在一部小说里通常以一种角度为主或综合使用两种角度。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主要从林黛玉的角度展开叙述,记述了林黛玉的行踪,展示了林黛玉的心理世界,对于贾府环境及其若干人物,作者常常不置一词,而主要通过黛玉的眼睛去观察,通过黛玉的内心去体会、理解,再把林黛玉眼中、心中的人物与环境显现于读者。读者是通过林黛玉的视角,窥视了贾府及贾府中的上下人等。作者采用这一种视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充分显示了作者的举重若轻,以简驭繁的高超艺术表现能力。

这一回书内容繁复暂且不说,单从结构上看,就在整部《红楼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整部书序幕之后的开端,这一回要介绍人物,引发故事,交待环境,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凤姐、贾母、王夫人、“三春”等要登台亮相,宝黛爱情故事也初见端倪,更重要的是要展示故事的背景,即人物活动的主要环境——贾府。所有这一切,是全书的起点。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言“万事开头难”,长篇小说开头的重要性和难度可想而知,千头万绪如何理清,从何处落笔,从哪个角度切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

试想,作者如果从作者全知的角度去叙述以上内容的话,单是众多的人物头绪必将使作者难以应付招架,手忙脚乱,而贾府这样的豪门深闺将更需花费很多口舌笔墨。这些势必会变成繁冗的自言自语,不会满足读者对小说故事的期待,迟滞了故事的发展节奏,一定会令人感到无比枯燥沉闷。因此作者放弃了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努力,巧妙地选择了黛玉为突破口,从黛玉的角度来叙述描绘这一切,好多的难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首先黛玉是初入贾府的客人。读者和她处于同一起点,同样的陌生感,同样充满了好奇,都想一探究竟。这共同的经验一下子就沟通了读者与人物。作者就借此机会,让黛玉引导我们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陌生到熟悉去了解贾府。黛玉的眼睛就成了读者的眼睛,读者通过这双眼睛去了解贾府及众多人等,就显得自然真切、顺理成章了。哪个新来乍到的不是非常关注留意周围的环境呢?假如同样的内容从作者的全知角度去叙述,必定会惹读者生厌;而通过了其中人物的眼睛,就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了。真是神奇!同样对于人物的介绍也是如此。开篇初识人物,只有粗略的印象符合事理,避免了作者直接介绍人物时由于全知全能,而不易把握分寸的弱点,为后面人物性格的展示与发展留下了充分的余地。

作者之所以选择林黛玉,固然是由于她是全书的主人公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客”的身份。若换另一主人公,从贾宝玉的角度去叙述,这一回将无法达到介绍贾府环境的目的。熟视无睹是人们的素常心理,因而他不会为我们读者详细介绍自家的环境人物,如果硬是从宝玉的角度叙述的话,必将让人觉得生硬不自然。试想将林黛玉在贾府门前的所见,换成从贾宝玉的角度叙述,写宝玉“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定然是滑稽无比,不伦不类。可是,如果不写这一节,又怎么能表现贾府的气派与威势呢?

其次,林黛玉这个客人的身分也非同一般,是一家之主――贾母的外甥女,被当作嫡亲孙女一般爱护的人物,丧母来此居住,几乎也成了贾府中的一员。由此她就可以登堂入室,便于读者对贾府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面透彻的了解。从这一点上来说,又不同于其他的客人如贾雨村,刘姥姥等。她在贾府有更大的自由,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介绍贾府的环境也最为方便。作者大约感觉到了这一机会的方便有利,便紧紧抓住黛玉不放,让她见过贾母以后又去见大舅舅,又去见二舅舅,然后又回贾母处。想方设法让她多去几个地方,顺便也带读者游历了一番。几乎让人怀疑曹雪芹忘记了黛玉的娇弱,丝毫不顾她长途跋涉车马舟船的旅途劳顿,恰如电影里的长镜头一样,让她一口气游历了贾府的很多地方。这一回目充分介绍了贾府的里里外外,为以后人物的活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再从人物的性格来看,黛玉也是一个十分便利的视角。她细心,她敏感,她善于察言观色,她初进贾府,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借助了这样一双眼睛,犹如透过了显微镜或透视镜,使我们对贾府了解的更全面、透彻、深入。通过她,读者了解了到贾府与其他人家的不一般,丫鬟、婆子的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又有诸多的讲究。人物的特点,也逃不脱她的一双慧眼,比如对“三春”观察,尤其是对王熙凤人未出场而声威先至的声势,她都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设想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敏感之人,而是粗心的迟钝的或不注意周围环境的人物,作者的笔墨定显得会粗疏平淡起来,很难把日常琐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摇曳多姿,波澜跌宕,而读者也难以对贾府有个充分的认识。

另外,林黛玉心性聪颖,入贾府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素养,她引导读者认识贾府,更能胜任。刘姥姥也曾进过贾府,而她就不适合担当介绍贾府的重任。通过林黛玉,我们可以“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音hǎi,盛酒器。字形为上下结构:上边是一个“台”下边为“皿”)。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假设此时换成刘姥姥,读者跟她一起进了贾府,认出牌匾上的字吗?分得清哪是“鼎”,哪是“彝”,哪是“□”吗?大家肯定早就跟她老人家一起老眼昏花,眼花缭乱了,又怎么能清楚而具体地了解贾府的家世、地位?怎会明白了人物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当然,林黛玉在这一回中并不只是一个窗口,不只是一个观察贾府以及贾府上下人等的工具,她还是书中最重要的主人公之一。作者借林黛玉的眼睛,帮我们认识了贾府及众人,同时也通过写她对贾府的观察,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林黛玉。可以说,作者选择从林黛玉的角度来叙述,既塑造了林黛玉,也介绍了贾宝玉、王熙凤等,又展示了环境,收到了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安北大街13号 石家庄一中 语文组

邮编:050000

我的邮箱是sfzh1964@yahoo.com.cn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