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为本”理念,与《新课程》同行(教师中心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手机版 | ||||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理念追踪 江阴市璜土中学 教学应当为学生提供什么呢?一般人最直接、最朴实的理解是: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其实,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更聪明。实际上,并不是任何一种教学都能使学生获得智慧的,拙劣的教学甚至能使学生“越学越蠢”,拙劣的教学使学生只学会人云亦云并形成妨碍前进的某种思维定势。追求让学生更聪明的教学目的是有积极意义的,是现实的,是值得特别予以关注的目的。教学应让学生更富有(知识),而且还应让学生更聪明,不仅如此,教学还应让学生更高尚。学生在更富有的过程中可以变得更聪明,良好的教学能做到这一点;更完善的教学还能在让学生更富有、更聪明 的同时更高尚。并不具有很高知识水平的人,未见得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然而,把拥有丰富知识和高尚品德在高水平下统一起来是现代文明的要求,因此教学应追求这样的目的:让学生更高尚。这些都是直接为了学生,为了人,使人更富有、更聪明、更高尚,使人更有价值。或者说,教学是为了使人“增值”。 怎样才算提高了人的价值呢?为了人这一教学目的,就要求教师的教学从学生出发,并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体贴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最终又以学生的发展来检验其教学效果:他们由于你的教学而更富有、更聪明、更高尚了吗?马克思主义重视人,唯物史观重视人,重视人的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着人们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反思,长期被拒绝使用并误认为是资产阶级专用语的“人文”一词,渐渐被引起关注。 语文教育作为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排头兵,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它相对过去的大纲有了较大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学生人文修养;2、注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在汉语母语教育规律上有新的认识。如注重语言材料的感性把握:即注重语感、重视朗读等。这几个突破点体现在课程标准中:1、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2、系统地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而过去语文教学重视的是学习结果,不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学习方法等;3、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打破学科中心论,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4、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首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而以《新课程》为标准,充分发挥蕴藏在学生身上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肩负起培养个性、促进人充分而且自由发展的时代使命。 一、以人为本,尊重人格 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素质教育工作中去,首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格在法律上它是一种权利,在道德上它是一种尊严,在心理上它是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是兴趣、气质、性格等。据此,所谓尊重学生人格就是要在法律上予以保护,在道德上予以尊重,在心理上予以理解与关怀。 面向全体,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课堂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得到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尊重每个人的发展权利,努力开发每个人的发展潜能,使每个人都能发展,都能成功。这是“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的体现。“后进生”与优等生甚至与教师在人格上是一律平等的。由于某些“后进生”往往有些自卑心理,因此在人格上特别需要尊重,更应该千方百计地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如课堂提问时不能只是叫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应尽量设置一些那些“差生”基本能作答的问题,努力发现闪光点并及时予以肯定,就算是回答错了也得至少说声“请坐下”,而绝不能挖苦讽刺,作为教师理所应当明白,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提问本是出于对老师的尊重,而我们为人师 表的却怎么反而不懂得尊重学生呢? 二、以人为本,理解激励 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有许多教师、家长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用自己过去陈旧的一套去要求学生,从来不从学生实际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做学生之所做。比如,学生喜欢快乐的童年,要独立自主,而教师、家长都一味地要求学习,管头管脚,培养成一头驯服的羔羊。教师、家长为什么一定要扼杀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是由于教师、家长缺乏理解所造成的,而克服这一错误倾向,只有角色互换,将心比心,把学生当作人来理解才能激励成才。 语文教学其实是学习做人、使人思想成长的一门艺术,教师的每一堂讲解,每一个提问,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乃至心灵世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他热爱生活,鼓励他勤奋学习,解答他的疑难困惑,指点他走出挫折,为他提出合理建议,分享他的成功快乐,等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有一次,一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老师,您待我们很好,从不摆架子,我们也敢于对您说真话。可是我在老师眼里并不是一个好学生。”说句实在话,这个学生平时一直不爱做作业,让我很头疼。这次,看了他偶尔交来的日记,我很高兴,并在他的本子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你这样信任老师,我很高兴。在老师眼里,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真的,你很有前途。老师喜欢你敢于坦言的个性,喜欢你一手漂亮的字……”并在班里表扬了他敢于向老师讲心里话。渐渐的,他变了,上课积极发言,课后的作业也开始交了。这么一来,做作业和批作业就成为一种人文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地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在这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心智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普通的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方式。 三、以人为本,培植创新 前国家教育部部长、国家督学柳斌同志指出: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这论述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以此为原则,改变过去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牵着学生鼻子走,机械地灌输知识的做法,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运用新的教育方法,以教会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潜能为主,摆 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促进创新教育发展。 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初步构建一种质疑解难的新模式:“设计问题一创情激趣一启思解疑一总结方法一迁移应用。”有关这一专题本人已在《设疑解疑模式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文中作了详细论述,恕不赘述。 四、以人为本,完善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不刻意追求评价的客观和精确。反映在评价标准的确定上,则在于不求全、不求细,而关键在于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 式之一。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