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清高》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李明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清高”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的当代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弄清“清高”一词的内涵及评价标准的发展与变化。 2、讨论:新时代是否需要“清高”这种风范。把握作者列举的历史人物与阐述的观点。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随时代变迁,有些词汇的涵义不断改变。例如:在有些人眼里,“老实””成了“无能”的代名词;“单纯”成了“无知”的别名;我们今天来说说“清高”二字,不知你们如何解释它。(生议) 下面,我们来看学者金开诚是如何解说这个词的历史源流与文化底蕴的。 二)作者介绍:金开诚,男,1932年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55年北京大学毕业,历任北大讲师,副教授,教授,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导,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华文化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部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三)自主、合作、探究: 1、自读感知: 1)读第一段,了解在古代清高的内涵。 明确:清高是个褒义词,“清”是指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高”总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 2)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哪些清高人物的身影? 学生会想到:朱自清、陶渊明、孟浩然、海子等。 3)在作者看来,清高的名声首先总是落到遗世寂居的隐士身上,那些官场得志,商场得利,情场得意之辈一概被拒之于清高门外,那么,历史上还有没有清高之人呢? 请同学们读第2段—第7段。 ①按要求,填表格。 类型 人物 原因 引用目的 作者的评价 清高之人 许由 有君临天下的能力和机会,却不屑为人君。 说明“清高”与显贵无缘。 遇明主而不思造福天下,此类清高不值提倡。 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 有才艺可做官,却不做。 1、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2、须有才艺。 这种清高是一种心性使然,而又有自身值得清高的资本,作者比较赞同。 非清高之人 诸葛亮、汲黯、苏武、魏征、颜真卿、史可法 因作官不被评为清高 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 远非清高二字可比。 李白 用世之心过于急切、缺乏恬退风度 清高标准严格 尽管李白不能算清高,但作者心目中李白有更值得推崇的地方。 孟浩然 求援救世之心明显。 清高标准模糊 理应成为清高的样板。 ②小结,要成为清高的样板,需要什么资本呢? A、有才艺可以做官,却没有做官。 B、清高与富贵、显贵无缘。 不过,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既严格又模糊的。作者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清高的样板,我们知道了:清高是一种不同于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 4)历史车轮滚滚前进,我们已步入市场经济时代,清高的命运如何呢? 读第8段,了解清高在当代的地位及价值体现。 ①地位: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没有降低,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 ②价值体现: 不能发财致富者:精神安慰 既富且贵者:没有坏处 2、合作探究: 有人说:时过境迁,清高无可奈何花落去。联系现实,你们说说:这是不是一种好现象,你认为现代社会还需不需要“清高”这种风范。 启发学生联系当前不好的风气:拉关系争名争利者,学术腐败之风,跪在马路边乞讨的大学生,思考哪些时候,哪些人物还需清高。 总结:几千年前,屈原高呼: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李白呐喊: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些清高的典型甘于清贫,忠于信仰,冷漠诱惑,不畏牺牲,令人景仰。如今,那些官场得意,进而权钱交易,用人民赋予的权利谋一己之私利,这样的人应从清高中品一品清白,品一品孤高,也有一些暴富者,精神贫乏,也应从清高中品一品知识,才情。 3、发散实践:(仿句练习) 例句:我欣赏清高,因为它是淡泊自律的操守,是孤傲自尊的人生态度。 仿句:我 清高,因为它是 。 四)总结:清高不是高傲于云端的白鹤,而是山崖间孤寂生长的青松。 作者邮箱: yiwang12345@yahoo.com.cn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