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昂斯蒂恩·比昂松(上)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生平 

  比昂斯蒂恩·比昂松于1832年12月 8日生于挪威一个叫克维尼的小村庄,是比德·比昂松和艾丽丝·诺德拉克的长子。比德·比昂松的父亲是农民,他本人是教区牧师。母亲是音乐家理查德·诺德拉克的一位姑妈。很多人注意到,比昂松似乎是从他父亲那儿继承了道德观念,人母亲那儿继承了艺术才华。他的童年在挪威乡村度过,使他心中产生了对乡土深沉持久的热爱。 

  比昂松在莫尔德镇上读完小学后,于1850年到奥斯陆上中学,他的同学还有亨利克·易卜生和约那斯·莱伊。比昂松在学校成绩不太好, 不过1854年还是勉强通过学业考试。 在奥斯陆期间,比昂松对戏剧产生了浓厚兴趣,交为几家出版社担任文学和戏剧评论工作。比昂松的文学生涯始于1857年的历史剧《战役之间》。从1857年至1859年,比昂松在卑尔根的挪威国家剧院任舞台导演。1860年, 比昂松第一次居留欧洲大陆并在罗马度过了大部分时间。 他于1863年回到挪威,随即担任克里斯蒂亚娜剧院的导演。1866年到1871年,他任《诺斯克福报》编辑。1874年,比昂松在奥勒斯塔购置了房屋并安了家,这便成了他以后毕生活动的主要基地,尽管他又到过罗马、巴黎,在那儿住过更长的时间,甚至还去了一次美国。 

  比昂松毕生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多年来他作过多次政治演说。19世纪60年代,比昂松鼓动建立挪威国家剧院,并组织运动,为挪威在挪瑞联盟中争取更大的自由。在丹麦—普鲁士战争中他支持丹麦,不过后来又敦促斯堪的纳维亚与德意志之间实现和解与合作。

  70年代,比昂松经历了一场宗教危机并与教会决裂。80年代,他花了大部分时间与放荡的不道德行为作斗争,并支持妇女运动。90年代,比昂松一直站在挪威人要求解散挪瑞联盟运动的最前列。

  在晚年,比昂松又是政治上无权无势的人们的代言人。在著名的德雷福斯案件中,他挺身为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辩护。他为被压迫民族积极活动,如斯洛伐克人、卢斯尼亚人、捷克人、芬兰人。比昂松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千方百计寻求开展一场国际和平运动。 

  比昂松在自己的国度广受爱戴。1903年他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许多人把他看作是挪威的无冕之王。后来他健康状况恶化,便赴巴黎求治,于1910年 4月26日在巴黎写作一首将要题为“善行拯救世界”的诗时去世。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