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教案 备课组 初三 学科 语文 执笔 课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 方面 1.能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2.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3.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情感 态度 方面 1. 肯定学生不同答案,教学中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 2. 培养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索的精神。 能力 方面 1.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如何及时处理文中传递出的现有信息。 重点难点分析 自读程序分三步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划分本文结构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战演习”。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适时适度点拨。课后练习一、二应指导学生主要从文中找答案,应鼓励学生多开辟回答途径。迁移训练旨在让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苏轼《题西林壁》)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 (也可由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断乾隆皇帝为一歌妓打死地痞一案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观点)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含义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2.师: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括性的语句。(学生默读) 师: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生答:“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师: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段落和一道习题:第4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习题二。) 三、研读课文 1..关于本文结构: (一)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二)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9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10~13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三)解决问题。(14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应注意下面的三点: 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第三,本文是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2..关于本文的开头: 可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为后面“放矢” “树的”;与《谈骨气》开头的开门见山作比较。 3.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2)引证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4..关于课后习题: (1)习题一: 第一问答案见第4自然段中的有关文字。 第二问答案见6、7、14自然段中的有关文字,可归纳为三点:其一,积累知识;其二,活用知识;其三,发展知识。 第三问答案见第13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投影)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 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 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______________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 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2.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生答) 3.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4.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最后一段3点。) 五、结语: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学完课文之后,我想同学们一定会信心大增。我们只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坚持下去,自己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课练。 2. 以《关于“○”的断想》为题,写一小论文。(200字左右)。 [补充] 1.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2. 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后心得: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