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报道】2004教育十大网友关注话题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育新闻 手机版


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命运。过去的2004年,我国教育领域曾有许多热点引起人们的广泛探讨。这里将网友关注程度比较集中的十大话题重新展示给大家。

1.马加爵杀人案震惊社会

由头:

  2月23日,云南大学学生公寓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男性尸体,经查,4人均系被钝器击打致死。

  3月15日,犯罪嫌疑人、公安部A级通缉犯马加爵在海南省三亚市河西区落网。

  4月22日,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在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4月24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6月17日,马加爵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评说:

  这起案件轰动全国,一时间也是网友热议的焦点话题。马加爵的作案动机其实仅仅是“他们看不起我”等一些校园生活中的琐事,然而就是这些看来不起眼的小事,导致了包括加害人在内五名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生命的陨落。该案使青少年心理素质教育问题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各个高校也纷纷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 引导生活背景不同的学生在一起和谐相处,培养大学生健全向上的人格以及对生命价值的体认。

  时至今日,不知道有多少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像当初一样力度不减。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再度重演。

2.贫富差距冲击象牙塔

由头:

  新华社9月5日报道:在当前的中国大学校园里,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穿名牌、用手机,贫困生却要靠到处打工维持学业和生活。社会上的贫富差距已经严重地冲击着校园,对可塑性很强、正在学习知识的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影响,阻隔了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交流,同时也使校方的学生管理 工作面临难题。

评说:

  对此,不少人士认为,必须正视和重视社会上贫富差距在校园的反映,采取得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阻断社会贫富差距对校园的影响,消除由于贫富差距给学生造成的心理障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的引导 ,学校应该出台一些限制个别学生在学校过分高消费的行为,并对于一些需要大额支出的组织活动进行限制。同时,对于特困学生加大资助力度。要多渠道开辟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不仅让贫困生在这些岗位上得到资助,更让他们自己组织实施岗位工作,培养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与此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该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除了强化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外,还要积极探索实施弱化差距感的办法。应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健康辅导工作,研究、探索针对性强、效果好的心理咨询方法。对于一些好的做法,要尽快进行交流、宣传。

  也有一些人认为,“象牙塔”里的贫富差距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并非全然一件坏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不管是“贵族”学生还是贫困学生,让他们切身体验大学校园的贫富差距,有利于他们提前认识和了解外面的社会现实。对于贫困学生来说,现实也许有一些残酷,但是这能磨炼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奋发图强的决心,逐渐走出羞愧、自卑的心理阴影,靠知识和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对于“贵族”学生来说,也会认识到,这个社会还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平等、不公平,他们应该懂得珍惜、尊重和关爱。

 

3.“教师聘任制”备受教师质疑

由头:

  1月5日公布的《教育部2004年度工作要点》中提出,中小学将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

  12月16日,江苏省教育厅草拟了《江苏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意见》,以深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其中主要内容有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强化教师岗位管理和聘任考核,打破中小学教师实际存在的教师职务终身制;以改革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等。

评说:

  这一话题很快就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赞成的人认为,建立和推行教师聘任制是我国当前教育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学校用人机制的根本转变。这一制度的实施,将建立起一种具有竞争和激励机制的教师任用制度,也会触动教师管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难点和矛盾并逐步加以解决 ,最终将全面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而广大教师身份的网友则大力抨击这一新制度。他们认为,当前中小学管理机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官本位”和“后勤本位”。如果不以行政和后勤这两个机构为突破口,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将很难达到目的。在当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校园管理缺乏民主氛围的情况下,与校长负责制连为一体的教师聘任制赋予校长以极大的权力却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监督,聘任过程的公平公正无法得到保证,甚至会诱发新的腐败 ,最终使教师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利益受到极大损害。还有不少教师提出,在实行教师聘任制之前,必须先完善校长的选拔任用制度。

 

4.教师工资待遇应向公务员看齐

由头:

  7月28日《信息时报》报道:广州市教育局表示,将在市属学校进行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实行人员分流和全员聘用制的前提下,提高教师工资,使全市教师工资与公务员持平,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12月1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浙江省政府出台规定,今后该省中小学教师将享受当地政府出台的公务员津贴、补贴政策,所需经费由财政承担。

评说:

  “教师将享受公务员工资待遇”这一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话题在知识分子占相当比例的网友中引发关注。

  人们普遍认为,虽然《教师法》早已明确了教师和公务员待遇的关系——“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然而在现实中,教师的薪酬水平实际上还很难和公务员 的收入等量齐观。将公务员的各种职业待遇与教师分享,对于弥合两者间的薪酬落差,增进教师福利、稳定教师队伍都具有积极意义。有一些人士甚至提出,应当将“教师待遇公务员化”这一政策取向上升到制度层面——推行教师公务员制度,将教师的工作性质定为“公务”,并给予制度性的身份保障, 成为一种必然的制度安排。

5.北航丑闻掀开高校招生黑幕的“冰山一角”

由头:

  7月10日,第一批全国重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 进行中,广西一位李姓考生在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档后遭该校招生工作人员索要10万元钱,拒绝此要求后档案被退……

  8月初,李姓考生及其家人向媒体批露这一事件,引发社会强烈关注。

  8月14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就这一事件向社会公开致歉。

  8月16日,北航主管招生的校领导被停职,北航已从学校经费里拨款还钱给7名有相同遭遇的学生家长。

  10月18日,北航招生事件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主要当事人庞宏冰留党察看2年、行政开除、留用察看1年,另两名主要当事人也受到处分。学校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行政处分。

评说:

  北航高招丑闻经中央媒体曝光后,高考招生“潜规则”暴露出的教育腐败迅速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在该事件随后的调查中,“点招”、“统招”、“机动指标”等高招中的各个关节一一被剥去外衣,高校招录管理上的漏洞也暴露无遗。虽然北航校长在向社会致歉时希望这次事件只是一个孤例,但人们不禁要问,还有多少高校都在遵循着这些拿不上桌面的“潜规则”?北航高招丑闻刚刚浮出水面,类似的丑闻随即曝光于各地。人们对事件的拷问也由北航延伸至各家名校,乃至现行的高招制度……

  一个残酷但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当前,教育界业已成为腐败的常见多发领域。

 

6.高校招生录取的公平性遭受质疑

由头:

  事件一:江苏考生甘德怀,今年报考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博士。3月13、14日,他参加了北大法学院法理学专业法社会学方向博士入学考试。4月19日,笔试成绩第一的他在复试中落榜。他认为复试过程不合理,存在不少漏洞,并开始和北大法学院交涉。

  事件二:奥运会后,田径冠军刘翔不经考试就开始硕博连读;不久后,教育部又规定一级运动员进大学可以免试。

评说:

  甘德怀在与北大校方交涉两个多月后,7月9日,他把一篇洋洋6千字的《我的北大考博经历》发到网上,引起轰动。7月12日,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以个人名义发表《关于甘德怀同学面试情况的说明》,但争议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双方的观点之争在网上引起一场大讨论,讨论的焦点是博士生复试中,校方和导师的选拔权到底应不应该受考生笔试资格限制 。同时,很多人也开始纷纷指责招生学校一贯偏爱本校毕业生,歧视“外人”的现象。

  而“刘翔硕博连读”则再一次把“名人免试上大学”这一现象摆到了我们面前。近年来,演艺明星、体育明星、商业成功人士纷纷在事业有成,收入颇丰后走进“象牙塔”“镀金”,而他们被高校录取时的非正规方式每每引发人们对社会公平的争论。赞成者认为,名人在为社会创造了超出一般人贡献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之后也有权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那些体育明星,往往从很小就开始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国出成绩的刻苦训练 当中,文化素质教育被牺牲了,退役后直接进入大学深造也是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补偿。而反对者则认为,大学的录取资格不能作为一项奖励措施,每个人不可能占尽所有领域的社会资源,名人在他们自己的领域内已经取得 了回报,而且也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难道能让同样事业有成的科技工作者“免赛”当个体育冠军?

  “甘德怀北大考博落榜”和“刘翔免试硕博连读”这两起有关高校招生录取的新闻事件被人们所关注,至少反映了当前社会上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进大学深造的机会被人们看得很重。同时,它也反映出人们公平 、公正意识的提高。这两件事能够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本身就值得欣慰。

 

7.从周星驰人大当教授看大学精神

由头:

  12月14日,周星驰前往中国人民大学,为即将于23日上映的《功夫》宣传造势。为看星爷一眼,近400名学生在寒风中不停地叫着周星驰的名字,主办方在会堂门前拉起警戒线。当日,星爷接受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聘书。

评说:

  周星驰到商学院做教授,让很多“星迷”们也摸不找头脑,他去商学院里教授些什么呢?人们普遍认为,如今的大学已经不再是人们心目中纯洁的“象牙塔”了, 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也愈发变得世俗和功利。一个名人在自己的领域里取得了一定成就,并不能证明他对其他领域一样精通,将教授的头衔随意赠送,是一种极不严肃的行为,它标志着学术的贬值。

  大学需要稳定的制度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教师才能集中精力与时间,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纷繁躁动的社会,潜心钻研学问。学生们才能在这样的制度环境所营造的学术圣殿中一心向学。因此,它必须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化品格,维持自身稳定的发展,在变革中完成自己的使命。为了那一份弥足珍贵的人文精神,大学应该离世俗生活远一点。

  

8.“一费制”能否彻底终结教育乱收费?

由头:

  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上半年价格举报六大热点,教育乱收费居首位。教育专家保守估算,10年来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从9月1日开始,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开始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9月2日,教育部公布了自己和31个省份的举报电话,欢迎全社会 共同监督。“一费制”这一被认为是最有效根除乱收费顽疾的良药,旨在让老百姓的教育消费明明白白。

评说:

  当人们对“一费制”普遍表示赞许的同时,也指出了它目前还存在的种种不完善之处。

  “一费制”将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三费合一,但这三费实际只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全部费用中的一小部分,像住宿费、校服费、卫生保健费等,都是教育和物价财政部门核准的学校代收代办项目。这些项目如何收,“一费制”中没有明确规定。而乱收费中的“大头”——择校费 更未包括其中。事实上,公开的择校费还只是保底价,附带的赞助费则更是高得惊人。北京市一类学校赞助费为5万元,准“重点”也得4万元,“公办民助”学校收费更高。面对这一由择校热带来的最昂贵的择校费,“一费制”显得苍白无力。仅仅就目前“一费制”包含的项目而言,在不同地区的实际落实情况如何也令人不敢乐观 。而又有多少家长能够真正消除顾虑去举报,打破那些自己也要利用的“潜规则”呢?

  与此同时,很多人也认为,“一费制”这一纸规定充其量是使学校“不敢乱收费”,而并非是“不必乱收费”。彻底解决乱收费问题还要靠平衡教育资源的政策措施来保障。

  这个话题对于每一个有孩子在读书的家庭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相信还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人们谈论的热点。

 

9.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占首位

由头:

  12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2005年社会蓝皮书》,提醒人们注意教育消费不断攀高的现象。著名社会学家李培林说,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教育费用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的储蓄意愿,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排在首位,超过养老和住房,影响了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倾向,这种现象并不正常。

评说:

  子女教育费占居民消费首位,一方面充分说明我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子女教育状况与孩子未来的职业和生活道路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 我国当前的教育成本过高。子女教育费用成为家庭的最大支出与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并不相称。而造成这种不相称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收费过高,乱收费过多。一些人正是抓住了我国居民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美德和为了子女的教育不惜付出一切的心理,趁机加大教育收费额度,增加收费项目,致使我国的教育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交赞助费、择校费、择班费等,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也超出了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平,从而导致居民家庭削减当前消费开支,增强储蓄力度。

  子女教育费占居民消费首位,一方面使孩子们不能平等地接受教育,贵族幼儿园、贵族学校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打下了等级森严的烙印,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也使得贫困地区、农村以及下岗职工的孩子上不起大学。而对于工薪阶层来说,由于子女教育费用支出过大,挤占了娱乐、学习等其他费用的支出,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或者没有达到应该享受的生活水平。

  这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话题自然是人们热议的焦点,对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人们既有同感,又无可奈何。有人甚至发出了“供子女上学好像一场赌博”的叹息,令人深思。

 

 10.纠正“教育产业化”倾向

由头:

  1月6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务院新闻办 召开的2004年第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提出教育要产业化。教育具有公共属性和公益性,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5月25日,教育部向媒体公开宣布:给予全国11所本科学校、15所高职(专科层次)院校“黄牌”警告,挂牌原因分别是师生比例不达标、生均图书不足和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不够。

  8月7日,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教育部从来没有提出过“教育产业”、“大学城”等说法。

  9月2日,新学期开学之即,教育部另一位副部长张保庆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教育部历来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教育产业化了,就毁掉教育事业了。”这一 系列表态引起舆论强烈反响和社会高度关注。

  11月,张保庆在西安举行的全国高校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研讨会上疾呼:“高校的收费不能再提高了”,大学不能办成谁有钱谁就能上的学校,这不是共产党国家的教育。

评说:

  “教育产业化”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口号,在2004年成为人们纷纷垢病的众矢之的。北航高招丑闻以及几个大学城在“审计风暴”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更是使民间对教育产业化的批评达到了高潮。

  “教育产业化”的提法始于1998年,是因应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形势,为拉动内需,促进国民消费而产生的。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场跨越式的发展。到2004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在创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但是,中国高等教育 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最突出的是高校大规模扩招带来的高收费已经成为贫困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收费不断攀升”+“持续大规模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读不起大学和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大学生薪酬水平不断跳水,很多毕业生甚至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了所谓“零工资就业”。残酷的现实将无数学生和他们家庭的美好愿望打碎,“反对教育产业化”的呼声在网友间引发强烈共鸣也就顺理成章了。

  5月份遭受“黄牌”警告的26所高校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一所一向生源很好的原部属高校。在教育产业化的大背景下,高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大规模扩招,忽视教学质量的弊端也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相关链接: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