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的电影创作及艺术特点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  高小健

田汉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戏剧艺术家和电影艺术家,是我国现代文化史

上的一位巨人。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起,他与另两位同样伟大的艺术家洪深、欧阳予

倩一起,带着对电影这种新玩意儿的浓厚兴趣和艺术卓识,走进了还被人们轻视的

电影行,同时把时代精神和文化观念也带给了电影。在纪念田汉百年诞辰的时候,

我们回顾一下这位大师的电影历程,应该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对于电影这一新兴艺术,我也是有甚大的野心的。”田汉在其一生中,对电

影艺术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共创作了三十余个电影剧本,其中有三部是他亲自担任

导演。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对电影艺术的认识上的变化,最终对中国电影的发

展做出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这种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

是确立了中国电影的文化地位。早在二十年代,田汉就开始了电影创作活动,从这

时起,他就把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事业,用这种新兴的艺术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和社

会理想,即脱离于普遍的社会意识之外的独立的在野的艺术运动的立场和反抗现行

社会秩序的政治态度。其中包含着对艺术的唯美追求。特别是到了三十年代,他与

一批左翼的进步的新文学作家评论家一起,用剧本和评论理论等形式推动了新兴电

影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并利用自己的关系促使了艺华影业公司的成立,一度成

为左翼电影创作的阵地,使电影成为反帝反封运动的重要武器和组成部分。另一方

面是他的剧作开创了中国电影革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在三十年代新兴电影文化

运动的现实主义的主导潮流中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田汉的电影剧本创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先锋探索阶段,指田汉二十年代南国社时期的电影创作;二十年

代是世界性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崛起和异常活跃的时代,各种思潮也都传入中国,

在知识阶层中找到了落脚点。其中有积极的革命和反叛精神,也有消极的颓废与伤

感情绪,一时成为时尚。这个阶段,田汉因不满军阀政治的黑暗,接受了西方和日

本的民粹主义及无政府主义影响,采取反政府的立场,以“南国”运动为基点,倡

导“独立的”、“在野的”艺术运动,以戏剧电影为武器,发出自己的呐喊。在电

影观念上,则承袭了日本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观点,认为“酒,音乐与电影为

人类三大杰作,电影年最稚,魔力也最大,以其能在白昼造梦也”。又有所不同的

是,田汉溶入了自己的艺术态度:“借胶片以宣泄吾民之苦闷。”他这个阶段的代

表作品《到民间去》正是充分表达了上述政治观和艺术观。这部作品虽然由于经济

等原因最终成为“未完成的银色之梦”,但可以从剧本领略到田汉最初的电影观念

就是一种带有社会责任感的显示小资产阶级艺术家思想色彩的艺术观念,其中也包

含着他对电影这门新兴艺术形式的浓厚的个人兴趣。他在这个时期还创作了《翠艳

亲王》、《湖边春梦》、《断笛余音》等电影剧本,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受现代主义

思潮时尚影响的痕迹,但对社会政治黑暗的反叛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从他这个

阶段电影创作主题所显示的精神之路、他不计风险个人投资拍摄与当时大众普遍意

识格格不入的艺术影片的勇敢行为、尽管陷入孤立仍坚定执守社团精神的独立性的

创作立场以及剧作风格上,注重表达个人理想的浪漫主义特点等,都体现了田汉在

当时文化上处于总体落后状态的中国影坛所占据的先锋地位。

   第二个阶段是思想转变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的成熟阶段,指田汉在三十年代新

兴电影文化运动时期的电影创作;在三十年代初始,田汉连续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

《我们的自己批判》和《从银色之梦里醒转来》。这是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自己以前的思想和艺术观所进行的全面清理和总结,

明确指出:“电影和一切艺术一样,在资产阶级手中时,是拥护资产阶级宣传资产

阶级意识的武器,而在无产阶级手中象目前苏联的电影运动一样,它是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之一分野,是工农大众最有力的教育者、鼓动者、组织者。”说明田汉这时

对电影有了全新的看法,是把它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有力工具来看待,把自己

从事的艺术运动纳入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之中。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是促进田汉艺术风格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十年代,民族

矛盾和国内阶级斗争急剧尖锐和复杂化,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社会面貌和文化特征,

社会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电影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转变,这是一种

普遍的社会思潮。田汉站在这个思潮的前端,视野更为开阔。面对民族的生死存亡,

他搁置甚至放弃了自己原有的艺术志趣,批判了自己对艺术的唯美主义追求,转而

面向民族解放战争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在主题上加进了为民族解放而呐喊、为人民

群众和青年知识分子指明奋斗的正确方向的内容。确立了以实用为唯一目的的艺术

态度及电影观念,把他原有的伤感优美的消极浪漫主义变为明朗激昂的积极浪漫主

义,逐步形成了他的革命浪漫主义的风格。

   这个时期,田汉创作了大约十七个电影剧本,其中九个剧本拍成影片。在这些

剧本中主要表现了两个基本主题:反映阶级矛盾和表现民族抗日。前一个主题的代

表作《三个摩登女性》是这个时期最早被搬上银幕的田汉剧本,也是左翼电影第一

部与观众见面的片子。这部影片批判了追求官能享乐的资产阶级和伤感的小资产阶

级,歌颂了为大众利益英勇奋斗的无产阶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阶级分析,表现了

非常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有很强的现实性。这方面的电影剧本还有《母性之光》、

《黄金时代》、《凯歌》等。一.二八战争以后, 田汉认为民族矛盾已经超越阶级

矛盾而成为社会主要问题,所以他这时更重视后一个主题即抗日题材的创作。先后

创作了《民族生存》、《肉搏》、《烈焰》等电影剧本,特别是《风云儿女》和《

青年进行曲》都是表现青年知识分子怎样通过现实斗争成长为民族解放的坚强斗士

的,成为国防电影的代表作。在这些剧本中,田汉充分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深切关

注,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内心充满了战斗情怀和斗争渴望,作品具有很强的战

斗性。这种关注和把握与那种对生活的刻意写实方法不同,是“运用着粗枝大叶的

描写,使整个片子沉着地感动了观众的情绪”,因此,田汉此时剧本所特有的粗疏

的写实性与强烈的战斗精神成为他创作的风格基调,也体现了他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的主要特征。

   第三个阶段是融和现实主义的阶段,指田汉四十年代的电影创作;战后这个时

期黑暗与光明的最后较量以及人民对幸福和平生活的期盼对艺术上的现实主义有一

种特别的召唤,战争造成的生活离乱也使田汉更沉入于大众生活的困苦,所以田汉

此时的电影创作与同时的其他一些现实主义风格的重要影片一起,汇成一股蔚为壮

观的潮流,思想显得那么厚重,风格显得那么统一。《忆江南》、《丽人行》、《

梨园英烈》等作品与田汉前两个阶段的电影创作相比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现实深度。

《忆江南》、《梨园英烈》等剧本虽然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反映的却是国民党

统治时期的社会黑暗。原名《新三个摩登女性》的《丽人行》中的三个女性与《三

个摩登女性》中的三个女主人公相比,实在性增强了符号性减弱了,作品中的写实

不再粗疏,原来影片中走马观花似的生活场景表现这时成了人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说明田汉政治上的成熟和艺术上的趋同走向。

   田汉的电影创作之路随着他的精神之路,选择了一种逐渐消融自我,投身于时

代主潮的自觉的追求趋向。这种选择在政治上无疑是正确的,而在艺术上这种消融

自我的努力又不能不说是十分可惜的。但对田汉来说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

他对自己精神选择和艺术选择的真诚,他对中国电影的历史贡献是不可替代的。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