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故乡琴斋随笔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金传富 十九岁离开故乡外出打工,就再没见过故乡那让我醉心的雨季。 虽然每年春节都回家,可每次都有些匆忙。偶尔能看到故乡的雪,可还没来得及领略,就随外出的的人流离开故乡。只能在车窗里遥望着故乡,将那浓浓的思念和渴望再一次深深地埋入心底。 故乡在长江畔,四周环抱着青山绿水,典型的江南山村。从远处望去,小村被掩映在树木葱翠之中,只露出一檐一壁,好似原本就是树木的一部分,与生俱来般和谐统一。 推开小楼的窗,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或深或浅或沉淀或淡碧的绿,树上,田里,山上,水中,一切都显得朝气蓬勃,生机盎然。那种野生亦或者真实的绿,让子勤有种自由想飞的感觉,没有喧闹,没有压抑,更没有那许许多多的心烦意乱。不远处有几块池塘和一片人工开垦的水库,为这绿色覆盖了的山村增加了一点流动异彩,仿佛点缀其中的碧玉一般。 每当春风送暖,那些酣睡了一冬的草儿就急急忙忙地钻出来,似初生儿般小心地打量着这个有些熟悉有些陌生的世界。芽儿一天一天大起来,多起来,招呼着同伴,熙熙攘攘的,于是乎山上树上到处都多了一点点,一点点晶莹剔透翠绿色的芽儿。春雷过后,春雨徐来,芽儿们也撑开一片两片的青叶,附合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宛如绝美的和声音符。一夜醒来,树梢,园中,坡上都多了一些新的色彩,洁白似雪的槐花,金黄灿烂的菜花,还有那些粉红的桃杏和杜鹃竟相斗艳,将一股股浓淡相间的香推送到你的鼻端,你的心里。其间一两上学的孩童穿行而过,好似图画中一般。 记得老家前的一片沼泽地里生有很多长长的芦苇和野生的荷,每当荷花盛开的日子,总喜欢一个人坐在埂上静静地看着。忽然一阵风雨来,雨滴打落在圆圆的荷叶上,似珍珠般滚动着,倏尔间滑下,融入水中,荡起一层层涟漪。黛涂墨染般的天空,还有四周那些朦胧得只剩下轮廓的青山碧野,让子勤陶醉其中,一任雨水从发稍钻如颈项,淋湿全身。晴日晚来时,拿一席铺于屋顶,分开手脚躺着,仰望着异常清晰的星空,数着,念着,想起儿时母亲父亲怀中故事。萤火虫闪着微弱的荧光,上下飞舞,一只,两只,许许多多相互追逐着,与田间的蛙声虫鸣合为一道淳朴自然的乡村夜景。 生于秋,也就对这谷黄枫红的季节有着特殊的感觉。谷中的枫林叶已落尽,厚厚地铺在地上,踩上去,有些松软,光秃的树干看上去,更多了些落寞伤感。独行其中,或踏歌,或读书,不自觉总能想起远方的她。携一扉红叶,夹于书中,或添些小词,默默地祝福。山变得静起来,不再有鸟声,也不见野兔刺猬穿行奔跑其中,静静的。走出来,小村里炊烟四起,给这寂静中增添了一丝灵动。 冬天的农家最清闲,朝晚间只打点着吃穿。姑姑婆婆们也有了时间聚在一起,或一起出村购物,或一起闲唠家常,细细碎碎,絮絮叨叨的,将一串串笑声抛出很远。傍晚时,雪飘飘地落了下来,堆积着,一层层的将一切都装扮得银装素裹。春节也在这白皑皑寒冷中透着温馨的日子里悄悄地到来。吃完年饭,孩子们拿出烟花,于是乎黑夜中多了许多绚丽缤纷,地上的,天上的,一齐将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带到四面八方。 车飞驰着,将两旁的树木齐齐甩到了身后。再次遥望着故乡,那熟悉的山水,熟悉的乡亲,还有我那鬓发苍苍的父母,心里轻轻地呼喊着:故乡,明年春节,我再回来。 别了,让我眷念的故乡。(《琴斋随笔》杂文篇) 忆枫桥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一个暮霭沉沉的夜晚,我慕名来到了枫桥。寺门紧闭,未闻钟声,只一穹寂寥中的一弯小桥,一树嫩柳,给我一种岁月悠长的苍茫感觉。仿佛有南来北往的远古商贾、徘徊行吟的诗人才子,在夜色中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其实,姑苏城外,小桥流水,普通人家,枫桥并不独特。使枫桥蜚声中外的是一位唐朝诗人,一首“月落乌啼霜满天“引得枫桥上、寒山寺旁游人如织,仅扶桑客人来听除夕钟声的就数以千计。从此,枫桥已不单单是一座小桥,钟声也不仅仅是钟声,她们已成为人们心灵的一种寄托,一种释放,一个港湾,一个家园。吟出“十年不到寒山寺,客枕依然半夜钟“的陆游不知在感想什么?而王渔洋“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似乎又有一种期许。当然,只有夜半亲听钟声响起的人们,才能领悟其中的三昧。俞樾可能是常来听钟的人,所以他把张继的《枫桥夜泊》写得如此似行云流水。“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身临其境,能无此感欤?然,我没听过寒山钟声,不知钟声是否依然在夜半敲起,但枫桥的夜晚却令我恍然物外,回归自然。自别枫桥经年,每对冷夜,仿佛自己又倚在枫桥的夜色中,听钟声飘渺地悠悠响起……<97/09/17>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