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亚·马尔克斯与魔幻现实主义(1)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8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 写作语言:西班牙语 主要文类:小说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授奖情况 1982年12月10日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拉尔斯·吉伦斯坦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加西亚·马尔克斯。授奖辞强调加西来·马尔克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功,他善于从他的经历、想象、民间文化和记者生活中提取索材, 交将它们结合起来。 授奖辞特别提到, 近年来拉丁美洲文学显示出了罕见的活力和极高的质量。 同许多别的拉美作家一样,“加西来·马尔克斯在政治上坚定地站在穷人和弱者一边, 反抗压迫与经济剥削。” 授奖生辞还提到加西亚·马尔克斯由于他的小说《百年孤独》 (1967)的发表, 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与一致的承认。但它也强调, 这位哥伦比亚作家作为公认的叙事艺术大师的地位, 由于《家长的没落》(1975)的发表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受到赞扬的作品还有《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1961)、《恶时辰》(1962)和《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1)。 授奖辞认为, 作为一个记者和论文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是异常活跃的,他的著作是“多方面的、富有创造性的、常常是引起争议的, 并且决不受制于政治主题。” 授奖辞指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令人想起威廉·福克纳。像福克纳一样,加西亚·马尔克斯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在那里,“神奇与真实相聚”。正如福克纳的小说那样,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中相同的人物和环境在不同的故事中出现,他们被狂躁与激情烦扰着。 授奖辞还特别强调反映出死亡在加西亚·马尔克斯所“创造和发现的世界中”的重要性,他的故事常常围绕着一个死人。这种死亡意识和生命的悲剧意识“叙述的无限而机智巧妙的活力”和喜剧性抵销了。正是这种异常的活力与真实性反映了一个“大陆及其人民的富有与贫瘠”。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受奖辞宣读后立刻成为重要文献,在许多不同的期刊上刊登和重印,并被广泛传播。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呼吁,它呼吁人们理解和支持拉丁美洲人民反对不公正、要求自决权和自我完善的斗争。 受奖辞以对欧洲第一个探险家眼中“新世界”的描绘开始。那位探险家曾报道过一些令人惊奇的景观。安东尼奥·皮加费塔,这位佛罗伦萨的海上冒险家曾跟随麦克哲伦一道进行首次环球航行,他到达南美后描写道:这里有“肚脐长在脊背上的猪,没有爪的鸟,这种鸟的雌鸟在雄鸟背上孵蛋”,还有其他一些数不胜数的奇闻。探险家们梦想着埃尔多拉多(假想的黄金宝地)或永葆青春的源泉。这些幻想交织着对现实的描绘,而现实本身甚至更令人惊奇。加西亚·马尔克斯历数拉丁美洲一如既往的奇异的同时,历数着多少个世纪以来看起来是虚构、然而却是千真万确的事件。 自从1971年巴勃罗·聂鲁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人们已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关注,关注起“拉丁美洲神话般的风云变幻,那片广阔的土地上鬼怪附体的男人和落后于时代的女人,他们构端的顽固可与神话故事媲美。”加西来·马尔克斯详细列举了聂鲁达获奖以来发生在南美的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英勇的领袖悲惨的死,五次可怕的战争和十七次军事政变,两千万拉美儿童还不到一岁就夭折,十二万人因遭受迫害而失踪,成千上万的战士为了改变现状而战死,更多的人被流放。由于不断地将这些残酷的事实与欧洲、北美的现实相比较,他的叙述极为生动:1970年以来拉丁美洲婴儿的死亡人数比整个欧洲出生的婴儿还多;因受迫害而失踪的人比乌普沙拉全城居民还多;拉丁美洲的流亡者与难民可以组成一个比挪威还要大的国家。 “我甚至认为,”加西来·马尔克斯说,“正是拉美非同寻常的现实,而不仅仅是它的文学所表达的东西博得了瑞典文学院的重视。”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别的国家对他们在拉丁美洲所见到的暴力与压迫感到震惊,这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他提醒人们,欧洲也花了千百年时间才走向文明,欧洲也同样有过肆意毁灭的行为。他恳请人们保持理智、宽容,认识到“除了任凭世界两大主宰者控制外(还有可能找到)另外一条生路,”认训到拉美国家能够也必然会以完全独立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 演讲结束时,马尔克斯充满乐观地赞美进步与世界上人类生命的增长。尽管人们可以轻易地毁灭自己,但加西亚·马尔克斯指出:相信一个美好的未来还为时不晚, 那是“一个新的、 真正的理想王国, 在那里没有人能决定他人的生活或死亡的方式, 爱情将变为现实,幸福将成为可能; 在那里, 那些注定要忍受百年孤独的民族, 将最终也是永远得到再次在世界上生存的机会”。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