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篇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思想性质疑(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贵州省桐梓县夜郎中学 刘天才

教材的选文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以为,选文的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是最为重要的。大凡违背了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的文章,都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但是,最近我在研读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有这样几篇选文与此标准相违背,在此列出,供大家研究参考:

一、《宋定伯捉鬼》

这篇文章首先是不符合科学性,同时,也是违背善恶认知的。

《宋定伯捉鬼》是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搜神记》卷十六。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宋定伯年少的时候夜里遇到一鬼,于是欺骗他自己也是鬼,在得到鬼的信任后,再猎取鬼的弱点,然后到了宛市把他"索下", "化为一羊,便卖之","得钱千五百"的故事。我们的教材教参都认为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宣扬不怕鬼更要敢捉鬼制服鬼"。并说"它通过逢鬼、骗鬼和捉鬼的描写,赞扬了少年宋定伯的机智和勇敢,说明鬼并没有什么可怕,人完全可以制服它,特别是在人们'人鬼乃皆实有","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的魏晋南北朝,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们现在都知道,神仙、鬼怪是不存在的。如果我们硬要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定在"人定胜鬼"上,那我们只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变相的承认了神仙、鬼怪的存在了。那么,是不是违背了科学的常识性的呢?这不用我多说吧。再有一个就是,这篇文章与我们所讲的善恶的标准不一致。因为,我们从文章中看不出宋定伯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的是"机智",也看不出宋定伯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的"勇敢",而我们所看到的只有宋定伯的"阴险"。从文学的角度讲,我们可以把文中的"鬼"不看成是实实在在的"鬼",而当作一种寓体的"人",那么,我们看到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宋定伯是一个极不诚实的人,是一个谎言百出的家伙,他与"鬼"一见面就撒谎(当然,也映衬了中国传统中的一句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故与圆滑)。可以这样说,宋定伯是一个骗"人"精。他是利用了鬼的坦诚和纯正,在鬼已经把宋定伯当成了朋友后,他却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骗鬼,最后又残忍的把鬼"索下","便卖之","得钱千五百"。

相反的是,这篇文章中的"鬼",并不是一个现实意义上的坏"人",他心地纯正,易相信人。你看,宋定伯遇到他时,他直言不讳的说,"我是鬼。"当他问宋定伯是谁,定伯骗他说,"我亦鬼"时,他没有丝毫的怀疑。而且,还坦诚相告,说:"我亦欲至宛市。"初次想见如此坦诚,实在是 "人"中少有。中国人不是有这样一句古训,"逢人只说三分话" 吗?可他没有一点的世故与圆滑,也没有对他人的防范。那不正是我们所说的心地纯正、善良吗?当他要求和宋定伯交替地背着对方到宛市,觉得宋定伯不像鬼时,宋定伯说自己是新鬼,他也是相信无疑。并且他对宋定伯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自己的秘密都告诉了宋定伯。"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音。定伯自渡,漕凗作声。"宋定伯再次露出马脚,他还是在宋定伯的谎话中相信了他。

我们在赞扬宋定伯的"机智"与"勇敢"的同时,不也是在赞扬宋定伯的"阴险"与"不诚实"吗?那么,我们让学生所学到的,不是 "人定胜鬼",而是,让学生学到的是怎样用谎言去欺骗别人。那么,我们这篇文章的思想,不是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诚实守信"相悖了吗?我们现在能不能再学习这篇文章,或者说能不能在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再选这篇文章,也不用我说了吧。

二、《一件珍贵的衬衫》

这篇文章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已经不具备现代性,我以为不能再选进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来了。

《一件珍贵的衬衫》讲述了一位普通工人被周恩来总理的轿车撞伤后,得到周总理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得到了"一件珍贵的衬衫"的故事,以歌颂周总理伟大的精神人格。在这篇文章中有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按照法律规定,机动车撞死或撞伤非机动车辆的行驶人员,机动车行驶人员应该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中没有规定,当官的或者是伟人撞死或撞伤老百姓就可以不负法律责任。周恩来总理的车把刘秀新撞伤,周恩来总理是人,刘秀新也是人,按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人"的基本权利,这件事是周总理的责任。因而,周总理跟送衣服给刘秀新以及打电话来问,这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周总理应该做的,可以说是分内之事,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写一篇文章来表扬周总理呢?一件破衣服有什么值得珍藏的呢?甚至还要选进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让我们的这些青少年们广为流"读"呢?

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周恩来是大官,刘秀新只是一个平民,大官撞伤平民理所当然的活该,幸得周总理心慈、有人道主义精神。确实,从旧中国过来的人都知道,一般的平民百姓被大官撞了,就是活该。当官的可把你撞得半死,然后拖在车后面,拖死,更是很少出现这种亲自打电话来问,又送衣服来的情况。

可是,我们现在是什么时代了。我们是新中国了啊,一个平等、自由的国度啊。天赋人权,人人平等。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常识啊。在这个平等自由的国度里,我们现在还把官与民分得那么清楚,行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会我们大家都不知道吧。我们现在还要把这种奴隶文章选进初中语文课本,行吗?奴隶文章的时代,早该结束了啊!

三、《乐羊子妻》

这篇文章与我们所主张的"真善美"是相违背的。

《乐羊子妻》写了两件事,一件是乐羊子捡到一颗金子,回来后,他的妻子劝他把金子仍到郊外去,以表达其妻的高尚品德;另一件事是乐羊子妻劝丈夫寻师求学,乐羊子求学的中途回来,妻子劝丈夫要持之以恒。我们选这课文的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后,学到乐羊子拾金不昧的高尚的精神和品质以及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我认为第一件事所讲的事实并不足以说明这就是一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和品质。原因非常简单。

如果乐羊子一家是一般的平民百姓,在封建社会里,日子都非常难度,拾到一颗金子也许很少会有这样高尚的精神。也许家中经常是无米下锅,家中小儿饿得半死,拾到一颗金子,高兴都来不及呢。那还会把它白白的扔了呢?而且从文中我们也可以完全肯定的说,乐羊子一家绝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之家。

你看,乐羊子结婚后却可以放下家中的一切事务安心的去读书,如果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不用说成家后还可以去读书,就是没结婚的时候,要想上学,要想读上书也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呢。很显然,乐羊子一家不是官宦之家,最起码(用政治上的术语来说)都是地主家庭。当然也不会遇到像普通平民百姓那样忍饥挨饿的事了,他们可以冠冕堂皇的把捡到的金银财宝拿去仍掉。因为他们已经从老百姓那儿,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和想得到的所有的一切。他们什么也不缺,缺的就只有如何标榜自己高尚。他们要标榜自己的高尚没关系,可是干吗要让我们这些穷得起灰的平民百姓一起来起哄呢?

如果我们的大老爷们真的想标榜自己的高尚,那么,就让我们暂时不交那该死的地租吧。我看你还敢不敢再说这话。这些大老爷们,抢了我们的血汗钱,吃饱了,还要来教训我们。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说过:"经济决定意识"。我说,如果让这些大老爷们,像那些平民百姓一样,几顿,甚至几天,几个月吃不上饭,你看他们还会说什么拾金昧"不昧"吗? 难道这就是这篇文章所标榜的所谓的高尚的拾金不昧的精神!难道这就我们所主张的"真善美"吗?那我们所主张的"高尚",我们所主张的"真善美"不是显得有点虚伪了吗!

再有乐羊子求学,因"久行怀思"中途回家,其妻就大加教训,其理我们看起来好像是非常在理的,但是,我们如果仔细的分析也会发现,这是一种缺乏人性的说法。"怀思",是人之常情。如果为了学问,为了学识,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就连最基本的亲情、爱情、人情都不要了,那么我们还学什么呢?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爱,没有了对自己所爱的人的"怀思",那我们的精神到什么地方去找栖息地呢?我们的所学还有何用呢?难道我们真要主张那种为做学问而做学问的教育,为读书而读书的教育吗?我想,脱离了人学的教育恐怕也不会是真正的教育了吧。

如果我们继续选用这样的课文到中学语文课本当中,那我们的教育,那我们的所谓的高尚,不就都成了虚伪的代名词了吗?那我们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都成了"天下一字号"的大傻瓜了吗?我们为这样的"高尚"付出的代价可就真的是太大了点!如果我们继续选用这样的课文到中学语文课本当中,我们学问就只能是建立在无"人"的空中楼阁了,我们的教育和学问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可言呢?

教科书选文的思想性,是教科书的灵魂。教科书的思想性关系到国家、民族和国民的思想素质的提高。我们必须把握住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的标准。我们的教科书的选文的思想性一旦出现失误或不当,对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很坏的,也失去了教科书的价值和意义。因而,我希望包括我在内的语文界同仁,同心协力,对我们的教材进行反复的思考,为了我们下一代有更新更好更先进的思想而努力。(共:3628字)

作者简介:

刘天才,男,1979年生。毕业于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中学语文二级教师,本文曾发表在《课堂内外》2004年第3期,有论文《〈范进中举〉主题新解》发表在《中学语文》2003年第5期。

通讯地址:贵州省桐梓县夜郎中学

邮政编码:563206

电话:0852-6836148

手机:13378521275

Email:liutianca7@163.com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