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Issac Newton)的生活与宗教信仰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牛顿在科学领域里的杰出成就,为他赢得了“历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与“近代物理学之父”的尊称。在我们接触到的牛顿传记里,多数都讲述了牛顿的科学成就,或是提到那个掉到地上的苹果,却遗漏了关于牛顿的信仰。通过研究牛顿自己的手稿,会发现信仰在牛顿科学生涯中所占的地位。 -------------------------------------------------------------------------- 哈拿的祷告 牛顿生于1642年12月25日午夜,是一个早产儿。在那个婴儿死亡率很高的年代,一个早产儿能够活下来是很少有的事。牛顿的父亲是不识字的农夫,与个性坚强的妻子哈拿一起经营在英国乌斯托普的小农场,夫妻俩都属于清教徒---信仰坚定的基督徒。 在牛顿出生前三个月,他的父亲病逝,缺乏人力的小农场没有收成,家境更是贫穷。等到牛顿出生时,家徒四壁,哪有钱去购买营养品来喂养这个早产儿。哈拿才死了丈夫,眼看惟一的孩子也要死了,在最绝望的时候想起了圣经上也有一个名叫哈拿的女子,在难过时向上帝的祷告:“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于你。”(撒母耳记上1章11节)。牛顿的母亲怀抱着她的早产儿,向上帝发出同样的祷告。 -------------------------------------------------------------------------- 在牛顿的一生中,母亲的这个祷告对于他的个性与信仰有深刻的影响。牛顿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最早记录就是他的祷告,一六六二年大学二年级时,他在笔记本上写下: 上帝啊!若我心偏于邪恶,请勿成全我; 不是为得祝福来跟随你; 不是只在教会中渴慕你; 让我做个敬畏你的人, 且因着敬畏你, 而不畏惧邪恶的人。 牛顿经常思索当年母亲的祷告蒙上帝垂听这件事,他意识到上帝让他活下来,一定有些事是要他去完成的。 到牛顿三岁时,因家里实在太穷,母亲只好再嫁给邻村的一位六十三岁的鳏夫—史密斯牧师。史密斯牧师靠着微薄的薪水把牛顿养大,八年后过世,母子俩领了一些抚恤金,牛顿下课后还要替人看管牛马才够生活。 -------------------------------------------------------------------------- 牛顿的风筝 牛顿住的乌斯托普村,是英国生产马车最有名的地方。这里的小孩子长大后的愿望大多是做个马车夫。牛顿可不同,他的个性安静,尤其史密斯牧师给他留下一大堆包括圣经、神学、诗歌、数学、历史、法律、机械等类的书籍,成为他家里最好的宝藏。他经常在藏书的阁楼看书,连看管牛马时也带着书去看。他的母亲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发现这个小孩真有点不同。 牛顿进中学时,开始显出他的特殊天才。学校要做风筝,许多学生立刻动手去裁纸、绑支架,牛顿却先在书桌上放一张纸,仔细设计风筝的尺寸,计算一番才开始动手做。他的风筝交得最慢,但是一试飞,让全班同学连同老师司托克斯都吓了一跳:牛顿的风筝怎么飞那么高又那么快?事后司托克斯老师对牛顿的母亲说,无论如何要让这个孩子去念大学。哈拿微微一笑:她早就准备好这个孩子的大学学费了。 一六六一年六月牛顿进剑桥大学。当时剑桥大学的纨袴学生流行喝酒、打牌,称这是“单纯的娱乐”。牛顿是个穷学生,母亲存的钱只够付学费,他必须为老师做实验的助手,才能赚取生活费。如此无意中使他接近当时剑桥的优秀教授,承袭了这些教授一生的研究精华。 -------------------------------------------------------------------------- 牛顿的读书法 亨利.摩尔是影响牛顿科学与信仰最深的老师。摩尔是数学家,也是位虔诚的基督徒,他说:“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的目的,是要使人认识他,寻求他,感谢他。若有人轻看这世界奇妙的受造物,那是自大。”摩尔认为:“教育是一种道德与思考的培育。而道德的准则来自上帝。” 摩尔教授以一个老师对学生的敏锐知觉,一下子就发现牛顿的不同。他发现牛顿每学期开学以前,先利用假期,将要上课的所有课本都看完,等到上课时,牛顿已经在看比那门课更进阶的研究报告了。 牛顿自己也写道:“当我走进教室上课时,常发现对上课内容的了解深度,已经超过了我的老师。”这种读书法会令一般老师倍受压力,摩尔却找牛顿来,给他更深的书,象开普勒的“光学”,桑德森的“逻辑学”,并把 自己拥有的一千八百本藏书, 成为“随时向牛顿开放的图书馆”,摩尔也长期支付牛顿的生活费。 牛顿经常在日记中或课本空页写下自己的祷告,有些记载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他写道:“主啊,赦免我,因为我的心想以赚钱为荣,多于渴想你的同在。愿我的心重新与你联合。”牛顿和他的室友经常在校外分发圣经给穷人,向他们传福音,购买要分发的圣经成为牛顿学生生涯中除了房租和伙食费外最大的花费。 -------------------------------------------------------------------------- 苹果与花园 一六六四年,牛顿开始利用课余进行自己的研究。他首先以三菱镜研究光的结构,发现光的分光有不同的折射率。一六六五年至一六六七年,英国发生可怕的黑死病,死了许多人。大学宣布停课,政府并且下令所有人不准离家远行,以免传播或感染黑死病。当全国笼罩在黑死病的阴影下风声鹤唳之际,牛顿事后写道,这两年多没课可上、没地方可去,是他“人生思想迈向颠峰的时刻”。在这时他由无穷等比级数的解法里创立了一门很重要的数学---微积分。 事后有人问牛顿,为什么他能够有这么伟大的发现,牛顿答到:“我始终把思考的主题象一幅画般摆在面前,再一点一线的去勾勒,直到整幅画慢慢地凸现出来。这需要长期的安静与不断的默想。” 牛顿对科学的思索与他的祷告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常在信仰的思索里想到科学,在科学的思索里他想到信仰。在一六六六年他开始思索地球在轨道上的运转,并且计算运转时的电力与离心力的关系,一六六九年他在笔记上写下他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Gravity)。你知道吗,宇宙里如果没有这一条不变的定律,所有的物体,小至一粒沙,大至一个星球,都将乱飞乱撞,成为混沌(Chaos)。 牛顿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呢?他的好友史塔克利答道:“牛顿经常在花园散步,有一天中午他回来了,对我说他看到一个苹果掉到地上,想到了万有引力。”这个苹果后来成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标志,其实更重要的是,牛顿有独自来到花园祷告默想的习惯。 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曼纽,一九六八年在他所著的《牛顿传》中写下:“近代科学是源自牛顿对上帝的默想。” -------------------------------------------------------------------------- 啊,原理! 当时许多科学家、教授都看不懂牛顿的杰出发现,甚至讥讽为“解释天体论的陈腔乱调”,幸好这时有贝若的支持。 贝若是当时欧洲的光学泰斗,剑桥大学首屈一指的数学与天文教授,是少数能仔细验证牛顿数学与物理观念的人,也是一位基督徒。他找牛顿来,对这个最优秀的学生,私下给予最严格的要求。然后贝若申请退休,让才二十七岁的牛顿接续他的职位,成为剑桥大学的教授。 剑桥的教职并不是牛顿的桃花源,也有众多的派系纷争、人事倾轧。牛顿立志不涉入这些纷争,他定睛永恒,不管人家怎么论断、怎么中伤他,只把努力放在科学的研究,与对基督的信仰上。牛顿写下:“我的心经常是认真与安静,不陷入忧郁。” 慢慢地,他将更深的思索与实验结果写成旷世名作《原理》(Principia)一书。这本书不只记载牛顿的科学发现,也反复提到他的“机械论”与神的关系,他说真神与假神的差别是假神没有掌管宇宙,没有不变的旨意,没有最后的判决,属于必朽坏的受造之物。 书中不断提到“掌管”(dominant)这个字,他认为这是神的属性里,最神圣又是最奇妙的,让寻求他的人可以明白;机械论做为神掌管宇宙的法则,是神摆在宇宙里让人明白他能力的法则。 牛顿在《原理》一书中写着:如同生来是瞎眼的人不了解光,我们无法明白神的智慧与全能。神的形象没有人看到、听到、接触到,更不是世上必朽坏的假神所能代表。我们只能在他所创造的万物中了解他,他仍在掌权,我们都在他的掌管下。因着神的掌权,我们称他是主(Lord),我们是他的仆人,我们不过是有限与不完全的。 -------------------------------------------------------------------------- 人生的幽谷 一六七二年牛顿加入英国皇家科学协会------全国最高的科学研究协会。《原理》一书的出版,对全欧洲的科学界是一大震撼,引来称赞也招来攻击。虽然如此,牛顿仍然在皇家科学会里提出“星球运转椭圆轨道的原理”,与“万有引力的数学证明”。牛顿的学生艾斯顿后来写道:“牛顿讲话慎重、缓慢。他尽量避免意气之争,不见利忘义,不奉承人,宁愿默默忍受侮辱,也不愿披挂着一身的装甲去与人争战。”牛顿说:“一个人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脾气将控制你。”引导牛顿一生的,是信仰而不是起伏不定的脾气。 牛顿身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喜欢公开表白自己的信仰,又有个不擅交际、喜爱独自安静工作的个性,在现实的社会中常常受到别人的攻击。有人看他孝顺母亲又终身未婚,就中伤他心理不健全,现今还有人说牛顿有恋母情结;有人看他对学生好,就说他有同性恋。这种种无情的攻击搞得牛顿几乎发疯。一六九二年,日内瓦来的教授拜特大力抨击牛顿,说:“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来自对宗教的默想,而非科学的发现。他必须撇清,如果这是科学就不要写到上帝如何如何,如果是与上帝有关的就不要放入科学范畴。” 拜特一开炮,许多人就群起围攻牛顿。一六九三年九月三十日牛顿写下:“我陷在极端的难过中。” 在英国国王出面,任命他为“英国皇家协会会长”后,这些攻击就突然消失了。 苦难并没有离开牛顿。当时间的脚步进入十七世纪末,忽然有些自称是上帝派来的先知,到处呼喊“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了”。这波“世界末日说”传自法国,野火般的烧遍英国各大城市。许多人起来附和,声称看到异象。短时间内成千上万的贩夫走卒跟随末世先知,连皇家科学院的一些优秀科学家也趋之若骛,陷入宗教异端的泥沼。 牛顿本人是基督徒,他长期研究圣经里的但以理书与启示录,相信圣经里提到的这个世界有结束的一天,那是基督耶稣要来审判的时候,但是没有人知道那是哪一天,而且面对末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感恩多于恐惧,坦然多于逃避。因此他不赞同这些到处宣传末世的先知。他认为敬虔的信仰是在热忱中带着节制而非放纵,真正的被圣灵充满,是由上帝的灵主动,而不是出于自称先知者近乎催眠与暗示的教导。 牛顿对这些所谓的先知的反对,立刻引来许多偏激的批评和责骂。这种误解实在伤透了牛顿的心。牛顿的一生中有一段信仰动摇期,就是在这个时候。后来许多人要证明牛顿是无神论者或不可论者,就是引自牛顿这段时期的言行。不过,信仰的成长,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难免常经忧患。 -------------------------------------------------------------------------- 捡贝壳的男孩 时间往往是最佳的疗伤剂。牛顿从苦境中转回,他的信仰又逐渐坚固,并且能区分信仰的真实与偏激,能够分别顺服在圣经真理前与在人话语前的不同,且重新思索物理、数学与光学。他在再版的《原理》上写着:“让人知道我是带着对神的信仰来完成这浩大的工作,是我出版这本书最大的喜悦。” 牛顿晚年誉满欧洲,贡献普获肯定。他老年最大的乐趣就是跟小孩耍。有一天他对他的小侄儿讲:“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将来怎么看我,对我而言,我只象海滩边玩耍的男孩,偶然间发现了一粒比较圆的石头,和一粒比较漂亮的贝壳,就觉得很愉快,但是在我前面,尚未被发现的石头、贝壳仍然多如大海。 -------------------------------------------------------------------------- 牛顿拥有的人文方面的书籍比数学和科学方面的更多,他毕生深入地研究这些方面的书籍。他阅读基督教方面的书籍更加深入。 牛顿拥有对基督教很深的感悟,崇敬圣经,并完全接受圣经的创世记述。在他后期的科学著作里,牛顿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意识,就是自然界中有神的旨意,神掌管这个宇宙。 牛顿在晚年写下:”不管任何环境下,要守住耶稣基督救赎的真理,以及最大诫命---爱人如己。” 牛顿于1727年3月20日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这对于一个生下来仅几磅重的早产儿来说也是一个奇迹。送葬的队伍极是壮观,首尾蜿蜒几里之长,即便亲王下葬也鲜有如此的排场。街头巷尾都是潮水一般的人群,这些年来牛顿尽管深居简出,但在大英帝国臣民的心目中已然神秘得宛似上帝的代言人,大英王室的成员来了,坎特伯雷大主教来了,内阁的各部部长来了,整个欧洲的学界精英都聚齐了。 牛顿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伟人公墓,他的墓碑上刻写的是如下的文字: 伊萨克·牛顿爵士 静静地躺在这里。 他以超人的智慧, 第一个证明了, 行星的运动和形状, 彗星的轨道和海洋的潮汐。 他孜孜不倦地研究 光线的各种不同的折射角, 颜色产生的种种性质。 对于自然,历史和圣经 他是一位勤勉,敏锐而忠实的诠释者。 他以自己的哲学证明了上帝的庄严, 并在他举止中表现了福音的淳朴 让人类欢呼吧, 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 伟大的人类之光。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