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翁的事(教师中心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段新立

杨、翁的事在媒体上红火了好一阵子了,82与28之间的运算也着实不少,加减乘除、概率统计、极限定律都用上了。于是,科学的论证、人文的关怀形成了这一现象的两大主流,人文说,杨、翁之事无世无补,既不可能有浪漫的极致,也不会产生人间的真情,但是关怀却是存在的,这种情结多么宝贵啊;科学说,杨翁之事只是个人私事,与别人无碍,口诛笔伐,那是吃饱的撑的,至于说,两者之间没有感情的浪花,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在中国的大陆上有敢于不以性为纽带的婚姻应该允许其存在,并且是合理、合情、合法的。

假如乡村野老,一个82岁的老翁娶了一个28岁的少妇,不管两人出于什么目的,怀有什么独衷,啧啧不已,惊愕之余,十里八乡传播出去之后,依旧是平静的湖水,沉稳的高山,该过的日子还得过,该打的柴照样打,该上的炕还是上……

但是对于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来说,却完全不同,这大概就是名人效应吧,或者说是公众人物的影响吧。

毕竟人与人是不同的,就是作广告,也知道叫一个名人顶顶街棚,站站店面的。

看来,不关别人的事,这是妄语。

从生理、心理的角度讲,我们不能怀疑无性婚姻的存在,但大凡这种情形,都是有此内因的,或厌恶、或缺损、或理学气浓重……或多或少的成份夹杂一起,让人对“性”产生了独特的感受而已,至于其他,存在的可能微乎其微了。是不是,翁小姐念的书太多,有更多的精辟见解,不可得知;如果不是,是不是因为前次婚姻的失败,在心理上还有阴影,于是想尝试一下纯精神的爱情呢?不可得知。所有的猜测都是杞人忧天,最清楚的还是他们自己!

我无意对此评论,并且很不情愿作出褒贬,后辈之言语的苍白使后背的汗直流,抖着胆子,大放厥词,毕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硬着头皮还要说下去。因为学生问我:杨、翁之事,你怎么看?于是,我诚惶诚恐起来,如果不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那就更难受!

我一向都很敬重杨老的为人,并且在自己的弟子中,也多次为杨老在耄耋之年还登本科生的讲坛之事由衷的佩服,我从没有怀疑过这是“做秀”,也不至一次让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将杨先生的名字记住,将他的事迹载入习作,这是华人的骄傲,尽管他是美籍华人!独独对这件事,我还是有一点不解。

也许就是这种思维定势的作用,对我们的榜样总要添加一些理想色彩,使其更加耀眼,在群星璀璨的夜空,我会指给学生说,最光辉的是那些科学的恒星。也许我们观念比较陈旧,不同的恒星自有其不同的功用,也会吸引不同的行星,从早到晚,沿着自己的轨迹运转。但是,如果恒星吸引力因为某种原因不再巨大,那么,会是什么结果呢?

师生之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忘年之恋,也不是什么奇闻,何必又要触动肝肠?但是,公众人物在享受了人生的荣誉、接受了公众的爱戴之后,是否应该对得起公众呢?

再退一步讲,从人的层面上说,翁小姐不顾世俗,追求爱情,其热烈程度不亚于宋庆龄追求孙中山,但其背景的差异还是存在的,更何况,国母差一点就为孙家续火添丁……我不知道翁小组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即使现在没有,以后呢?一个走出来都要让的扶持的人,有没有考虑过这一点呢?

尊重他人,首先就是要理解并尽量满足人的正常需要。我想这个道理每个人都知道,假如有一天,翁小组有了性的需要呢?一个28岁的女人,今后的路还很长,谁又会担保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呢?也许我以小人之心度了君子之腹。但这一点俗人的担心还是在世俗场里颇流行的。

说来说去,对事不对人,但还要看这人是什么人?平民百姓的污秽,洒落满地黄花,没有人或者说人们根本不屑、不想把它读得诗情画意,但克林顿床上的遗迹,却成为了报刊杂志的花边,点缀得波澜壮阔,这不值得人深思吗?须要声明的一点,我纯粹是站在一个世俗人的角度抱着一正常的心态去解读杨、翁之事的,决没有叵测的用心、不良的动机。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