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题辞》对后人创作的启示(网友来稿)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备课资料 手机版


江西省清江中学 李弗不

禾苗从大地吸取营养,婴儿从母乳吮得奶汁,作家常从前人的典范作品中得到创作的启示。

鲁迅一九二四年四月为他的《野草》撰写的《题辞》,构思巧妙,寓意深刻,许多作家从这篇散文诗里得到启示而创作出了优秀作品。《野草·题辞》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这篇《题辞》以“野草”作为全篇构思的中心线索。“野草”在这里具有双关意义:它一方面代表了作者的散文诗集,另一方面又是指生长在地面上的野生植物。前者切合为《野草》题辞的需要,由后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地面”、“地火”。“地面”、“地火”分别象征着黑暗社会和潜在的革命洪流。鲁迅渴望“地火”喷射而出,将“地面”上的一切全部烧掉,充分体现了他摧毁旧世界的决心以及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信赖。

殷夫于一九二八年创作的诗篇《地心》,明显地受到鲁迅《野草·题辞》的影响。《地心》写道:“我微觉地心在颤战 / 于慈大容厚的母亲身中 / 我枕着将爆的火山 / 火山的口将喷射鲜火深红 / ……把我的血流成小溪,骨成灰 / 我祈祷着一个死的从容。”殷夫的“将爆的火山”与鲁迅的“地火在地下运行”寓意相同;殷夫“祈祷着一个死的从容”,与鲁迅为“地火”将烧尽“地面”上的一切而感到高兴,意思也差不多。两篇作品都用暗示的手法抒发了作家的政治理想。

一九三二年,蒲风创作出了《地心的火》,这首诗高唱道:“火,火,血红的地心的火 / 层层的地壳把它压住了 / 但总有一天 / 总有一天呵 / 它会把这些一齐冲破!”蒲风的“地心的火”,与鲁迅说的地下运行的“地火”,含义相同;他希望“地心的火”冲破“地壳”,与鲁迅希望“地火”烧毁“地面”一样,寄托了作者对革命高潮的向往。看来,蒲风是受到鲁迅《题辞》意象的启迪而写出《地心的火》这首诗歌的。

作家对前人典范作品的借鉴,有的有模仿的痕迹,有的则能够活用并加以创新。臧克家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写的名篇《有的人》,虽然也受到《野草·题辞》的影响,但比鲁迅作品的本意又有所发展。请看《有的人》中的这两节诗: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这里,“有的人 /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诗句,显然是根据《野草·题辞》的意思演化而来的;但“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的诗句,则是臧克家在借鉴《野草·题辞》基础上的创新。鲁迅与臧克家的作品写于两个迥然不同的时代,鲁迅渴望“地火”烧毁“地面”;而臧克家则在旧社会被摧垮之后,感到了春风的吹拂,看到了青翠碧绿的野草破土而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毫无疑问,任何时候,社会生活都是文艺创作的源泉,因此作家深入生活至为重要。但古今中外的文学遗产,却是不可忽视的“流”。作家在熟悉生活的同时,多读前人的典范作品,从中得到启示、借鉴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样的例子真是不少。

那么,我们中学生想写出好的作文,多读前人的典范作品,就尤其显得重要和必要,只有在多读、多借鉴的基础上才能提高作文的能力,除此别无他径。

作者邮箱: heeyoo8877@yahoo.com.cn
相关链接:备课资料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