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我的思念是圆的》(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雄鹰 学习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培养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一、学生活动 1、课前准备:利用书籍、报刊、网络收集关于咏月的诗词、佳句,誊写在小卡片上。 2、小组评析其它咏月的诗词佳句。组长记录有价值的赏析,综合成一篇赏析短文,全班交流。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诵明月之词,歌窈窕之章”这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们将通过《十五夜望月》和《我的思念是圆的》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 赏析《十五夜望月》 1、 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 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1)、放录音,整体感知 A、诗中点明了哪些意像? B、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自由朗读,感悟全诗 3、驱遣想象,再现情景。 1)学生自由诵读,发挥想象,再现整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2)教师下发《十五夜望月》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A:哪些地方特别精彩?B: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C:你有没有不同的见解?请你说一说。 《十五夜望月》赏析 在唐代咏月的篇章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三) 、 赏析《我的思念是圆的》 1、 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艾青,现代诗人,这首诗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原本在艾青心中比较淡漠的亲情变得浓郁起来,他想到了心灵相通的挚友,骨肉亲人不在身边,有的已离世,而自己仍活着,心头渗入更深重的孤独和凄惨之情,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诗人写了这首诗。 2、初读全诗,感知内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自由朗读,驱遣想象。 (1)读过这首诗,你的头脑中捕捉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看着圆圆的明月,你会想起什么? (3)为什么不能把月饼咽下? 4、品味朗读,体会诗情。 1)根据分析,学习朗读这首诗。 2)指导朗读,注意语调、语速、停顿和重音。 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诵明月之诗 小组之间把准备好的有关“明月之诗”的小卡片,相互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有个性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全班交流。 (五) 拓展延伸 用媒体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中望月等)学生对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进行联想。 (六)学生小结 你认为这堂课好不好?说明原因。 (这既是使学生总结所得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所需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生即使否定了这堂课,教师也要辨证地接受学生的否定。) 作者邮箱: zangyiming@126.com |
闁告帗绻€缁旀挳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闁告帗绻€缁ㄢ晠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闁告帗绻€缁椾線宕楅妸褜娼犲璺虹С缁★拷 濡ゅ倹眉缁旀挳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濡ゅ倹眉缁ㄢ晠宕ュ鍛憥閻犱焦褰冮悥锟� 濡ゅ倹枪閳ь剙鍟崣蹇曠矓閹存繂绻侀柛鏍垫嫹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