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剪报(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手机版 | ||||
谢国平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十年中,我剪裁了不少报纸,并把它们装订成册,既有专集,也有综合性的,内容大抵以文学艺术、社会科学为主。今年国庆长假,有充裕的时间来重读它们,真是受益匪浅。 一篇《陈冲在美国》的剪报,讲1981年8月26日,陈冲乘飞机离开上海,前往美国纽约市州立大学学习。她初到美国写信回国道:“这里的生活永远不会习惯,一生下来,就属于我们那个社会,一会说话就属于我们那个文化,二十多年来我和它已经完全互相占有了”。当有人追求她时,她说:“我觉得到美国来嫁人是一件极可恶的事情,至少对我陈冲是这样。”更滑稽的是编辑加了编者按,“看到陈冲同志的先进事迹,青年同志们,你又有什么触动呢?不妨多想想。”想想后来陈冲的人生经历,真让人忍俊不禁,也知道环境改变人的力量有多大。 在一份题为《坚决刹住大吃大喝之风》的剪报中读到,中纪委在机关刊物《党风与党纪》发表评论,“要求各级党委的纪检部门对本地区、本单位吃喝之风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那些继续大吃大喝的党员和干部采取坚决措施,给予严肃处理,坚决刹住大吃大喝之风”。23年过去了,以食为天、以酒为友的中国人,仍然在大吃大喝,可见这个痼疾是久治不愈的了。近年民谚中“能喝一斤喝八两,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能喝八两喝一斤,党和人民都放心”所讽刺的吃喝歪风,反倒愈演愈烈。 剪辑里有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画展选登的作品,其中有李可梁的《井冈山主峰图》、蔡若虹的《补天》、史国良的《牧鹅图》等。有小品文《“玩物长智”》,告诫青少年不要一味地沉浸在学习 的烟海之中,变成“年轻的老头子”,“文弱的书生”,鼓励孩子们通过休息、娱乐、体育等各种文体活动,增长才智。 一则题为《在一些人的脑瓜里,‘左’的东西还在作怪》的剪报记载:《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南漳县三景管理区党总支主要负责人,在一次群众大会上,点名批判因开展家庭副业劳动致富的三景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张相恒。张全家六口人,四个劳动力,1981年利用工余时间种天麻26窝,收入1650多元,在全公社“冒了尖”。这个劳动致富的家庭被诬为从事投机倒把经济犯罪活动。最后在上级的干预上,纠正了错误,为张相恒恢复了名誉。思考这则新闻,可以了解人的观念转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此外,比之今天全国人均年收入两千余元的形势,社会的发展速度又是多么快。 剪报中有许多文艺评论,有不少是充满火药味的批判性文章,例如吴志强、王春英的《宣扬什么道德,怎样看待现实—评长篇小说〈春天的童话〉》。评论者认为:“《春天的童话》在大肆宣扬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恋爱观,渲染腐朽淫秽的资产阶级爱情生活的同时,还对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社会现实作了严重的歪曲。”又如陆羽的《虚幻的真相与臆造的危机—评〈将军,好好洗一洗〉》。评论者认为:“作品的这种艺术概括向读者表明:今天党的各级干部中的一些人,由于官僚主义、特殊化的严重发展,已经蜕化为同人民尖锐对立的官僚特权者,他们本来就不彻底的革命性也丧失了,正面临‘提前夭折’的危机。”结论是“叶文福同志的诗《将军,好好洗一洗》,就是一篇有错误倾向,社会效果不好的作品。”评论者们看到今天社会上那么多以权谋私,徇私舞弊,买官卖官、贪污收贿、雇凶杀人等等违法犯罪现象,不知会作何感想。 1980年11月16日开始,《本届联大再次谴责苏联入侵阿富汗》,我国代表凌青发言要求苏联立即无条件从阿撤军。1981年美国《时代》周刊3月23日刊登文章,说苏联在太平洋兴风作浪,激起了太平洋的紧张局势,如向日本北方四岛增派地面部队,控制越南的金兰湾和岘港,增加在马六甲海峡的军事活动,苏联太平洋舰队的舰只数目远远超过了美国第七舰队。曾几何时,苏联大哥四分五裂,国力衰退,丧失了与美国分庭抗礼甚至哆哆逼人的霸主地位。今日俄罗斯先后遭受剧院、航空、地铁、学校等恐怖事端,弄得焦头烂额。沧桑巨变,弹指之间。 1981年一则剪报,是当年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周小燕写的,题目是《对当前音乐演唱风气说几句心里话》。周小燕在文章中列举了如下一些现象,予以严肃的批评:有的演员不分青红皂白盲目模仿外国的演唱;我们的大雅之堂竟然演唱外国酒吧间或咖啡馆演唱的歌曲;有的演员的舞台表演故意忸怩作态;有的故意把调子唱得软而“慢”;有的演出服装花枝招展;有的演员大袒胸,长袍拖地,手拿话筒摇来摆去。周小燕认为,这些现象,跟当年提倡的“五讲”、“四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很不合拍的,应该引起有关方面和广大听众的重视。现在看来,这些当年的不良现象,如今全部成了习以为常的最正常的表演形式,从平时的演唱到节目的专题文艺晚会,从每周一次的“同一首歌”晚会到万众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从个人独唱音乐会到种种电视、电影颁奖典礼,都非常普遍地存在着,而且花样翻新的速度会超过我们的想象。社会的宽容度变化多大呀! 剪报里有1981年9月26日《江西日报》发表的胡耀邦《在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有1982年12月19日《解放军报》发表的文山编写的《高山下的花环》(故事梗概),有1981年1月2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的黄东平的《试论人才的自我埋没》,有1980年11月25日《解放军报》发表的《邓小平答美国记者问》 我有一本专题剪报,那就是苏晓康、王鲁湘先生的电视系列节目《河殇》解说词,围绕节目展开的说好说歹的评论文章。最有分量是新华社播发的易家言的大作《〈河殇〉宣扬了什么》,最有杀伤力和爆炸力的是《光明日报》发表的靳仁撰写的文章《赵紫阳同志的介入说和〈河殇〉的“新纪元”》,对后来的政治事件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的第二本专题剪报是《从笑声中悟出世界—漫画剪辑》,这是我为剪报本起的名字,时间在1980年代末期。过去,我对漫画了解甚少,通过剪贴数百幅漫画,增长了不少知识。比如,通过《邯郸漫画作品选登》,知道河北省邯郸地区有业余漫画作者150余人。1983年初,邱县建立“青蛙漫画”组织后,在农民漫画家陈跛子、李青等的辛勤组织辅导下,队伍不断壮大,到1988年,邱县已成为乡乡都有业余漫画作者的漫画县。读王大光的《“编码”与“译码”》,了解了漫画创作的一些知识,漫画家将漫画构思转换为漫画符号,是“编码”,而读者在欣赏漫画作品时,将漫画符号转换为感情信息,这是“译码”。学习三叶的《中外幽默合一论》,第一次知道弗洛伊德关于幽默是抗拒严酷现实而获得自我胜利的过程,从而明白金圣叹临刑前的悄悄话,庄周丧妻击盆而歌,阿Q的精神胜利法,都是幽默,是为了节省感情消耗,免于悲伤或悲痛,有利于精神健康。 我的第三本专题剪报是《乐你,乐他,乐我—歌曲剪辑》。从报刊上剪下当年的流行歌曲,贴在本子上,随时哼唱。这里有台湾电影《搭错车》插曲《请跟我来》,梁弘志词曲;有故事片《小花》插曲《妹妹找哥泪花流》,为刘晓庆、陈冲的卓越表演而感动;有电视剧《便衣警察》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对人民警察升起无限的敬意;有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喜欢上了孙悟空和猪八戒;有电视剧《渴望》插曲《好人一生平安》,愿把这首歌献给天底下所有的好人。还有《十五的月亮》、《命运不是辘轳》、《爱的奉献》等等,我反反复复地背诵它们的歌曲,并有选择地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工作和生活中加以实践。 1990年代以后,因为住所拥挤不堪,工作也较过去忙了许多,剪报只好基本中止。再后来大量购书、订杂志,办公室报纸有十数种之多,更是懒得剪报。转入二十一世纪,极大地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搜索资料的方便,剪报就更为罕见了。倒是过去从不剪报的老婆子,颇有兴致地剪贴健康教育、疾病防治、烹煮煎炒、天气预报等方面的小文章,算是中年以后生活关注点的一个新变化。 作者邮箱: xieguopingaaa@21cn.com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