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煮一壶英雄酒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书屋授权文库 周泽雄

    一部二十四史,得从何处说起呢?如果你计较这个问题,请准备

蹲二十年“史牢”吧,因为除了“从头说起”,没有第二招;如果你

不想受这么大的折腾,那也不妨由着性子来,想从哪儿说起,就从哪

儿说起。比如像我这样,直接从三国说起。

    历史是一个这样的千岁老儿,你只能设法窥探他的秘密,体会他

的性情,打量他的装束,而终不能奢望穷尽他的底蕴。无论历史的看

客还是评家(今天当然还多出一拨历史的“玩家”),虽有贤愚之别,

高下之差,但面对寄寓时空中的无穷沧桑,却又只仿佛一个个不识愁

滋味的翩翩少年,即使折遍路傍的杨柳,用尽语言中的美艳词汇,又

何能品尝其真味于万一。

    我姑且按捺住不切实际的雄心,只在一边傻傻地发这么一通呆想:

历史如果确是一个老人,那也该是一个富饶权变、谐谑多趣的老人吧?

他那手挥五弦,目送飞鸿的旷世姿态里,本身也是五味杂陈,百感交

错的吧?如果这老头也有着讲故事的爱好(他显然有此爱好),我们

又可以这样假设:你若热爱哲学,他会饶有兴致地向你讲解先秦诸子

的种种学说,并鬼头鬼脑地告诉你:那里面的智慧,后人消化了三千

年都只是理解了一小半,误会了一小半,忽视了一大半。如果你喜欢

文学,他当然会重点提到唐朝,再左右逢源地涉及上朝下代,时而兴

致高昂,声似银铃,时而语带哽咽,老泪纵横。如果你喜欢听悲剧故

事,他会对你打量一番,视乎你的年龄和心理承受力,才决定从五胡

乱华处开讲,还是说说岳飞的故事,或干脆狠狠心,开篇就从鸦片战

争讲起。对于追求前卫的现代青年,他完全可能拿魏晋时代的名士风

度调侃他们几句,直到他们嚷嚷道:我再也不装蒜了。如果阁下喜欢

听点刺激的故事,他一笑之余就把你牵领到明清之交的江南小镇,那

里可有着整箩整箩的风月故事,天天在纳凉的市井闲人口中散播。想

听英雄故事吗?那更简单,他神奇的如来指,一下子就翻到了三国……

    如果我们不那么悲天悯人,如果我们愿意把阿尔贝·加缪当年的

反话当真,将飘散在一千多年前的无数冤魂想象成“一缕轻烟”,也

许就较能接受在下的浅见:整个三国时期,不折不扣就是一个英雄世

纪;历史书页中特特腾出那一卷世纪篇幅,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供英

雄闪亮登场,让后人一惊一咋。

    按罗贯中的写法,三国故事起于公元184 年黄巾军起义,至公元

280 年晋灭东吴止。我们发现,这一个世纪里虽然有着中国历史上最

高的战争频率和人才密度,弄到最后,却很可能只是白忙了一场,以

至我们几乎无法依据历史的功利原则,赋予他们行为应有的价值。试

以著名的三大战役为例:官渡之战虽然为曹操最终统一北方奠定了基

础,但也为国土的龟裂为三预种了后患,从曹操身边侥幸溜走的刘备,

正是在这以后生成为妨碍曹操九合诸侯的心腹大患;曹操因全力对付

袁绍而无暇旁顾,反使孙策获得了宝贵的机缘,得以转斗江东,为日

后鼎立之势早早地做好了准备。再看魏吴赤壁之战,作为战例虽然精

彩绝伦,从“天下归心”的角度着眼,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孙权当

年若接受主和派代表张昭的建议,向曹操投降,不是更有利于河清海

晏、长治久安,更能使数十百万生灵免于涂炭吗?说到吴蜀彝陵之战

就更有趣了,东吴大将陆逊一把战火烧死了那么多蜀汉儿郎,刘备又

丢了那么大的面子,结果竟仿佛只是为了与东吴订立一个彼此永不相

侵的和约,当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再看孔明六出祁山,总

体上属于劳而无功,无论诸葛亮对司马懿的嘲弄,张郃对马谡的教训,

还是姜维与邓艾的对抗、与钟会的惺惺相惜,蜀兵与魏军把那么多山

头拉来锯去,“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结果却只赢得“长使英

雄泪满襟”的无尽唏嘘……三国,这一个英雄世纪到底想告诉我们什

么呢?历史的书页在公元184 年突然变得散乱起来,当它在280 年重

新开始合上的时候,回过头来,竟然就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晋

人习凿齿曾认为,魏世“既无代王之德,又无静乱之功”)。

    这么说当然是不对的,也是不负责任的。历史河道那一次有意味

的弯曲,虽没有改变大江东去的总体流向,但毕竟营造出一种别样的

风景,别样的慷慨。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千年古国,奇在三国。你

且抬头看看天,天上不已经多出一个璀璨的英雄星座了吗。它发出的

辉光,注定将成为中国人永恒的谈资,无倦的消遣。

    三国时代,汉失其鹿,诸侯群起而共逐之,一时“天下鼎沸,群

盗满山”. 枭雄们狼顾虎步,各怀异心。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呢?这

引起了我的好奇。这里先简单拉呱几句:

    董卓好像是一个窥视者,存狮虎之心,有豺狼之胆,但起先还得

像后世那头面对黔驴的饿虎那样,先按兵不动。

    袁术无疑是一个妄想狂,充满帝王野心,但除了袁家四世三公的

基业和自己因缘凑巧获得的那一块南阳肥田,造物主并没有赐予他别

种能耐。

    吕布草莽英雄,虽然骑一匹赤兔马仗一根方天戟也在三国版图上

一度晃荡得不亦乐乎,但他到底想干啥子,他赢了之后下一步又会朝

哪儿挪,恐怕没人知道。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

    公孙瓒那只大嗓门又在吆喝什么买卖呢?斩黄巾他很卖力,与北

面的胡人交战他很认真,后来与袁绍也打得不可开交……直到挺一把

剑杀尽妻儿,再放一把野火烧掉自身。他就为这吆喝吗?

    陶谦、刘表,与韩遂、马腾相仿,只是满足于割据一方的超级低

能儿罢了。“景升(刘表)父子皆豚犬”,记得这是当年叶剑英元帅

的诗句,言之有理。

    袁绍也许有一种哈姆雷特的性格,胸怀大志,却犹疑不决。区别

是,他没有哈姆雷特的才华。

    荀彧、郭嘉者流,确乎属智慧的化身,与贾诩等人一样,他们共

同构成三国乐章中最不可或缺的和声。当然,荀、郭二位本质上又是

与贾诩不同的……

    孔融、祢衡这两张著名的三国臭嘴,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花

絮,也颇可玩味。

    孙权明哲保身,安心做自己的山寨王。只是,他治下的土地哪里

是一座寻常山寨呀,那分明是造物主赐予中国最丰厚的一块沃土。

    刘备是不可思议的,在诸葛亮为他隆中画策之前,他在中原东奔

西走,南逃北颠,简直有招摇撞骗之嫌。他几乎从来没有主动发动过

一次有意味的战争(主动逃跑的机会倒为数不少),他的行为甚至让

人怀疑,他凭什么搅和到这场三国纷争中来?他来了,一不留神还做

了回皇帝,建了个帝国。

    关羽和张飞这一对性格截然相反的好兄弟,主要有这样两个共同

点:其一、两人皆武功盖世,为“万人敌”;其二、两人都身首异处,

未得好死。

    赵子龙一杆红缨枪左挑右刺,在民间名头锃亮,其实只是一条出

色的好汉,算不得风云叱咤的大将。

    诸葛亮天下奇才,但鉴于他功败垂成的历史宿命,我们只能这样

假设:诸葛孔明最非凡的成就,大概就是为中国塑造一尊千秋完人的

伟岸造型。

    说到曹操,无论根据他的性格还是他的面容,都不该是京剧舞台

上的那一张白脸。《三国演义》里罗贯中有次写到曹操瞧着某人(董

昭)肤色极佳,狐疑之余不免有点醋酸,因问“尊颜何以保养得这么

好”?可见,曹操的脸色,不仅有点黄,甚至还可能是充满菜色的。

如果三国时代可以如黄仁宇先生所言乃是一种“新形态的战国时代”

的话,我们不妨先将曹操想象成那个存鲸吞天下之心的秦王嬴政……

    倒下了,英雄壮伟的躯体,其中还混杂着几声猪嚎;逝去了,时

间长河中那一段刹那春秋,其中也有着历史中最漫长的定格。

    我们再煮一壶酒吧。这是一壶英雄酒,中国历史若少了这股浓烈

的酒味,那将会是多么乏味!

    我的风格是窥探,我的态度是评点,我的特权是想象,我的追求

是还原,我的立场是好奇,我的手段常常就是不择手段。鉴于元人罗

贯中已经在这个题材上获得震古铄今的艺术声名,别人纵使仅想着从

中分一杯羹,也属痴心妄想。所以,被罗贯中重点处理过的题材,我

只能谨慎地规避,以免因与大师过于靠近而自暴其丑。所以,我不得

不站在与罗贯中截然相反的立场上,并且识趣地只在罗氏兴趣不大的

领域,插上自己那一杠子,我指的乃是使英雄成长为英雄的那一种特

殊心理。我总觉得将英雄类型化(比如将诸葛孔明看成东方式智慧的

化身,将关云长视为忠勇的典范和战神的代表,将曹阿瞒制作成奸诈

的标本),虽然大有助于提高英雄的知名度和传播率,本质上则无异

于釜底抽薪,我们恰恰因此与英雄真切的身影擦肩而过,结果,“此

犹昔人,非昔人也。”英雄其实亦如耳边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属于

天下公器的范畴,因而也理所当然地不宜被言语道断。英雄是一个开

放式的题材,本来就鼓励公说公理,婆说婆理。风雅的人固然可以把

月亮想象成玉兔蟾宫,却也没法禁止如我这等粗人把它看成一只坑坑

洼洼的烧饼。

    不成敬意的是,我甚至不敢向读者担保,我已经制作出了这一只

烧饼。

    戏仿罗贯中《三国演义》开篇词格,填歪词如下:

    悠悠世事拂千年,吹乱三国青灯。闪出几多英雄影:沙场舞大纛,

剑光映书生。

    白骨深处有神鹿,怎奈倏然无形。澹澹功名空费尽:运千古奇智,

演百般悲情。

    1998年12月30日于沪上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