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何是百万富翁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杂文参考教师随笔 手机版




   

 朱健国

    2000年8 月,是深圳特区成立20周年纪念日,也是广东改革开放

20周年纪念日。

    用什么方式表示对这个伟大纪念日的纪念呢?有人想出了一种独

特方式——深切悼念岭南“改革媒体烈士”:没有一些前仆后继的

“改革媒体”,哪有今天生机勃勃的广东?5 月23日,我收到一个

“特快专递”,里面是一本414 页的新书《媒体中国》(四川人民出

版社2000年5 月版),封面三行黑体字声称:这是“中国第一部公开

披露新闻界鲜为人知的竞争内幕和新闻界大腕们的精彩故事,第一部

非专家非理论非总结形态对新闻界发生的人和事的一个观察性记述,

第一部描述中国新闻变革十年历史纪实性作品。”

    但是我读了之后,发现上述口号并不贴切准确,要说《媒体中国》

的真正特色,其实是一篇嘻笑怒骂皆成哀悼的悼词——沉痛悼念中国

已死或将死的改革媒体。如果要更准确一点说,该书主要是在悼念岭

南“改革媒体烈士”:全书虽然号称《媒体中国》,虽然也说到了北

京、武汉、成都的一些媒体内幕,但真正的主体,还是在岭南,也就

是广东的媒体。这既因为作者刘勇近十年来始终是广州的报人(先在

《粤港信息日报》,后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更由于近十年来,广

东始终是中国新闻改革的前沿阵地和先锋前驱,已经牺牲或将牺牲的

知名改革媒体,大都在岭南一带。让我们看看《媒体中国》披露的近

十年来死去的“改革媒体烈士”名单——

    深圳《深圳青年报》——生于1985年,殁于1988年夏,共青团深

圳市委主办。

    死因是发表了《我赞成邓小平退休》等“出格”文章。

    深圳《蛇口通讯报》——生于1985年1 月,殁于1989年夏,蛇口

招商局主办,总编辑韩耀根;  蛇口工业区主办,曾以大胆批评蛇口

“一把手”袁庚而著名,死因是“春夏之交”风波带来的“整顿”。

    广州《现代人报》——生于1986年,殁于1994年,广东省图书进

出口公司主办,总编辑易征;曾和上海的《世界经济导报》、北京的

《新观察》一起号称“中国民间的两报一刊”。死因是《现代人报》

“违反新闻纪律”,竟然与境外媒体合资办报——与香港《明报》合

资办报。

    深圳《深星时报》——生于1994年,殁于1998年,《深圳特区报》

与香港《星岛日报》合办,是大陆唯一一家获得官方日报认可的中外

合资传媒。死因为发行量太小,经营不善。

    深圳《投资导报》“财源周刊”,生于1996年,殁于1999年,

《深圳特区报》主办。“财源”以提出中国民间办报的大彩印、大特

块、大专题、大头像、大照片之大气派,称为中国新型报刊。死因是

擅自与外资合作办报(瑞士荣格集团合资合办)。

    惠州《现代生活报》,生于1993年,殁于1995年。该报曾以《观

察中南海》专栏震动中国传媒界。死因与此有关。

    深圳《街道》杂志,生于1993年8 月,殁于1998年7 月14日,深

圳南山区粤海街道办事处主办,主编许浩。死因是该刊1998年第7 期

的封底上了一个“半裸屁股的西方女郎”,  深圳市委宣传部立即下

令停刊整顿。后欲与《羊城晚报》合作未成而驾鹤西游。

    深圳《开放日报》,生于1993年,殁于1995年,深圳南山区委与

国务院特区办合办,死因为上面禁止地方与中央合作办报。

    广州《中国金报》,生于1988年,殁于1999年。广东省委宣传部

主办,死于行政干预经营不善。

    广州《粤港信息日报》,生于1986年,“僵化”于1988年。广东

省经委等八家单位主办;以号称“想总理之所想”,“胆子要大一点,

步子要快一点,思想要解放一点”成为报界新税。因其副刊“粤港周

末”频频发表出格言论,1998年被通报整顿,大批精英外逃,现进入

“植物人”维持阶段。

    广州《岭南文化时报》(周报),生于1994年,殁于1998年,曾

以放论国是而震动高层,死因与此有关。

    深圳《焦点》杂志(月刊),生于1994年,主编李梅,广东白马

广告公司与深圳文联合办,休克于1997年,“植物人”至今,为《深

圳商报》接办。

    深圳《深圳画报》(月刊),生于1992年,“休克”于1998年底。

体克原因是在改革20年纪念刊中转载了某出版社一书上一帧“六四风

波”照片。2000年由《深圳商报》接办维持。现呈现出“植物人”状

态。

    除了这些死亡、僵化与休克的消息,书中还透露了另一种“变性”

之死——1999年11月,新闻出版署出台了调整报刊机构,一部分报刊

“向党报划转”的通知,于是《南方日报》“划转”了《广东价格报》

和《现代体育报》;《羊城晚报》“划转”了《广东工商报》、《广

东建设报》;《广州日报》则是早在这种正式并转通知下达之前,已

把《南风窗》划到了手中。目前尚有《信息时报》与《粤港信息日报》

仍在等待划转。

    由于种种原因,书中对影响极大的《南方周末》反而进行了低调

介绍,除了泛泛简介《南方周末》在中国文化思想界的影响,对该报

近几年所遭遇的多次通报、多次检讨、多次“强台风”一字不提。同

样,对于《羊城晚报》虽然在发行量广告额有所增长的介绍中,也没

有提到该报“花地”副刊已名存实亡——改革初期吴有恒复刊《羊城

晚报》时,“花地”那种启蒙思想的辛辣风格早已荡然无存,从这一

个角度上说,《羊城晚报》的灵魂已是“七魂出窍”,虽生犹死。至

于《深圳商报》在1989年停刊整顿后,弃商从政,被改造成一个只知

唱赞歌的“市政府机关报”的内幕也都无力细说。

    然而,尽管有这样多的疏漏,该书还是让人深深怀念邓小平!是

邓小平,在改革之初放开传媒,让人们大胆地去干!即便出了“春夏

之交”风波,1992年也又掀起传媒大发展新浪潮,依然鼓励人们“胆

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思想再解放一点。”使中国传媒从“政

治家办报”改革为“文化人办报”,“商人办报”,从“与假大空保

持高度一致”变为了“讲述老百姓的故事与希望”。试看上述“壮志

未酬身先去”的改革媒体,不是在大胆探索民主监督、思想启蒙,就

是在进行引进外资办报的现代经营尝试,那真是一个思想解放心潮澎

湃的改革新时代。把这些历史细细回顾,人们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新

世纪并非等于新时代,今日判断当代是否在改革,是否进入了新时代,

有一个关键:就是看其时的传媒是否兴旺自由,是否宽松个性,凡改

革之年,必然是传媒百花齐放千姿百态之年,凡专制之时,必然是传

媒千篇一律,唯唯诺诺只诵“最高指示”的时候。“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当此神州大地重新提倡“政治家办报”之时,中国

传媒一百八十度向后转,回到改革之前的老路上,《传媒中国》雪夜

忆春晖,说一段改革传媒曾经风光的历史,无异于在念一篇中国“改

革传媒烈士”的悼词,唱一曲“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挽歌。这是一个

虽然没有追悼会,却有长篇悼词的年代。与历史上那既无追悼会,也

无悼词的年月相比,可见一种国民性的进步。

                                          2000年5月27-28日

    

 

                    鲁迅为何是百万富翁

                         ·朱健国·

    许多人都解不开一个难题:为何中国的文化大师都出在20世纪上

半叶?那时候战火不断,那时候民不聊生,那时候科技远不如今天,

为什么反而有鲁迅那样的文化巨人?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文汇报》一则小消息,

忽然把答案送给了我们——2000年月1 月4 日的《文汇报》说:“鲁

迅前期(北京时期)是以公务员职业为主,14年的收入相当于今164 

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9 千多元;中间(厦门广州时期)1 年专

任大学教授,年收入相当于今17万5 千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1 万

4千多元;后期(上海时期)完全是自由撰稿人的身分,9年收入相当

于今210 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5 万元以上。”这也就是说,鲁

迅从32岁到56岁逝世的24年中,总收入相当今日人民币374 万元,9 

年自由撰稿人时收入210 万元,比当公务员的14年还多46万元;月收

入比当公务员时多4 倍多,和今天的公务员相比,其月收入高出4-5 

倍,与今天的自由撰稿人相比,其月收入至少多出5-9 倍。

    近来有不少传媒在为几个大学名教授年薪可拿10万人民币而兴高

采烈,可看看鲁迅当年是如此百万富翁,其月收入比今日个体老板也

不差,人就似乎一下子无力那样欢欣鼓舞了。今日中国最顶级的文化

大师,其收入也不可和鲁迅相比,而鲁迅这一收入,在当时并非绝无

仅有,一般的文化名人都有差不多甚至胜过这数字的收入。

    一个社会能让体制外思想者有比较富裕的收入,过上小康生活,

这个社会一定会走向进步。这是鲁迅也是“百万富翁”的深刻启示。

因为,鲁迅并非一个老实听话的顺民文人,他“没有丝毫奴颜与媚骨”,

始终与当局执政者不合作,始终是一个体制外思想者,甚至也涉嫌

“体制外行动者”。日本学人增田涉在《鲁迅传》中说鲁迅曾自述:

“在对清朝的革命运动兴盛时期,我跟革命的土匪颇有往来”(《鲁

迅回忆录》[ 专著]P1395),后来,鲁迅在教育部当佥事,却支持与

政府对抗的北师大学潮,担任政府“大学院”特约撰述员,却到处宣

讲“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公开反对执政党国民党清党,尽管此时夫

人许广平还是国民党员。以致于先后被免去佥事,丢掉北大等大学讲

师、教授和“大学院”特约撰述员公职,最后竟成为“堕落文人”—

—自由撰稿人——被国民党浙江省党部通辑。但是,就在执政者当局

如此严酷的政治打击下,鲁迅居然能够过上中产阶级生活——月收入

5万元!鲁迅最后的9年虽然是完全没有稳定工资的自由撰稿人,虽然

有政治风险,但经济上却收入颇丰,小康有保障——不仅自己可以天

天好烟好酒好茶好点心,每餐有“五六个碗碟”,自称“我也过着这

样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同上P1389 ),可以常常请客,常常资助文

学青年,可以实践他“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生存为

了进化”的轫性战斗精神。

    经济待遇与政治待遇可以不一致,民间价值取向可以不同官方意

志,这是20世纪上半叶文化人的自由生存特色,也是20世纪后半叶所

不可企望的文化发展环境。

    反右、文革,通行的惯例都是,政治上一打倒,工资马上降级或

停发,基本上是没有官方认可的政治地位,也便没有了糊口的基本生

存经济来源。可以设想,假若鲁迅在当公务员时,政府不许可他业余

到北大、北师大等八校兼职当讲师,他就不可能写出《中国小说史略》

等学术文章,他也更不可能在《新青年》上发表反官方思想的杂感与

小说;如果后来在撤掉他佥事,禁止他当教授、特约撰述员后,同时

也禁止各报刊出版公司发表鲁迅的文章、著作,那么鲁迅也就没有生

活来源,也就不可能写下那么多“不合作”的投枪匕首杂文。

    虽然后期鲁迅由于常遭新闻检查,不得不用了80多个笔名,但只

要换名,同样的匕首投枪文章照样可登,这样的文化宽松,也依然是

20世纪后半叶所不敢奢望的,时代的进步已到了“看文不看人”的严

格管制水平。到这时已可明了,鲁迅的出现,其实是一种经济自由制

度的产物。政治上再严,只要经济上还有活路,文化大师便仍可出现。

否则,鲁迅后期的杂文无论如何不可能发表,鲁迅无论如何不可能卖

文为生,更不可能成为可以资助青年的“百万富翁”。自然,这里的

经济自由,必得包括传媒的自由发展;让传媒成为经济实体,成为文

化产业机构,可能是产生文化大师至关重要的根本条件。

    现代知识分子的立身之地就是现代传媒。鲁迅早已明断“文艺和

政治的岐途”:“政治想维系现状使它统一,文艺催促社会进化使它

渐渐分离;文艺虽使社会分裂,但是社会这样才进步起来。文艺既然

是政治家的眼中钉,那就不免被挤出去。”(《鲁迅全集》七卷P114)

这是铁的规律,古今中外,政治家都是要挤文化人知识分子的,为何

有的时代有的国家有的社会却依然有文化大师产生,有的却又没有呢?

    鲁迅也是“百万富翁”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还有一点经济自由、

市场经济,那么知识分子就还有一点活路——被政治家挤到市场经济

里的体制外思想者,可以在那里等待“到了后来,社会终于变动了,

文艺家先时讲的话,渐渐大家都记起来了,大家都有赞成他,恭维他

是先知先觉。”(同上P117)反右、文革只所以可使中国彻底成为

“无声的中国”,没有一个体制外思想者能公开存在,关键就是当时

的“红太阳”用“公私合营”、“人民公社”使中国第一次没有一丁

点经济自由。伪现代化是从扼杀市场经济开始的。明此,我们若要文

化大师,便必须有真正的经济自由,若要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和计划

经济,便必然没有文化大师。二者必居其一,何去何从呢?据此可见,

21世纪的上半叶,中国仍将无文化大师。因为,产生文化大师的真正

的经济自由,还远未到来。

    注:1 、《鲁迅回忆录》分为“专著”与“散篇”两辑,每辑上

中下三册,为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鲁迅研究月刊》选编,北

京出版社1999年1 月出版。

  深圳龙华人民北路125#玉华花园玉永阁306#  邮编:518109

  电话(传真):0755-7746908  电子信箱:zaojl@163.net 

  2000年4月10日

 

相关链接:教师随笔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