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一语文为例谈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美育(网友来稿) |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学生随笔 手机版 | ||||
四川省合江中学 吴选平 一 什么是美育?有人认为,“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概言之,美育是实施“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主要包括审美形态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审美形态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来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百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的识别能力;美感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艺术品的欣赏,来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情感,想象,理解诸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最终落实为包括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力在内的某种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语文的美育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按大纲要求,使学生积累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在学习和培养热爱祖国文字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感情”[1],比如语文中所包含的语言美,意境美,音韵美,结构美,以及作品中人物的行为美,心灵美,形态美等等,这些美的因素或具有榜样的价值,或不同程度的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与整个教育有关,也体现出语文美育的重要性。 二 中学语文中文学作品集各种美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学体系,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观念,蕴涵着极其丰富,极为广泛,极为深刻的美学内容,它有美伦美奂,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自然美;有尽善尽美,催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社会美;有至真至纯的,让人崇尚向往,竭力追慕的人格美......学生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探幽访胜的同时,各种各样的美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得到升华,在美的感召下达到灵魂的净化与美化。 (一):自然的美育功能:大自然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有气势磅礴的云海;愤薄欲出的红日;有壮丽雄伟的江河;有池生春草,曲径风荷;有皑皑白雪,莽莽草原......可谓有美皆备,无丽不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对自然美的描写俯拾皆是,《荷塘夜色》描绘出清幽,寂静的夜里那流水一般的月光,月光下那绰约多姿,清新四益的荷香,一切都显得那么恬静,淡雅,这让学生产生对自然的热爱,唤起对生活美的回忆;《再别康桥》中诗人带我们走进多情的康桥,让我们领略那云彩,那金柳,那清荇,那拜伦潭,那星辉迷人的美...... 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就会进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益于海”的境界,就会展开联想的翅膀,驰骋想象空间,对美的形象进行发掘,开拓,从而感知美,发现美进而创造美。 (二):社会美育功能:,社会生活,生产活动,科研活动,人际关系等或崇高,或激烈,或艰巨,或和谐,它们都能启迪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性灵,有益学生的身心。文学作品能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大千世界,让学生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去捕捉感受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社会美。闻一多《死水》中抒发了对腐败黑暗的旧中国的愤懑之情,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从《〈呐喊〉自序》中学到鲁迅先生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的革命精神,从而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哲理美育功能:有的文学作品内容含蓄蕴藉,富有哲理,闪烁着理性思维的的灿烂光芒。荀子在〈劝学〉中告诉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道理,让我们认识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四):人格美育功能:〈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伟人马克思用自己的天才和勤奋对人类作出道路杰出的贡献,从他的身上学习,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事业献身的高尚情操;史铁生〈我与地坛〉中表现了作者残疾后由自伤到轻生到寻找新的生活道路的勇气和力量,以次培养学生们热爱生命,奋力拼搏的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没有美育,那么“所谓的科学也不过依样画葫芦,决没有创造精神”。而苏霍姆林斯基也明确地说:“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起。”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些先贤的论述说明美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美育能够诱发人的创造潜能,为创造想象的产生提供条件。着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邮箱: wuxuanping@eyou.com 相关链接:学生随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相关课件』『相关教学视频|音像素材』 | ||||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投稿】 |